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人教版生物新七年级暑假培优作业5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真菌→田鼠→蛇 B.阳光→草→野兔→狐狸
C.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2.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3.下列说法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崂山上所有的生物 B.崂山的桃树和橘子树
C.青岛胶州湾海区 D.大沽河中的各种鱼类
4.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有积水常存,洞中生物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这一朽木洞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5.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微山湖中的水 B.微山湖中的荷花
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微山湖
6.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1 68 0.39
A.D→B→C→E→A B.D→C→B→E→A
C.A→C→B→D→E D.A→E→C→B→D
7.下列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棵树 B.一片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8.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54 0.033 0.002 0.161 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10.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二、填空题
1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
三、读图理解题
12.读图理解
我市近郊某农田生态系统生活着多种生物,包括农作物、昆虫、田鼠、青蛙、鸟和蛇.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写出生物①应该是 、②应该是 。
(2)请指出图中①和昆虫的关系: 。
(3)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还应该添加 部分和 者。
(4)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消灭害虫,这样做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而且农药会沿着 和 不断积累。如果图乙A、B、C分别表示图甲中的一条食物链中的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其中,C相对应的生物是图甲中的 。
(5)该生态系统中的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作物将会被杂草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小。
四、资料分析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因此,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鼠、兔、蛇、狐、鹰等动物。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请你写出图中
(1)该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还应该有 部分。
(2)请你写出图中鹰通过食物链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 。
(3)若此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蛇的关系是 。
(5)草原生态系统没有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4.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有很多生物,如:随草(一种沉水植物)、芦苇、水杉、水蚤、小虾、小鱼等。
(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 (写一点)。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
(3)小林同学认为,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湿地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菹草。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次/分钟)
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8
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54
C组 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76
请分析回答:
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
③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蛋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写一点)。
六、综合题
1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 、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真菌是分解者,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A错误;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田鼠、蛇、鹰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C正确;
D、食物链的起点是黄鼠狼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此箭头标反了,D错误.
故选: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使一些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可见生态系统的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也并不是草原上放牧越少就越好,要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崂山上的所有生物只是包括了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崂山的桃树和橘子树”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青岛胶州湾区”,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大沽河中的各种鱼类”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述,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题中叙述的,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有积水常存,洞中生物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 这些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了食物链,由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了食物链,由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只有生物或只有环境都不叫一个生态系统.
A、微山湖中的水,只有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微山湖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答题.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1、B 7、D 68.因此食物链是A→E→C→B→D.
故选: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有机汞沿着食物链传递逐级积累.
7.【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A、“一棵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A符合题意;
BCD、“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池塘”,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狼和驼鹿的图解上不能表现为二者同步,不符合题意。
BD.竞争关系在图解上表现为开始比较平缓,随时间推移,数量上出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两极分化,即B、D图,不符合题意。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狼以驼鹿为食,随着狼数量的减少,驼鹿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狼数量减少,驼鹿会因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但驼鹿的数量增多,狼又会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两者的数量总是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即C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指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并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逐渐传递,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级递减。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即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更高级消费者。
9.【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农药从少到多依次是CO.002、E0.010、B0.033、A0.054、D0.161。根据题中这五种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即C→E→B→A→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1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不符合题意;
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11.【答案】相对稳定;自我调节;限度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等,如果由于外来干扰(人为的捕杀等)下,引起的的不平衡,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
故答案为:相对稳定、自我调节、限度。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题,熟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12.【答案】(1)农作物;鸟;青蛙
(2)捕食、竞争
(3)4;非生物;分解
(4)食物链;食物网;蛇
(5)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鸟吃农作物和昆虫,①是鸟;青蛙是肉食性动物吃昆虫,②是青蛙。(2)①鸟吃昆虫属于捕食关系,鸟和昆虫都吃农作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中①和昆虫的关系:捕食、竞争。(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4条,分别是①农作物→田鼠→蛇;②农作物→鸟→蛇;③农作物→昆虫→鸟→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图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鸟、蛇等动物是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还应该添加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4)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样做不仅直接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农药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的健康。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如果图乙A、B、C分别表示甲图中的一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该食物链为A→B→C,图甲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图乙中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的C,因此,如果图乙A、B、C分别表示甲图中的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那么,C相对应的生物是甲图中的蛇。(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3.【答案】(1)非生物部分
(2)草→鼠→蛇→鹰
(3)鹰
(4)捕食和竞争
(5)生物种类和数量过少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该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还应该有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鹰要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应该是经过营养级最多的,故为:草→鼠→蛇→鹰。(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4)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可见草原生态系统没有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和数量过少。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功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4.【答案】(1)温度、阳光、水分、空气
(2)菹草→小虾→小鱼
(3)洗洁精;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环境影响生物;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根据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菹草→小虾→小鱼。
(3)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洗洁精不同,探究的是洗洁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B组和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菹草浸泡,探究的是菹草能否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减少有生病的水蚤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根据表格中水蚤心率的数据的比较,小林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通过该实验我感觉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避免这些液体的使用对其它生物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5.【答案】(1)有机物;生产
(2)消费者;种子;物质
(3)分解;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