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情境导入
图中显示了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四季的变化 地球上的五带
四季的变化
——北京的四季
新课学习
我会观察
观察二分二至阳光照射及昼夜变化情况
二分二至阳光照射及昼夜变化情况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为夏季。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为夏季(6、7、8月份)
我会观察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少,冬至前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为冬季。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冬至前后的一段时间为冬季(12、1、2月份)
二分二至阳光照射及昼夜变化情况
我会观察
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适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春分前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为春季;秋分前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为秋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春分前后的一段时间为春季(3、4、5月份)
秋分前后的一段时间为秋季(9、10、11月份)
我会观察
二分二至阳光照射及昼夜变化情况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受的热量相同,昼夜等长
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的热量最多,昼长夜短
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受的热量相同,昼夜等长
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的热量最少,昼短夜长
我来
总结
节气 日期 太阳 直射点 南北半球 光热情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热量平分
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热量最多,南半球接受热量最少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热量平分
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热量最少,南半球接受热量最多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地球公转运动规律
所在季节月份
3.4.5
6.7.8
9.10.11
12.1.2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我会描述
极昼与极夜
每年春分(3月21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北极附近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太阳总在地平线上运行,终日不落,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昼。
每年秋分(9月23日前后)到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北极附近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夜晚,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夜。南极附近地区也有极昼与极夜现象,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现象与北极相反。
1. 在下图中找出40°N纬线,分别说出该纬线所经地区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白昼与黑夜的长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2. 夏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昼夜状况又是怎样的?
3. 观察四幅图,说出哪一纬度地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一纬度地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练习
地球上的五带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因此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了差别。我们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3.5°N
23.5°S
66.5°N
66.5°S
北极
南极
终年寒冷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填名称
找边界
记度数
说特点
小提示
1.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 于5月26日至29日在贵州贵阳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数博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图中( )
A.a B.b C.c D.d
(2)此时,上海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逐渐变短
D.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
A
A
练习
2.比较地球上五带的差异,填写下表。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3.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终年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