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3: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第一课精读课文,分享了古人成长的历史故事,与本单元余下3篇当代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形成呼应。又与第七单元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承接关系。
学情分析
二则故事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文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对孩子们来说还不太熟练。相应的古代文化知识需要了解,如文中名字的表达方式,“胤”和“李太白”。文中古今意义相差较大的字及特殊句型需要分析讨论。二则故事中蕴含的启示及读了故事后自己的感悟需要交流。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扩词的方法帮助理解词意,读懂两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朗读课文时能正确地句读。尝试熟记《铁杵成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扩词、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和特殊句式;通过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引新,梳理课文
回顾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词意?
扩词法 注释 已知
迁移运用。
车胤遇到了“家贫无油”的困难,那李白在求学的路上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请同学们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方法,读一读《铁杵成针》的故事。
读通课文。
①同桌互助,读准字句。
②检查读音:磨针溪 铁杵 老媪 还卒业
读懂故事。
①合作学习,理解故事。(“媪”字从“女”跟女人有关)
②请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说说这个故事。一个人说,其他人作补充。
(3)读好课文。
①读好停顿。请你读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教师范读,同桌练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读出情感。
板块二 理清结构,迁移运用
1.回顾故事结构。
同学们,一个故事通常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起因、经过、结果
梳理本课结构。
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体会人物形象。
(1)品读关键句,体会古文特色。
请你找出感动李白的那句话。
问之,曰:“欲作针。”
①同学们,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完整。
李白问老媪,老媪回答说:“我想要做针。”
②角色扮演,扩展对话。
感动李白的历史时刻: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李白和老媪,展开联想再现当时的情境,把对话内容说完整。
③对比原文,体会古文特色。(言简意赅、简洁明了、精炼)
(2)穿越时空,体会人物形象。
①让我们穿越时空,成为当时的李白,去体验他的感悟。
四人小组每人抽一张,按要求进行表演,抽到相同内容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
②指名表演,分享感悟。
说说你读懂的李白。
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说说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提示:跳出原来“做事一心一意才能有所成就”这样的定向思维,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体会。比如,“遇到困难容易放弃,但能迷途知返”;“静不下心来读书,缺少毅力,但善于思考改进。”等等,契合故事内容即可。)
4.方法迁移,延伸阅读。
《列子》中还有一位学艺人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响遏(è)①行云
薛谭学讴(ōu)②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③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qú)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⑥,终身不敢言归。
——节选自《列子》卷五《汤问》
注:①阻止,禁止。② 歌唱,民歌。③于是。④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⑤击节。⑥同“返”。
(1)请你找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内分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故事。一个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板块三 对比阅读
1.对比阅读,融会贯通。
问题 囊萤夜读(每空最多6字) 铁杵成针(每空最多10字)
遇到了什么困难? 家贫不常得油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他是怎么做的? 夏月囊萤夜读 逢老媪,感其意,还卒业。
学习贵在融会贯通。现在请同学们把《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二则故事联系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这两则故事都讲了主人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最后解决了困难。《囊萤夜读》中车胤遇到的困难属于物质上的困难;《铁杵成针》中李白遇到的困难属于精神上的困难。
阅读推荐,拓展视野。
你读过的,关于古人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故事还有哪些?
(《凿壁偷光》《王冕好学》)
3.联系自己,交流分享。
读了古人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挑一个你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说说你将怎么解决。
板块四 总结提升
1.总结回顾。
同学们,通过《文言文二则》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古人读书跟我们一样也会遇到困难,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困难。
用扩词法帮助理解字词的意思。
文言文的故事结构也有“起因、经过、结果”。
背诵课文。
板书:
起因
经过
结果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对话1李白:老奶奶,你磨铁杵干什么呀?
老媪:我想用它磨一根针。
对话2 李白:老奶奶,你为什么要磨铁杵呀?
老媪:我想用它来磨根缝衣针。
李白:这么粗的铁杵,要磨到什么时候呢?
老媪:十几天?几十天?或许一年半载吧……只要我不放弃,一定能磨好。
李白:只要不放弃,一定能磨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
表演提示二:李白,为什么最后你决定“还卒业”?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表演提示一:李白,你为什么要“弃去”?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囊萤夜读 物质困难 乐而不疲
扩词法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精神困难 迷途知返
起因——经过——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