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单元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语 文
内容索引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内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的特点,学习议论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并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晨读篇 闻鸡起舞
短篇美文
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在鲜活实践中生长出来的中国道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让中国发展崛起的奇迹成为可能。这条道路,根植于9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大地,反映14亿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
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位列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建成覆盖近14亿人的社保网,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70多年来,中国的奋斗之路,犹如一幅前后相继的长卷,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有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有波澜壮阔的改革探索,有拥抱世界的开放襟怀。在这条路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历史巨变的掌舵者是中国共产党,航路则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道路,见证中国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摘自《人民日报》)
诵读鉴赏
[原文]
过沙头三首(其二)
[宋]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赏析]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改革先锋——胡福明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退休。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作品背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相关常识]
特约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bō乱反正 拨 chóng拜 崇
bá草 拔 作suì 祟
蒙mèi 昧 miù误 谬
体wèi 味 未雨绸móu 缪
编jí 辑 雄biàn 辩
作yī 揖 biàn 别 辨
载jí干戈 戢 花bàn 瓣
3.掌握词语
(1)拨乱反正: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
例句:不论哪个时代,在国家多难时总会有一些英雄出来拨乱反正。
(2)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例句:很明确的是,当传统新闻业江河日下之时,五花八门的非营利机构就开始弥补这个缺口了。
(3)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例句:我们要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不能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
·
·
·
·
·
·
·
·
·
·
·
(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谈。
例句:法国学者认为,新冠病毒含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的观点为无稽之谈。
(5)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例句: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
·
·
·
·
·
·
·
4.词语辨析
制定·制订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制订:创制拟定。
相同点:两者都有“创制、拟定”的意思。
不同点:“制定”偏重于作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常与法律、规程、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例句 ①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白天劳动上一天,晚上还要和当地团员社干部们开会,帮助他们修改跃进计划,制订新的增产计划。
·
·
·
·
原形·原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相同点:两者都有“原来”的意思。
不同点:“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是指事物的本身;“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例句 ①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②《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当中机长刘长健的原型是四川航空公司的刘传建。
·
·
·
·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分析论述内容,理清论述思路
作为一篇推动拨乱反正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有斗争性、科学性,又非常讲究斗争的智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那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如何破除人们的思想枷锁的呢 让我们跟着这篇文章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感受其论述的力量吧!
任务设计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 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唯一”强调其不可替代性,言简意赅,以其为题目,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2.文章第三部分是如何驳斥“两个凡是”的
点拨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来论证观点,驳斥“两个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证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证明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最后得出结论: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永葆其青春。
3.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凡是”有什么关系
点拨 中心论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实践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的认识论。“两个凡是”强调理论是第一性的,是唯心的认识论。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和“两个凡是”针锋相对的,确立前者,就是否定后者。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四个小标题,这四个标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试简要分析。
点拨 第一个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第二个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三个标题指明“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论证的第二个层次;第四个标题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联系实际,发出倡议。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研读任务二 品鉴论证语言,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的原则是将论点表述得清晰明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等,同时也要根据论证内容、具体情境、对象等选择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表达。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选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是什么呢
任务设计
5.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做简要分析。
点拨 本文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全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的言论广泛引用,极具权威性和论辩性。举例论证: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哥白尼太阳系学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宣言》等被实践证实、证明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6.本文语言严密、准确,富于思辨性。请赏析下列各句。
(1)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 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2)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3)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4)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5)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点拨 (1)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2)首先用了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接着运用类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3)语言简洁有力,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检验的事实;“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状。
(4)“不仅”“而且”表递进,用极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极丰富的内容;放在段首,总领全段。
(5)“绝不是”表否定,“而是”表肯定,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林彪、“四人帮”所谓“真理”的实质。
研读任务三 把握论证特点,理论联系实际
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论证特点,既包括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又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还有提出论点的方式等等。那么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有哪些论证特点呢 另外,我们常常说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本篇文章打破“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使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序幕,时至今日,这种勇气与执着仍然有着不灭的价值。
任务设计
7.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内容,指出这部分文字的论证特色。
点拨 ①先破后立。先提出“有的同志担心……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接着对其进行反驳;先提出“有的同志说……”的观点,然后揭示其片面、错误,这是“破”。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这是“立”。②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无稽之谈,等等”“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引用论证,“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比喻论证,“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对比论证,将“四人帮”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荒谬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的正确相对比。
8.“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请结合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伟大意义,也体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伟大实践需要并成就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并推动伟大实践,正是在二者的互动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能够在客观实践中持续快速推进,也能够在思想理论上得到科学合理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本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课外篇 一起阅读
必然性和偶然性
[群文呈现]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作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摘编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材料二 后人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时认为,这不只是一场理论问题的讨论,从8月到10月(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和军区负责人先后表态,公开讲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王强华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世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徘徊了两年,1978年时,中国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上。”王强华说,当时,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引领的思想氛围,让很多人受到感染,并促使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诞生和发表。王强华认为,“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历史上有三个作用:一是开辟了改革开放新篇章;二是从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是头脑的解放,解除了对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禁锢。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实力和百姓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找到了崛起之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记者请他评价一下自己和新闻媒体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中所起的作用时,王强华说:“任何突出个人的做法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贡献,我只是尽到了一位编辑的责任……尽管中国新闻界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同志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亲自发动和领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有删改)
[阅读思考]
1.材料一中恩格斯在谈到必然性与偶然性时曾说到“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拿破仑的出现“是个偶然现象”,材料二也有多处表现出这种观点,请找出一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世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并促使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诞生和发表。”这段文字表明,中国当时的社会形势已发展到关键时期,引领思想解放的文章呼之欲出,即使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还会有性质相同的其他文章出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必然中的偶然。②“任何突出个人的做法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这段话强调个人贡献固然不能抹灭,但个人只是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人民意志。
2.这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亲身经历,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文学经典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如《红楼梦》本质上是偶然的,而且无法再造,但这种偶然性并不能否定时代社会中的这一个创作者(包括其认知方式和创作方法等等)的某种必然性。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