初 二 历 史(第15课 北伐战争 )
主备: 审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复习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的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提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什么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靠无产阶级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二、学习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原因: 必要性:从国共两方面考虑。 可能性:明确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伙伴,以及孙中山及其国民党对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 客观条件: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2.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北伐战争得以进行的前提。政治方面:中共三大召开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国共合作作了政治上的准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军事方面:黄埔军校的创办、代表人物、作用。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战争的目的、主要经过、工农运动的支持。了解汀泗桥和贺胜桥等代表性战役。 2.为配合北伐,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国共合作的推动是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迅速高涨的主要原因。 3.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团结;北伐方针的正确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蒋介石为什么会发动政变?高涨的工农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害怕共产党和人民力量在国民革命中壮大,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建立了反共政府。2.北洋旧军阀被打垮,却出现了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3.国民革命失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4.失败原因:国民党掌握军权;共产党力量不够;共产党缺乏经验。5.针对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征程。三、课堂小结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四、巩固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练习。
板书设计 兴起:国共合作实现 政治: 军事: 目的:北伐战争 过程: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 战场: 支持: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结果:国民革命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分共会议”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