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第二单元
8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
语 文
内容索引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内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3.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感染,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志向。
晨读篇 闻鸡起舞
短篇美文
雁翎队的故事
苇田、水村、渔舟、飞鸟是雄安新区白洋淀特有的北方水乡之美。对于生活在白洋淀的人来说,最难以忘怀的还是这里流淌的红色基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诞生过一支神出鬼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水上游击队伍。芦苇荡里,荷花丛中,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徐光耀先生的《小兵张嘎》,讲的都是这支威名赫赫的白洋淀雁翎队。
1939年,日本侵略者攻陷新安县城,开始扫荡白洋淀,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水区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猎户们十分愤怒。在这危急时刻,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连夜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召集猎户揭露日本侵略者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水区群众深受鼓舞,20多人当场报名,出船出枪参军抗日,从此,开始在水上伏击日伪军。
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昔日的白洋淀有着英勇的雁翎队,他们驱船为马,投苇当枪,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赞歌。过去的这里是雁翎队伏击日寇的主战场,也镌刻着鲜明的红色记忆。今天的这里,是雄安新区,勤劳智慧的白洋淀人民在雁翎精神的感召下,胸怀一颗赤子之心,以最昂扬的斗志,最坚韧的毅力,谱写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诵读鉴赏
[原文]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赏析]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于1954年夏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小说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
荷 花 淀
[作品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听到从冀中平原来的同志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故事,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孙犁在延安写成了《荷花淀》。
[相关常识]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代表作有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等。
诗体小说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特点如下:
1.朴素清新舒缓的情节。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2.淡化的人物素描。写人不以外貌为主,而是注重神似,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
3.诗意的自然环境描写。孙犁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
4.纯朴自然清新的语言。孙犁小说语言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后huǐ 悔 安wèi 慰
教huì 诲 yùn斗 熨
shǎng午 晌 影bì 壁
xiǎng动 响 完bì归赵 璧
3.掌握词语
(1)藕断丝连:
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例句:分手后,有的人会明智地选择互不打扰,而有一些则藕断丝连,剪不断,理还乱。
(2)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例句: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暴恐分子藏得再深也逃不过群众的眼睛。
(3)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例句:我们一定要明确方向,攻坚克难,聚精会神抓项目,千方百计促发展。
·
·
·
·
·
·
·
·
·
·
·
·
4.词语辨析
震动·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也叫振荡,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相同点: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不同点:“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例句 ①大白菜作为制作泡菜的主要原料,产量大减,价格飙涨,震动韩国社会上下。
②有许多车友经常抱怨他们的摩托车一跑起来就振动得厉害。
·
·
·
·
精致·精制
精致:精巧细致。 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相同点:两者都有“精细”的意思。
不同点:“精致”是形容词,“精制”是动词。
例句 ①这工艺品很精致。
②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橡胶。
·
·
·
·
小二黑结婚(节选)
[作者简介]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作家。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的各式人物形象。他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作品背景]
1943年,赵树理到左权县调研。从到县里告状的人那里得知,那人的侄儿岳冬至与村里姑娘智英祥要好,而村干部垂涎于智英祥的美色,却屡次碰壁。他们迁怒于岳冬至,想办法将他害死。经过侦讯,案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杀害岳冬至的凶手正是村干部。杀人凶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村里人认为村干部打死岳冬至固然不对,而岳冬至与智英祥的“自由恋爱”败坏了村里的风气,教训教训他也是应该的。
赵树理深感农村阻碍婚姻自由问题的严重,于是决定用通俗小说的形式来加强婚恋自由意识的宣传。他以岳冬至案件为原型,添加了“二诸葛”“三仙姑”这两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将原型故事改写为在民主政权支持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相关常识]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对人物情景的描写融于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péi偿 赔 xiānɡ嵌 镶
péi同 陪 吵rǎnɡ 嚷
加bèi 倍 土rǎnɡ 壤
jīnɡ过 经 xī xī笑 嘻嘻
路jìnɡ 径 xī戏 嬉
不jìnɡ而走 胫 xī微 熹
3.掌握词语
(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例句:一些日常的人和事,却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激怒一些围观网民,毫无规律可循。
(2)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例句:艾阳透露,本来去年年底工厂就遭遇了用工荒,生产也是断断续续。
(3)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例句:暴跌至少让股市有了呼唤制衡工具的理由,于是,管理层也就有了
顺水推舟的理由。
·
·
·
·
·
·
·
·
·
·
·
·
4.词语辨析
其间·期间
其间:那中间,其中;指某一段时间。 期间:(某段)时期里面。
相同点:两者都有“时间”的意思。
不同点: “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如“在此期间”“这期间”等。
例句 ①安宁蟠桃会明日“开园”,其间将组织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
②青奥会期间将举办世界青年论坛。
·
·
·
·
因缘·姻缘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相同点:两者都有“缘分”的意思。
不同点:“因缘”强调因果关系,“姻缘”侧重婚姻。
例句 ①如果我们能理解各自文明产生的背景因缘,就能以宽容平等的心态接纳对方。
②千里姻缘一线牵,本是一桩美事,但目前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婚恋平台却布满了精心设计的套路。
·
·
·
·
拍手称快·额手相庆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掌叫好。 额手相庆: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相同点:两者都有“赞好”的意思。
不同点:“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相庆”大都用来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和喜悦的心情。
例句 ①儋州市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记者采访所到之处,群众都 拍手称快。
②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
·
·
·
·
·
·
·
党 费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其后曾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品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国民党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国民党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相关常识]
符号意象的使用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创作主要来自他对解放战争亲历者的访谈,以第三人称为主,从党费、火柴、草、灯光等简单的意象入手,刻画的是基层红军战士和革命根据地普通百姓的战斗与生活细节。《党费》中的咸菜,《七根火柴》中七根小小的火柴,《草》中一根不知名的野菜等等都是以一个简单的意象符号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整个情节发展的过程。几筐咸菜、几根火柴、一棵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符号却有着最深的战争文化的烙印,也同样传递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队伍的号召力、影响力,传递着当时的中国人民和共产党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捍卫。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偏pì 僻 yān菜 腌
pǐ好 癖 yān死 淹
开pì 辟 庙ān 庵
chǒu准 瞅 窝pénɡ 棚
jiū出 揪 紧bēnɡ 绷
3.掌握词语
(1)拐弯抹角:①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②形容路弯弯曲曲;③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例句:有些人在生活当中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明明可以把话说清楚,却往往造成误会。
(2)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例句:你有什么话就直截了当地说嘛,何必这样支支吾吾的,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
·
·
·
·
·
·
·
(3)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例句:赛后不仅队员们个个气喘吁吁,就连教练也是满头大汗。
(4)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例句:在六块碑居委会卡点驻守的胡超慢条斯理地说:“疫情不止,我们不散。”
·
·
·
·
·
·
·
·
4.词语辨析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相同点:两者都有“十分静,没有一点声音”的意思。
不同点:“鸦雀无声”一般形容人群或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指“安静”;而“万籁俱寂”多指形容辽阔的自然环境,指“清静”。
例句 ①两个多小时的会议里,全场鸦雀无声,全体与会人员凝神屏气,表情肃穆。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
·
·
·
·
·
·
·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荷 花 淀
《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全篇共描写了四个场面:“月夜编席”“夫妻话别”“中途遇险”“荷塘歼敌”。小说涉及了战争,但只是把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战争作为背景,而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小说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小二黑结婚(节选)
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了胜利的故事。小说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歌颂了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了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歌颂了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党 费
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聚焦小说手法,分析典型人物
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拥有持久的魅力,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时至今日还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这三篇小说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走进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阅读《荷花淀》,举例说明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点拨 (示例)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分析:一“震”一“吮”,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的情态,而且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用词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2.《荷花淀》一文的对话描写极其传神,试举例分析对话的作用。
点拨 ①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你总是很积极的”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为丈夫积极投身革命而感到骄傲。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为妇女们突遇敌船埋下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说明这些本来注重个人感情的妇女们,思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小二黑结婚》(节选)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技巧
点拨
技 巧 举例分析
把人物放在 斗争环境中 如小二黑的光明正大、勇敢坚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场面表现的。
通过行动写人 作者不是静止地写人,而是在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写人。如作者用“不宜栽种”的故事表现二诸葛的性格;用“米烂了”的故事来表现三仙姑的弄虚作假。
把人物放在一 定的关系中 例如写三仙姑的“老来俏”就是通过一群妇女的围观议论来写的。
4.试通过《小二黑结婚》(节选)探究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点拨 同:两人都具有封建迷信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
异:①二诸葛是虔诚地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地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
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5.《党费》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小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点拨 ①借政委的介绍,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②“我”潜入村子时先闻其声,“扩红”时期的小调传出的是她的心声;接上关系后她对择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显出她干练的组织才能和高度的警惕性;给“我”吃窝窝咸菜,表现她女性的细心和关怀;领受任务,表明她坚持地下斗争的坚定态度;临别时用两块银洋缴党费的细节,显出她对党的拳拳忠心,这些描写使黄新的形象站立了起来。
③再次会面时,她对女儿的哄词,表明她同志情胜于母女情的革命理智;和“我”接头时关于咸菜作党费的陈述,发生异常时的应变措施和对“我”的叮咛,都闪射出她的智慧和机敏,在“我”可能暴露被抓的关键时刻,她当机立断,施出“调虎离山计”,用宝贵的生命掩护“我”,保住了山上的“中心县委”,“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的双关语,浓缩了她全部行为的思想内核和心声,一个在残酷的斗争年代义无反顾、为革命献身的女烈士的光辉形象巍然屹立。④作者把主人公放置在敌与我、血与火的尖锐矛盾和生死对立中加以刻画,从党民情与母女情的理智抉择中凸现其对党、对革命的一颗红心,人物性格发展看似平面单线条,而实际上已呈现出丰满厚实的立体状。
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说《党费》用细节刻画黄新人物形象时三次写到眼睛的动作,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状态。
点拨 ①孩子吃腌豆角,她“瞅”着,表现她心疼孩子但又无私的心理;②“我”进门后,她“望”的动作,表现她无奈但又随即坚定信念的心理;③最后她两眼直“盯”着孩子,表现她对孩子的深情但又坚决赴死的信念。
研读任务二 理清故事脉络,梳理情节内容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我们能学到知识、认识世界,但并不是人人都擅长讲故事,而优秀的作家就是擅长讲故事的人。学习课文,学会听故事——梳理文章情节,学会讲故事——分析情节设置的手法。
任务设计
7.《荷花淀》使用了双线索行文,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点拨 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穿全文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
8.《荷花淀》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作为结尾,请结合主旨分析其合理性。
点拨 ①青年妇女们的成长合乎情理。从助夫参战到感受战争再到投身抗战,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呼应了上文“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②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③展望未来式的写法让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深化了主题。
9.《小二黑结婚》(节选)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点拨 这篇小说的故事性特别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连贯完整,很吸引人,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
小说全篇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文章节选的是其中四节,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恶霸受到镇压,旧思想受到批评,两位“神仙”有了转变,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获得成功。
作者善于组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其他描绘(如景物和心理描写)从简,并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10.《党费》这篇小说不惜笔墨叙写与黄新的孩子有关的情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点拨 ①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11.在黄新被捕的情节中,她拉长声音喊道“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
点拨 “听妈妈的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暗指要“我”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研读任务三 了解时代背景,分析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人物生活、斗争、成长的场所,离开了典型环境,人物就像离开水的鱼,没有生存能力。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能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寄托在人物身上的情感,通过分析作者在文中设置的环境特点,能感知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及意图。
任务设计
12.《荷花淀》的环境描写是一大特色,请快速勾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认真品读,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拨 ①月夜编席候夫(第1~3段)
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新鲜的荷香。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正午探夫遇敌前对淀上风光的描写(第40段)
写了中午时分寂静而辽阔的水面风光,表现了心情的转换,烘托出平静、轻快的气氛,与接下来即将遇到的危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中午遇敌时荷花淀风光(第61段)
用“密密层层”“铜墙铁壁”“迎”“挺”“监视”等词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白洋淀妇女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洋溢着必胜的信念,歌颂人民战争。
13.从现实性的角度分析《小二黑结婚》(节选)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解放区当时哪些状况。
点拨 ①经济层面。小说通过讲述二诸葛“不宜栽种”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小农生产方式和靠天吃饭的局面。
②政治层面。通过小二黑被捆送区政府以后,二诸葛见了区长就要求“恩典恩典”,三仙姑见了区长“趴下就磕头”,连声称“区长老爷”,说明当时农民的脑子里充满了官贵民贱的意识。
③社会层面。通过二诸葛给小二黑收留童养媳,以“命相不对”拒绝小二黑和小芹的亲事;三仙姑私自做主为小芹订婚,收了吴先生的彩礼等,说明当时的农村盛行父母包办婚姻。
14.《党费》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请举例分析这篇文章是如何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表现主旨的。
点拨 (示例)文章写八角坳黑沉沉的,无声无息,“活像个乱葬岗子”,阴森可怖,“白鬼”在有气没力地喊叫,打破了寂静,加重了环境的狰狞和阴沉。这种对一个村庄的描写,也是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用以突出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
研读任务四 分析艺术特色,把握主题情感
在班级讨论会上,A同学说《荷花淀》是通过爱情来描写抗战的,B同学说《小二黑结婚》(节选)是通过爱而不得的障碍来描写解放区解放这个话题的,C同学说《党费》是通过写爱情中对另一半工作的支持来写抗日战争这个话题的。他们的说法你同意吗
任务设计
15.孙犁先生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荷花淀》一文便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美,请结合文本探讨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美。
点拨 ①爱情美。水生嫂为了丈夫的嘱托可以牺牲生命;青年妇女牵挂丈夫,她们可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探夫;我们的战士在“顺手丢”中温柔关爱尽显无余。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纯朴而忠贞的爱情。
②亲情美。如“爹哩 ” “小华哩 ”如果说水生每次回家必问的话,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带有一丝不安 因为第二天水生就要去大部队了。谁说战士无情 谁说战士不顾家 他们心疼家人,梦萦故乡,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只有舍小家而顾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这就是浓浓的亲情。
③爱国情。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的革命能不胜利吗 忠贞的爱情、浓浓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16.《荷花淀》可以说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我们在文章中并没有感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反而看到了一幅幅纯美的画面。有人说这样写淡化了战争,有美化战争的倾向。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你觉得作家写作时有必要淡化战争、美化战争吗
点拨 不同意。小说并没有美化战争,只是侧重于描写环境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人情的赞美,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憎恶。战争不应该被美化,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才能激发起人们保卫家园、捍卫和平的勇气,呼吁人们为维护和平而不断努力。
17.《小二黑结婚》(节选)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点拨 ①叙述语言通俗、口语化。例如开篇一段,就如过去民间说书艺人的口气,叙述流畅生动,很有吸引力。②人物对话有鲜明个性。例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虽然都是所谓“神仙”,但由于两人身份、思想性格不同,对话语言也就不同了。像“不宜栽种”“属猴的”“命相不对”“恩典恩典”之类的话,出自农村初通文墨的阴阳先生二诸葛之口,自然是很符合他的个性的;而像“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之类的话,出自一个粗俗刁钻的女人三仙姑之口,是十分贴切的。
18.《小二黑结婚》(节选)的主题仅仅是在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
点拨 《小二黑结婚》(节选)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农村中新事物、新人物的成长;同时揭露批判了农村中恶霸势力的猖獗和封建传统意识的顽固,以此表明了根据地农村阶级斗争的艰巨性和反封建思想斗争的长期性;也表明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农民的合法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19.王愿坚善于截取典型的斗争生活片段,选取感人的细节刻画人物,请你结合《党费》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写作特色的。
点拨 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例如,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既点明题目,又说明黄新对党的忠诚,在白色恐怖下,她的心依然与党证上印着的镰刀锤头一样鲜红。又如,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20.《党费》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结合文本说说采用这种视角进行叙述有何好处。
点拨 《党费》是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以“我”观物,“我”作为故事的起点,可以在观照客观的外部世界之后,又回到自我之中,进行自我感悟。由于主要人物不是“我”,所以,在对主要人物进行刻画时,能更自由、方便地加以描绘。如小说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会面,既串起了故事,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又起到间接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在第一次会面时,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对黄新简单描绘了几笔,就使读者对她有了印象。对黄新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加深了她与“我”的联系,也加深了读者对黄新的认识。同时,以第一人称“我”为媒介,作者把对黄新的看法表达出来,也更加细致地刻画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比较鉴赏]
鉴赏活动一 分析典型形象
小说的典型人物是指艺术作品塑造的显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的阶级、阶层等共同体的,或者整个人类的某些本质的,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高度审美意义的人物形象。
1.《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果,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分析人物的典型性,填写下面的表格。
最喜欢的 人物形象 《荷花淀》中的 《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 《党费》中的
性格特征
典型环境
哪类典型人物
人物描写手法
我喜欢的原因
点拨
最喜欢的 人物形象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 《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小二黑、小芹 《党费》中的黄新
性格特征 勤劳善良、深明大义 热情纯朴、活泼乐观 自信乐观、果断刚毅
典型环境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水乡 抗日战争时期 山西某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根据地
哪类 典型人物 中国传统劳动妇女、抗日根据地进步青年 新型农民 党性与人性美完美统一的革命者
人物 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我喜欢的 原因 温柔体贴,思想进步 敢于斗争,追求新生活 对党忠诚、忘我
鉴赏活动二 鉴赏同一主题下不同的创作风格
2.《小二黑结婚》(节选)、《荷花淀》等作品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作品,请从思想内容、创作手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作品的异同。
点拨 同:从选材和思想内容上来看,都是红色文学、革命题材。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异:①从创作手法来看,《荷花淀》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小二黑结婚》(节选)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
②从情节结构来看,《荷花淀》以人物活动为情节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等几个片段展开情节,作品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每个片段都富有生活情趣,充满诗情画意。《小二黑结婚》(节选)首先是故事性强;其次,作者用一个人物,用一个小故事引出另一个小故事,情况交代得既清楚,又有趣;最后,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
③从人物形象来看,《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是正面的,积极的,是美与善的化身。《小二黑结婚》(节选)中小二黑与小芹爱情的成功离不开党领导下政府的支持,落后分子的改变离不开政府的教育,恶势力的清除离不开政府的帮助。
④从创作风格来看,《荷花淀》是诗体小说,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小二黑结婚》(节选)是“山药蛋派”作品,用山西农民的语言,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
课外篇 一起阅读
走进孙犁的诗体小说
[群文呈现]
文本一
战 士
孙 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说,“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 ”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 ”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辣。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 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 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文本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的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发掘人物的灵魂美、人情美。在孙犁的笔下,他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他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阅读思考]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掌柜热情而开朗,作为战士的伙计英勇善战又略显率直急躁,掌柜的老婆则泼辣而小气。
B.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C.“残疾军人”“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D.小说描写“我”和肉铺的老板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
答案 D
解析 D项,“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有误,从文中闲谈的内容来看,如“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并没有体现出悲观情绪,而是体现出英勇顽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下列有关文本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代表作《沉沦》具有自传性,带有浓厚的感伤和颓废色彩;散文《故都的秋》不乏直抒胸臆的内容,感情饱满。
B.意境,指文学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融和虚实相生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C.白描,指用简洁的笔墨,烘托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的对话,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
D.形散而神聚,多用于指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是指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等灵活多样,“神聚”是指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答案 C
解析 C项,“烘托渲染”错误,白描手法应是“不加烘托”。
3.小说讲究叙事策略,文本一主要以“我”为战士故事的叙述者,而小说最后叙述者又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起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②结尾以“村干部”为叙述者,增加叙述视角,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同时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富。
4.根据文本二概括孙犁小说诗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①诗化的人物。文本一中的掌柜开朗和善,待人真诚;伙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都体现出灵魂美、人情美。②诗情诗境。文本一写了“我”四次去肉铺的场景,四个场景自然连缀,其中重点写了第二次,通过“雪天”“烫了一壶小酒”“围着火”等营造出和谐淡然的意境,烘托了战争年代人物美好的情感品质。③诗意的语言。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文本一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有生活气息。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