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张PPT。单元整合一、文学所反映的鲜明的时代特色课件39张PPT。第10课 梨园春秋1.起源: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__________歌舞。
2.萌芽:“傩”是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3.发展
(1)春秋战国:宫廷晏乐、_________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2)唐代
①宫廷中设有专门场所——“______”。
②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__________。戏曲的起源原始宗教 杂技百戏 梨园 戏剧冲突 4.形成:“南戏”
(1)背景
①宋代__________迅速发展。
②出现许多喧闹的__________和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_。
(2)地点:浙江温州一带。
(3)特色
①用多种__________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社会经济 集市 瓦舍 表现手段 特别提醒: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一般而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政策保障等都有利于戏曲的发展。同时,一种戏曲能否繁荣也离不开戏曲本身能否与时俱进和服务于大众。1.元杂剧
(1)特点
①将诗词、________、对白、________、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②有完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配合。
③用演员____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元杂剧与昆曲歌唱 音乐 故事情节 角色 虚拟动作 (2)地位
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______。
②形成了中国戏曲___________和以象征___________表意的特殊传统。
2.昆曲
(1)地点:江南______。
(2)特色
①文词____________ ,寓意深切。
②发音吐字讲究_____________。
③以______________为表演形式。成熟 时空自由 虚拟动作 昆山 典雅华美 格律板眼 载歌载舞 (3)地位
①明中后期,发展成________剧种。
②对______、川剧、湘剧、越剧和__________等影响深远。
③被誉为“百戏之祖”。全国性 京剧 黄梅戏 想一想1:元杂剧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元杂剧得以流行,一是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壮大。二是与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有关,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1.背景
(1)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________、经济和文化中心。
(2)内因:清________年间,徽戏剧团________等四大徽班进京。
2.形成:徽班________,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国粹”京剧政治 乾隆 三庆班 兼容并蓄 3.特色
(1)艺术程式:角色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象征________、歌舞并重的传统。
(3)艺术手段:综合运用_________________等艺术手段。
(4)渲染气氛:用________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
4.地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__________,被誉为“国粹”。
5.影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生、旦、净、丑 虚拟 唱、念、做、打 锣鼓 新的高峰 想一想2:京剧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答案】艺术成就:(1)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2)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
(3)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1)政治、宗教因素: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②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③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剧创作。④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促成京剧的产生。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①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②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③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后期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了重要作用。【例1】 与中国戏剧产生无关的是( )
A.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B.统治者的因素
C.文人的推动 D.对外交流的加强
解析: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风格各不相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中国戏剧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其产生与对外交流无关。
答案:D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从元杂剧中可以发现和捕捉的有( )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的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
【解析】可用排除法。元杂剧中并没有反映出蒙古族和汉族的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故排除含④的项,选B项。(1)杂剧是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戏曲表演形式。元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生活也进一步繁荣。元杂剧与社会现实的关系(2)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一部分士子文人热衷于元杂剧的创作。
(3)元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出现许多抨击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地歌颂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争的作品。【例2】 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
D.著名的“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元杂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元杂剧的形成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元杂剧的多种艺术形式及代表人物。C项不正确,正是由于元代轻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专心致力于戏曲创作,才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答案:C 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娱乐的场所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答案】A
【解析】南戏和元杂剧流行的共同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A项。京剧形成的原因可以从社会需要、政府推动、北京作用、艺人努力等方面分析;特点可以从京剧的内容上、行当上、动作上、表现形式上去思考。
(1)原因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这就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京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京剧艺术有何特点?②封建政府的推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又有三大徽班进京,这成为京剧形成的关键。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以高朗亭为首的广大艺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京剧。
④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2)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④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⑤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例3】 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京剧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 )
①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②皇室喜好京剧艺术
③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国剧”是一种称誉之词,并非是清政府法定的。故排除含④的项,选D项。
答案:D 在2013年10月至11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里,中国京剧名家演出了异彩纷呈的新编历史京剧《大漠苏武》。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答案】D
【解析】京剧是由南方的徽戏等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故选D项。本课应关注的史料有:《傩戏图》、元代杂剧壁画、《牡丹亭》插图、《同光十三绝》等。
【示例1】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运用课本史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答案】A
【解析】中国戏曲起源于“傩”,成熟于元杂剧,故选A项。本课重点:京剧艺术成就等。
【示例2】 京剧脸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如下图),京剧中的包拯、曹操的脸谱是( )考查课本重点A.白色、黄色 B.黑色、白色
C.黄色、白色 D.黑色、黄色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包拯的脸谱应用黑色,曹操的脸谱应用白色,故选B项。中国文化遗产日
2013年6月8日是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在陕西省咸阳市,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文化遗产日期间的活动丰富,包括:举办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赛并颁奖、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蛟龙转鼓、参观“陕西文物之美·乾陵杯”摄影图片展等。而全国各地也举办了同一主题的庆祝活动。关注社会热点【示例3】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历下区小学举行,剪纸、泥塑、脸谱、烙花葫芦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现场表演。下图为幼儿园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京剧脸谱。有关这种剧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B.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C.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D.被誉为“百戏之祖”
【答案】D
【解析】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而不是京剧,故选D项。图示体系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与认识
兴盛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具体社会政治环境;戏曲艺术自身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衰落原因:脱离广大群众;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
认识: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归纳分析1.傩戏:以其独特的原始韵味和深远影响力,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古老的戏剧的源头。
2.南戏:萌芽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至元代广泛流传开来。
3.元曲:是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元代进入繁荣阶段。散曲成就:关汉卿的《别情》、马致远的《秋思》等。易错易混点课件31张PPT。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1.文字发明的意义
(1)记录人们的______、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________、世代传承。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思维 传播交流 2.文字的发展历程
(1)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一些__________。
②商代: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______的汉字。
③商周:“_______________”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刻画符号 甲骨文 成熟 金文(钟鼎文) (2)统一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内容:秦始皇推行“__________”。
③意义:为隶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同文字 想一想1:如何理解秦朝“书同文”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答案】(1)主观目的:秦统一后,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2)积极意义: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形成条件
(1)单体汉字__________、数量庞大。
(2)______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书艺历程字形丰富 士人 笔墨纸张 2.书法特点
(1)以________的黑白空间和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______和疏密得宜的________,将绘画艺术的______和书写的________有机融合。笔墨 线条 线条 布局 情境美 内容 3.发展历程
(1)魏晋:汉字发展成为________的书法艺术。“书圣”________的《兰亭序》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________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宋代:追求______,而忽略法度,倡导“________”。
(4)明代:书法进一步________、世俗化,更加强调________的创造。自觉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草书 规范法度 个性 有意无法 平民化 个性化 想一想2: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答案】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安定,一派盛世气象。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达到新的艺术水准。书法艺术以魏晋南北朝为界,此前属于自发阶段,此后属于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的条件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客观条件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物质条件去分析,主观条件可从社会和人们的需要、人才条件分析。
(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不仅有其特殊的条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和发展阶段①客观上,汉字与其他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构型独特,数量丰富,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②主观上,首先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其次随着教育的发展,知识群体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特别是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危机的加深,思想观念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推动古代书法艺术的最终形成。(2)魏晋南北朝以前,汉字书法以实用性为主,主要有秦篆和汉隶。此后属于自觉阶段,汉字书法的审美情趣日益浓厚,楷书、行书和草书各具特色,名家辈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例1】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 )
A.士人阶层的壮大
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利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分析其内在原因,A、C、D三项都属于外在原因,故均排除。
答案:B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
【答案】A
【解析】秦汉时期,汉字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因此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首先必须弄清楚书法艺术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联系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去分析原因。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1)面对汉末以来的社会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重在表达士人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理想形式的追求。
(2)隋唐一统,强盛气象,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3)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例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黄州寒食诗帖》(局部)解析:由题干“尚意”和图中字体特征可知这是行书。A项是楷书的特点,B项是隶书的特点,C项是篆书的特点,D项是行书的特点,苏轼的这幅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答案:D 有人看过颜真卿的这幅字后说了下面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 )
A.盛唐书法讲究规范
B.此时书法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颜真卿这幅字反映出盛唐书法注重规范法度的特点,故选A项。本课关注的史料有:不同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示例1】 阅读下列图片:运用课本史料请回答:
(1)指出上面三幅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2)指出上面图片中哪幅是实用性文字,哪幅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3)写出王羲之和柳公权的其他代表作品。
(1)图一是小篆,图二是行书,图三是楷书。
(2)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3)王羲之《兰亭序》、柳公权《神策军碑》。本课重点:汉字和书法的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时代特点等。
【示例2】 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生活幸福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考查课本重点【答案】C
【解析】由“年”字甲骨文的字形分析,它指的是庄稼收获,故选C项。书法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中,乾隆御题的明代吴彬作品《十八应真图卷》和宋代曾巩的书法作品《局事贴》,分别以1.691 2亿元和1.086 4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绘画和书法作品超亿元的新纪录。关注社会热点【示例3】 小明去书店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做摹本练书法。你认为小明准备练的字体是( )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答案】B
【解析】《多宝塔碑》是楷书碑帖,故选B项。图示体系表格呈现1.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书同文: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汉字与书法: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易错易混点课件35张PPT。第8课 笔墨丹青1.起源
(1)新石器时代
①地位:绘画艺术的源头。
②特点:稚拙的______、简单的______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______、又不失浪漫。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线条 色彩 粗犷 (2)战国时期:已出现用______绘制在______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
①内容:帛画充满了__________、神仙魔怪。
②特点:浪漫、______又不失古拙。毛笔 绢帛 珍禽异兽 神秘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士人群体文人画 以形写神 (唐代:) 经济繁荣 法度 雍容华贵 3.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宋代:)文人 理学 写实 意境 (明清:)动荡 奇特 不拘成法 (宋代:)商业 城市 市井 清明上河图 (明清:)小说 世俗 布贴画 想一想1:文人画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2)强调个性表现。(3)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1.一方面盛行注重______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注重______的文人画。
2.在启迪民族的________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讲求______、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________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写实 写意 自信心 神似 主观性情 想一想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基本特征:(1)以有书法性质的黑线来表现主要物体,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
(2)不过于强调明暗,但追求笔墨的五色变化的韵味。
(3)比例与透视关系符合人的观感,不像西画那样追求精确。
(4)画面留白,或让主题突出,或让意境更深远、含蓄。
(5)因为材料的原因,以写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
(6)追求意境与超然的物外之美。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又由时代决定,受时代的影响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点,进而决定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回答该问题应首先划分出历史阶段,然后结合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分析该阶段绘画艺术的特点。时代变迁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何影响?(1)魏晋时期
①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
②艺术特点: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著名画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2)唐代
①时代背景: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艺术特点: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宋代
①时代背景:南宋偏安于江南;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②艺术特点: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绘画构图不讲究对称,被称为“残山剩水”;出现了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4)明清时期
①时代背景:政治思想上日趋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艺术特点: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的绘画作品和画家;出现了许多百姓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生活性的绘画艺术形式。【例1】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解析:A图是宋马远《山径春行图》,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体现了南宋偏安,描绘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B图是新石器时代集体舞蹈图;C是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D是《水浒传》插图,是木刻版画。
答案:A 清代八大山人的《松鹰图》体现了怎样的绘画风格( )
A.质朴与浪漫
B.悠闲意趣
C.不拘一格
D.民间风情
【答案】C
【解析】八大山人的《松鹰图》奇特险怪,不拘成法,故选C项。(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在继承魏晋隋朝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在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中,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从而也出现了一个绘画繁荣的时代。
(4)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的原因有哪些?【例2】 唐代绘画倡导法度,雍容华贵,主要因为( )
A.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受诗文、书法等影响
D.士人群体的不断壮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B、C两项是外因,D项属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点。
答案:A 右图是一幅剪纸作品《回娘家》。选项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
【答案】A
【解析】与剪纸《回娘家》属同一风格的是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故选A项。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1)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中国画的特点(4)根据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3】 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绘画表现内容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文人画的作者主要是政治上失意的士大夫,其画突出个性,其画不重在绘画本身,而是另有用意。
答案:D 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注重写实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
B.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C.中国绘画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绘画中,除了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的绘画,还有注重意境、气韵的文人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本课应关注的史料有:不同时期绘画代表作及体现的艺术风格。
【示例1】中国古代的哲学讲究“宁静致远”,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心态平和”。体现在读书人绘画作品方面则是重线条的勾勒布局,线条有灵气、丰富,则作品就富有生命力。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运用课本史料【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文人画的原则,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王维的诗意画。本课重点:绘画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示例2】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幅画反映了( )考查课本重点A.魏晋的文人个性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北宋的风土人情 D.明清的商业兴盛
【答案】C
【解析】由题干的描述可知,这幅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北宋清明时节汴京的风土人情,故选C项。艺术与现实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同时又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的。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彰显了一个时代。关注社会热点【示例3】 宋代以后,描绘民间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原因: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类型与举例:①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②小说、剧本中的木刻版画,如《水浒传》中的插图。③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如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示体系表格呈现1.文人画: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2.何谓国画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用毛笔等绘画工具、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国画以文人水墨画为典型代表。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易错易混点3.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区别
(1)前者: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就开始出现。后者: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2)前者: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后者:注重写实、意境,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
(3)前者:魏晋开始出现,宋以后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后者:进入宋代,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课件30张PPT。第9课 诗歌与小说1.《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
(2)时间:从__________到春秋中期。
(3)内容:
①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______,统称“国风”。
②雅:西周的________歌词。
③颂:为________配以舞曲的歌词。《诗经》、楚辞与汉赋诗歌总集 西周初期 民歌 宫廷乐曲 宗庙祭祀 (4)特点
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________的句式。
②语言______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重章叠句 质朴 现实主义 2.楚辞
(1)概念:战国时期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句式__________。
(3)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②“骚体”与“风”合称“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屈原 自由灵活 抒情浪漫 风骚 3.汉赋
(1)原因:政治________,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__________、文采华丽。
(3)含义:吸收了先秦《______》和楚辞表现手法的________。
想一想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地位?
【答案】地位:《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统一 铺陈排比 诗经 带韵散文 1.唐诗
(1)背景
①繁荣、开放和__________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许多来自___________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______的发展,为唐诗在________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唐诗、宋词与元曲文化多元 科举取士 中下层 七言诗 格律形式 (2)代表
①李白: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__________,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其作品表现了作者深受________的痛苦。
③白居易: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深切同情。张扬个性 国破家亡 民间疾苦 2.宋词
(1)原因
①天下______、战乱频仍,一批________希望振奋人心。
②宋代________生活丰富,________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______”,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________“填词”。
(3)代表:豪放派的______和辛弃疾,婉约派两宋之际的________。分裂 有识之士 市井 娱乐 长短句 乐调曲谱 苏轼 李清照 3.元曲
(1)背景:元代,__________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______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在______、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3)特点
①有________限制。
②大量使用______、方言、衬字。
③与音乐、______结合比较紧密。汉族文人 散曲 宋词 格律曲牌 白话 戏曲 想一想2:宋词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因:(1)两宋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条件
(1)________城镇和________兴起。
(2)________不断完善。
(3)新兴________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2.主流:由________脱胎而来的________小说。明清小说工商业 市民阶层 印刷术 社会群体 宋元话本 章回体裁 3.作品
(1)明代: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短篇小说集“______”“二拍”。
(2)清代:批判现实的力作《____________》《儒林外史》《__________》问世。三言 红楼梦 聊斋志异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条件,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汉赋则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表现。唐朝社会环境开放与繁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行于民间。面对动乱、分裂的现实,宋代词人或发出振奋人心的豪放情怀,或发出对国破家亡的离愁别恨。元代社会黑暗,汉族文人进取无望,他们往往用散曲抒发对民生艰难的感叹和自身的愁闷情怀。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世俗文学的需求增加。同时,商业发展、市井百态,也为通俗文学发展提供了素材。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附: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经济决定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因此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①经济因素:经济是否繁荣发展,是否能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政治因素:包括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国家是否统一,是否做到了政治清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例题】水浒文化是济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D.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事实
解析:本题以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入手,实际上考查了对古典名著特色的把握。D项适合于《红楼梦》,故答案为D。
答案:D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红楼梦》中人和物的名称与现实相联系,这反映了它的创作风格为现实主义,故选C项。本课应关注的史料有:诗人的肖像、《诗经》书影、“赋、比、兴”的含义、《赤壁怀古》《雨霖铃》及“三言”“二拍”插图。运用课本史料【示例1】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D.杜甫的艺术表现力不如李白【答案】C
【解析】李白与杜甫的诗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两人生活的时期造成的,故选C项。本课重点:不同时期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示例2】
话本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条件包括( )
①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增强
③轻商思想的淡化 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均是话本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条件,故选A项。考查课本重点端午申遗
百度快照:继四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已进入初评阶段,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关注社会热点【示例3】 屈原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尊敬,时至今日仍然有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主要原因是( )
A.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B.屈原主张改革,却遭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
C.屈原写出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离骚》
D.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答案】D
【解析】民间在端午节至今仍有纪念屈原的习俗,主要是因为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故选D项。图示体系对比法归纳唐诗的发展情况表格呈现1.《诗经》、楚辞:《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
2.诗、词、曲的区别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易错易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