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5 13: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历 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主备: 审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认真分析观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直观认识战役的简要过程,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具。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齐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学习新课(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4.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2.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4.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5.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6.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7.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8.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B.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三、课堂小结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内容及作用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概况及作用3.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四、巩固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练习。
板书设计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时间:1947年 2.法律依据3.内容 4.意义: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2.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3.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4.渡江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