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历 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
主备: 审校: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政党、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 保卫大武汉的意义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不同的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侮,英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了解日军进攻台儿庄的原因。台儿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侵略军为了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夹击徐州。台儿庄战役是整个徐州会战的关键。2.经过:战况惨烈悲壮,战绩比较丰硕。时间、指挥者。3.意义:第97页第二段。(二)武汉会战1.背景:武汉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将部分重要军政机构迁到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侵略军企图进攻武汉,摧毁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政治、军事中枢,“迅速解决中国事变”。2.概况:从规模上看,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从典型战役看,万家岭战役,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广大官兵的英勇顽强;从战役结局上看,最后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武汉而结束。3.影响:武汉会战使得日本不得不改变其侵华政治和军事战略,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战役特点:在前两次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2.会战的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讨论: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等胜利,为什么最后中国军队却退出了武汉,导致武汉失陷?4.讨论: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次重大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为什么?三、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提纲总结本课内容。 四、巩固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练习。
板书设计 一、台儿庄战役1.时间:1938年3月2.指挥者:李宗仁3.意义:二、武汉会战1.时间:2.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3.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破灭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时间:2.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的胜利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