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生物新七年级暑假培优作业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人教版生物新七年级暑假培优作业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15 11: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人教版生物新七年级暑假培优作业4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选题
1.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由于其繁殖能力很强,竞争力极强,很快就会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生长,而水中的动物也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与食物,从而影响了水中的生态平衡。这个例子说明了(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D.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
2.在海洋的深处,我们没有发现绿色植物的踪迹,这是因为(  )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生存。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土壤
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实例的是(  )
A.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色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C.枯叶蝶的形态像一片枯叶
D.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4.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并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些所对应的条件分别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什么基本条件(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 D.③⑥④⑤②①
5.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选项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春眠不觉晓
6.“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7.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的关系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蚂蚁搬家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斗争 D.水稻与杂草争夺阳光
8.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一特征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9.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A B.B C.C D.D
10.与“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二、填空题
11.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虾类等生物资源,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享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红树林属于   ;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优越的生存条件.
(2)红树林是“护岸卫士”,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生物能够   环境.
(3)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因此称之为“   ”.
三、读图理解题
12.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相对含量,图三表示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①一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一条食物链   。与图一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能力较强,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
(2)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图三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三中植物的[   ]   (生理过程),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3)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力所能及的措施?(写两条)。
(4)仅凭某个或几个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远远不够,也做不到,只有各国积极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碳中和”,因为生物圈是一个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全球变暖导致多种植物大量死亡,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   。
四、资料分析题
1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①人的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预热干冷的空气,北欧的生存环境较寒冷,生活在那里 的人们的鼻子又高又大.
②近年来,人们发现大气层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使用的冰箱中的氟利昂进 入大气,破坏了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
③竹节虫生活在树林中,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它很难被天敌发现,因为它的形状像树枝.
④青蛙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到了冬天它就会选择适宜的地点 冬眠,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
(1)    (填序号)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填序号)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2)③还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
(3)④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如果青蛙不冬眠,则   .
五、实验探究题
14.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为了更好的了解“环境因素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灌入200mL清水
2 室温(20℃),黑暗中,灌入100mL海水
3 室温(20℃),光照充足,灌入100mL海水
4 低温(5℃),光照充足,灌入100mL海水
(1)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编号1、2、3和4,分别装入等量同样的土壤中;②再选取4株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植入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③按下表要求,将这4个花盆分别灌入不同的溶液,连续管理20天,进行观察并记录。若研究“海水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应选取编号   进行比较,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
(2)如图是研究人员州显微镜观察到制作的玻片标本中物像,制作该玻片标本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玻片标本在操作上的不同之处是(1条)   。使图甲变成图乙,进行的操作排序为   (①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移动玻片标④使用大光圈),丙图和丁图分别是水稻种子和玉米粒的结构图,加碘液后变蓝的结构分别是图丙和图丁中的   ,而图丁种子萌发时各结构发育成幼苗的后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3)当水稻种子萌发成水稻幼苗后,研究人员利用水稻幼苗设计了如下实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NaHC03能够释放二氧化碳),连接气体传感器,能够通过计算机准确测量装置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释放量,记录关键数据如图2所示。与图2中b、d两点对应的图3中的点分别为水稻幼苗处于图2中的b点时,生长状况是   。根据图3可知,促进水稻生长最佳的光照强度是   。
六、综合题
15.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水葫芦疯长会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生长,而水中的动物也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与食物,从而影响了水中的生态平衡。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阳光影响海水中植物的分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在海水中穿透性及分布规律.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色,是保护色,是雷鸟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枯叶蝶的形态像一片枯叶,属于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更利于适应干旱的生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实例,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4.【答案】B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给花浇水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⑥水;施肥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①营养物质(无机盐);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内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②空气;把花放在阳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③阳光;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④适宜的温度;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⑤一定生存空间。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葵花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植物开始发芽生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春眠不觉晓,是春天温度回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温度适宜有利于睡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6.【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一群蚂蚁一起搬家体现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有合作互助关系,B符合题意;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水稻与杂草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特点 实例分析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关系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草争夺阳光和水等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 蜜蜂群内的分工和合作
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的根
寄生关系 一种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菟丝子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9.【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春兰秋菊”指的是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上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日照时间长,这时候合适的光周期促使其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入秋后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因此“春兰秋菊”是受到光照的影响,A符合题意;
B.“北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因此是受到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中国的节气,“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指的是到“五九六九”时天气已经渐渐回暖,杨柳渐渐发芽,是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形容冬春雨水非常可贵,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供水多,各种农作物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的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2、在解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习题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地理及气候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春冬温度不同等,然后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朵朵葵花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1.【答案】(1)生产者
(2)影响
(3)地球之肾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1)红树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其它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它属于生产者.(2)红树林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说明生物已经适应了环境,进而影响环境.(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故答案为:(1)生产者(2)影响(3)地球之肾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2.【答案】(1)草→鼠→蛇→鹰(草→虫→山雀→鹰);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2)②③④⑤;①;光合作用
(3)低碳出行、植树造林以及爱护植被等等
(4)统一的整体
(5)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相对含量。因此,图二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c→d→a→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一中有四个营养的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虫→山雀→鹰。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一条食物链有草→鼠→蛇→鹰或草→虫→山雀→鹰。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强。
(2)图三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A和B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B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通过进行①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B和CD动物(消费者)都有箭头指向E,即通过E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E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所以,图三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三中植物①光合作用。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低碳出行、植树造林以及爱护植被等等。
(4)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机物相对含量越低,营养级越低,有机物相对含量越高。图二中, 生物体内有机物相对含量 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双箭头两边的A是二氧化碳,B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E是分解者;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因此C和D是消费者。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用,⑤是分解作用。
13.【答案】(1)①③④;②
(2)形态结构
(3)适应环境;会死亡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①人的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预热干冷的空气.北欧天气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鼻子又高又大,是对环境的适应.
②电冰箱内长期使用氟利昂,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就将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层空洞,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资料②说明生物对环境影响.
③竹节虫生活在树林中,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它很难被天敌发现,因为它的形状像树枝,以此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这是一种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④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因为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环境;(2)②题干分析竹节虫生活在树林中,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它很难被天敌发现,因为它的形状像树枝,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3)④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如果青蛙不冬眠,则会死亡.
【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保护自己;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前来采蜜,有利于捕食,这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解答时结合实例具体解答.
14.【答案】(1)1和3;将1号组改为100mL的清水(变量不唯一)
(2)图中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滴加清水。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③①④②;1、⑥;①②③
(3)不生长;X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若研究“海水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单一变量是海水,其他条件相同。应选取编号1和3进行比较,将1号组改为100mL的清水,否则变量不唯一。(2)制作植物细胞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中是绿叶表皮细胞的放大图,制作过程中需要滴加清水。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
观察细胞放大换高倍镜顺序:先③移动玻片标,使物像至视野中央,再①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④使用大光圈,最后②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水稻种子和玉米粒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丙图中1胚乳、2子叶,丁图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⑥胚乳、⑦果皮和种皮,加碘液后变蓝的结构都是胚乳对应图中数字分别是1、⑥。
种子萌发时胚发育顺序:胚根首先突破种皮,胚轴延伸将胚芽送上来,胚芽发育为茎和叶子,所以是①②③。(3)图2中a只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b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一样,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没有剩余有机物故不能生长;c、d只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来自自身呼吸作用和外界来源,只表现释放氧气,而d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根据图3可知,光照强度是X时,吸收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最强。所以促进水稻生长最佳的光照强度是X。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熟记制作细胞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吸,区分滴和取下材料不同。(3)巧记单子叶植物类型,稻谷类粮食作物(水稻、麦类、高粱、小米、玉米等)种子特点,有胚乳含大量淀粉(4)明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时两者关系,以相等点出发,识图转化为已学思维,灵活应答。
15.【答案】(1)3
(2)分解者
(3)生物圈
(4)生态平衡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为3条。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图中的蝗虫、田鼠、蛇和麻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