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________的文字之一。起源于“____________”。
②成熟:至________,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汉字按照________、大篆、小篆、________、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汉字和书法艺术最古老 图画文字 商朝 甲骨文 隶书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________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__阶段。从此,中国书法兼具________与________,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由繁到简 魏晋 自觉 审美功能 实用功能 (2)主要代表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________,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________价值。
发展:________楷书有定鼎之功,________楷书步入盛世。
代表:魏晋的钟繇、________,唐朝的欧阳询、________、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________,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________。形体严整 实用 魏晋 唐代 王羲之 颜真卿 笔画简约 审美价值 发展:________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________,唐朝的张旭、________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________价值,又具________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东晋的________、唐朝颜真卿、北宋________、元朝________、明朝文征明等。魏晋 王献之 怀素 审美 实用 王羲之 苏轼 赵孟 想一想1: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 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1.先秦时期
(1)远古:彩陶画《______________》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笔墨丹青中国画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2.秦汉时期
(1)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________,追求“得意忘形”。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________、墨和矿物颜料,在________、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________和花鸟画。写意传神 笔 纸 山水画 3.魏晋时期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________,提出“________”,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代表:东晋画家________留下了《女史箴图》《________》等作品。绘画理论 以形写神 顾恺之 洛神赋图 4.隋唐时期
(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________、________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________》、阎立本的《步辇图》、________的《送子天王图》等。这一时期,_________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印度 波斯 游春图 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 5.两宋时期
(1)特点:_______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_______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______》。宫廷画院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________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________、绘画及________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________,讲究借物抒情,追求________。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_______。
(2)元代王冕的《________》,明代徐渭的《_______________》、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________》。文人画 书法 篆刻 个性 神韵意趣 写意画 墨梅图 牡丹蕉石图 墨兰图 想一想2:古代中国画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_______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________。
(3)元代:__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_______,流传甚广。京剧的出现歌舞 优伶 元杂剧 昆曲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________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②乾隆末年,安徽的________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________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____________”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了京剧。昆曲 徽剧 汉剧 徽汉合流 剧目 表演方式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③________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________、川剧、________、黄梅戏等。程长庚 谭鑫培 民国 越剧 粤剧 想一想3:京剧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在现代社会,京剧应怎样面对现代文化的挑战?
【答案提示】(1)原因:由于它从上层权贵逐渐走向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形成了一种大众化趋势。
(2)挑战:①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②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主要特征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书法字体的特点。能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该字体自由多样,极具审美价值。A项为行书,B项为隶书,C项为篆书,D项为草书,故选D项。
答案:D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戏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3)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皇帝祝寿。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经济因素
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发展成熟。(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着重要作用。【示例2】 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
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清朝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解析:徽剧、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京剧,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命题立意 全国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2014年10月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博览会将组织全国各地列入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通过图文和视频介绍、实物展览、传承人技艺展演、创作生产过程展示、博览交易等形式,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追踪社会热点: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典例】 近日,山东非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历下区小学举行,剪纸、泥塑、脸谱、烙花葫芦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现场表演。如图为幼儿园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戏剧脸谱,有关这种剧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
B.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C.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D.乾隆末年涌现出程长庚等著名京剧艺人
解析:以程长庚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艺人出现在同治、光绪年间,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试一试】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50~60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京剧是在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有益方面得到发展的,因此D项正确。A、C项与题干无关,B项只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内因,未突出新事物产生发展的具体原因。1.京剧产生的原因有( )
①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②徽汉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韵味 ③艺术家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 ④同光十三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直击题眼 本题考查教材知识以及学生的迁移能力,解题关键是了解京剧的产生经过,可结合所学知识推理解答。思维流程
答案:A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直击题眼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特色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对汉字的起源以及中国书画的特点的把握。思维流程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2)艺术特色: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课件43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表现
(1)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宦官________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________”,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四大发明蔡伦 蔡侯纸 (2)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出现了________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________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_发明________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____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________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雕版 彩色套印 毕升 胶泥活字 唐末 宋朝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
(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司南 北宋 羊皮 小牛皮 欧洲文化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________战胜骑士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资产阶级 远洋航行 地理大发现 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 想一想1:为何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并且用于航海?
【答案提示】(1)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的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1.《九章算术》
(1)约成书于________。
(2)内容:采用______________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
①书中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__________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九章算术》和珠算东汉 十进位值制 应用数学 计算 2.算筹
(1)早期采用的是________,后来演变成为________。
(2)________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________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算筹 算盘 明清 加减乘除 朝鲜 日本 想一想2: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经济:到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3)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4)思想: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原因
(1)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________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
(2)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还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石氏星表》和浑仪农牧业 2.成就
(1)中国古代历朝设有专门的________机构。
(2)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月食、太阳黑子及________的记录。
(3)战国时期天文学家________,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________的位置。后人根据唐代天文学著作的内容辑成《________》,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4)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________、________等。天象观测 日食 哈雷彗星 石申 恒星 石氏星表 浑仪 简仪 想一想3:中国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有哪些?
【答案提示】(1)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2)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800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根据唐朝天文学著作编辑成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4)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1.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________》,商朝改进为“________”。
(2)元朝郭守敬编订了《________》,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________年。《授时历》和四大农书夏小正 殷历 授时历 300 2.农学
(1)西汉氾胜之的《_______________》、北魏贾思勰的《________》、元朝王祯的《________》及明朝徐光启的《________》,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农书 农政全书 (2)《齐民要术》
①内容:记录了东汉以后500多年间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培育优良品种。
②地位:是我国现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黄河中下游 最早 最完整 最系统 想一想4: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有哪些?其中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是哪一部?
【答案提示】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是《齐民要术》。1.《黄帝内经》
________问世、________编定,是________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东汉末年,________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出的集大成的________专著。
(2)创造性地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奠定了后世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誉为“_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战国 西汉 中医学 张仲景 中医 辨证施治 中医临床学 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1)内容:记录各种药物1 892种、药方1万多个,绘制了1 000多幅________图。
(2)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________的系统总结,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药物形态 中医药学 东方药物巨典 想一想5: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提示】辩证地讲,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既有辉煌灿烂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生产力的发展使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具有双重性。所以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既要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又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盲目自大。1.源泉:中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国家长期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耕经济的繁荣,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原因何在?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个人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示例1】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和欧洲的水平。”但宋朝并未发生类似于欧洲的科技革命,其原因主要是( )
A.宋朝的统治阶级十分腐朽
B.宋朝对工商业不够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当时社会环境十分动荡解析:欧洲工业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发生的,而中国古代由于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推动科技革命的发生,故选C项。
答案:C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1)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2)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1)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西方近代科技善用分析法,把分析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1)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西方近代科学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并且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步走向密切结合,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示例2】 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 )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C.指导农业生产
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
答案:C本课教材重点有三:一是古代中国科技的成就及表现;二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三是我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体现的特点及成因。紧扣教材重点【典例】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可用排除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印刷术是其发展的外在助力,因此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A项。
答案:A【试一试】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字”,我国古代发明与之有关的是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直击题眼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东西方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的原因的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当时东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答案:A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耕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0世纪—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直击题眼 解答第(1)问时,首先应明确中国古代科技并非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并找出两者的本质差异。第(2)(3)两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归纳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变化:从领先转为落后。差异: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
(2)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4)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凡言之有理,均可。课件34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术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________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强。从《诗经》到唐诗诗歌 春秋中期 风 雅 颂 四言 现实感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________,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现实主义 南方民歌 楚国 灵活 情感 骚体 浪漫主义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________丰富,表现出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楚辞 半诗半文 词藻 手法 内容 大一统 司马相如 二京赋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________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开放 繁荣 科举考试 (2)发展概况王勃 陈子昂 边塞诗 山水诗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讽喻诗 想一想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在创作上所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宋词和元曲商业 城市 市民 市井生活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________、________,豪放派的________、________等人。唐代 长短不齐 主流形式 柳永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散曲 抒情叙事 元杂剧 豪放飘逸 关汉卿 马致远 想一想2: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书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明清小说魏晋南北朝 传奇 话本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________繁多,________多样,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专制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 数量 体裁 表现手法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讽刺小说《________》等。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想一想3: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1.特征
(1)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2)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有什么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地位
(1)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
(3)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示例1】 下图中的人物——屈原以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备受后人怀念和爱戴,同时他又给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其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其流传千古的名言
C.其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D.《离骚》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解析:A项的表述符合《诗经》的影响,B项属于唐诗,D项的表述属于汉赋的特点,屈原的楚辞体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故选C项。
答案:C1.不同风格
(1)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笔势灵活矫健,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2)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李白、杜甫的诗分别体现了怎样不同的风格?
出现这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2.形成原因
(1)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
②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杜甫的生活和美好向往,使其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2)两人性格不同
①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
②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3)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①李白的诗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想象,迸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
②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示例2】 关于唐朝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的繁盛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B.唐朝时期各种诗体都已趋于完备
C.唐朝的诗歌在创作手法上都是现实主义
D.唐诗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解析: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杜甫、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本课教材重点: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成就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典例】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紧扣教材重点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释、道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试一试】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
B.土地兼并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故符合题干要求的是D项。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宋词、唐诗、楚辞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唐诗、宋词、元曲
直击题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作品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将诗句与作者、文学体裁建立联系。思维流程
答案:A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直击题眼 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唐代诗人辈出,诗篇数目众多,且科举“以诗取士”;宋词的繁荣源于市民队伍的扩大,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明清小说是宋元话本发展而来,话本是一种世俗文学。由各时期特点可看出古代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平民化。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