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5 13: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历 史(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
主备: 审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共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教学难点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二、学习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A. 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 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3、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分点提问——A.会师时间:1928年4月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4、 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精神:(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D.井冈山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摸索出的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到农村的转移。(三)工农武装割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也是对当时形势的概括。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即中共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其次,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赢得人民群众支持;最后,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三、课堂小结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四、巩固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练习。
板书设计 三湾改编 南昌起义 创建根据地 工农 大革命 反抗斗争→ 八七会议 受挫 →进军农村 井冈山会师 → 武装失败 秋收起义 古田会议 割据 建立红色政权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