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12张PPT)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12张PPT)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4 17: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政治制度 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人事
法律与教化 法律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外交
货币与赋税制度 财政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基层
政治生活
一轮复习之选必一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
了解中国历史上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作用。
【目录】
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主干知识时空化
考点知识逻辑化
一、中国古代主要变法
背景 内容 意义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兼并战争,富国强兵
经: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废世卿什伍县制
军:奖励军功
打击特权
促进封建政经军发展
成为强国、奠定统一
北魏统一北方
战乱不断
民族交融趋势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化、通婚姻
加快北方民族交融
缓和民族矛盾
促进北魏发展,为北方统一南方
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北方民族袭扰庆历新政失败
经:募役法、农业贷款(青苗法)、商业经营
军:“兵农合一”征兵制(保甲法)
富国目的达到
强兵效果不明显
人去政亡
政治腐败
府库空虚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
整肃吏治加强考核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改革税制
收入增加
矛盾缓和
危机缓解
一条鞭法94
战国
魏晋南北朝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北宋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
立封建促统一
行汉化促交融
固封建促富强
【探究】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背景 内容 意义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甲午战败,半社会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
政治(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文化、教育(提倡新学,兴民权)
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
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裁汰冗员、设外务部、瓦解六部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没有摆脱内外困境
政局动荡
国家为实质统一
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
失败
促进了共和观念、文明风俗和近代教育的发展
特点:主题是救亡图存;不同阶级提供了不同的方案;
三、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1.建国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023.吉林高考)图1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图1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真题实战演练
B
2.(2023.吉林高考)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
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3. (2023.吉林高考)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
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
C/C
4.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 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 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