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学写申论》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学写申论》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1: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 学写申论
语 文
“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论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申论一般用于考查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申论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
[技法指导]
1.立意
立意,也就是确立观点。通常要做到观点正确、深刻、新颖,紧密结合材料。
(1)首先要通览全篇材料,把握申论考查的主题。做到驾驭材料,了解该次申论考查的社会问题和背景。
(2)紧扣材料,了解主题思想。宏观引领(找到文章分论点)、中观切入(文章分论点要围绕服务于总论点)和微观支撑(分论点如何展开)。
(3)结合题干要求作答。题干是从材料中引出来的,有时候题干会从材料中抽出一句话,让学生围绕这句话结合材料展开论述。题干往往会把材料的主题缩小,它是分析材料的一个切入点,有时候是平行的,跟材料的通篇主旨一致;有时候未必相同,是从材料引出的观点。
(4)要抓住材料当中重要人物的言论和观点。这往往能够揭示出该次申论考查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结合申论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和看法。
2.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的前提。在申论阅卷过程中,第一是看观点是否准确,第二就是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以下是申论文的一般结构。
第一段,直奔主题。
写该篇申论观点的意义或重要性。我们写这篇文章,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所以前期要有铺垫工作。强调观点的重要性,是为了引出话题,凸显话题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寻找有两种方法:
(1)具体有以下语言可以给大家参考:××是××的重要基础、××对××有重要意义、××反应体现了××、××是××的核心保障等等。这些语言意在强调意义和重要性。
(2)从材料中直接查找一些有关论点意义和重要性的论述。
第二段,分析展开。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当前党和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或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
第二,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现状;
第三,写一个过渡句,如何从开头过渡到后面的分论点,这个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想法去写。
过渡句,如:因此基于该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一些不足,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解决该问题……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主题。一般情况下用名言警句,然后进行收尾。
如:“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须知,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次持久战,只有……借鉴有效做法……方能开辟中华民族大跨越、大崛起、大辉煌的日新月异之境。
[佳作赏析]
作品导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2021年5月4日发表于人民网的一篇申论,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论证充分。
佳作赏读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①回望百年党史,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到忘我投入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汗水的广大青年……事实证明,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如何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③增强志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青春的航向,要靠理想掌舵。一个人有无成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曾深情回忆:“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正是强烈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年轻人唯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锚定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才能承担起建设者、接班人的使命。
④增强骨气,就要勇于攻坚克难。骨气是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和操守,是理想信仰的凝练,是道德品质的结晶,是孜孜以求的执着,是负重奋进的脊梁。当年钱学森回国之后,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提问,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正是在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下,“两弹一星”挺起新中国的腰板。今天,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无不需要广大青年勇于担当,始终葆有无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精气神。
⑤增强底气,就要树立必胜信心。前不久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期间,一组辛丑年对比图刷屏网络。从120年前的辛丑条约谈判,到今天“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宣示,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拥有“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深厚底气。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来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看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发展前进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年轻人要增强自信、树立必胜信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前行。
⑥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发射成功振奋人心,从研发团队到控制指挥团队,涌现出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年轻人以自己的担当、奉献、拼搏、付出证明了自己。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年轻人定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亮点赏析
开篇概述历史与现在青年人的表现,写出青年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第②段承接上文,指出吾辈青年责任,提出问题,以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引导出中国人应该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为下文论述作好铺垫。
分论点一,点明理想、志气对青年发展的重要性,运用领导人的例子,重点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论证为何要增强志气。
分论点二,点明攻坚克难的重要性,在对骨气进行概念的阐释之后列举钱学森的例子,说明增强骨气要勇于攻坚克难。
分论点三,点明树立必胜信心的依据及意义。从古今对比的角度,说明我们有实力,要有信心,有底气。
勾连文章写作情境——五四青年节,联系青年与家国——年轻人参与“天和”项目,概括现在,进而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希望与寄托,指向未来。
点评本文围绕青年人应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分别具体阐述了增强志气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骨气需要勇于攻坚克难,增强底气需要树立必胜信心。开篇提出论题,说明青年之于家国的重要性,然后顺理成章提出问题:那么青年应该怎样做才能肩负起家国重任 接下来运用三个议论段,分别从志气、骨气、底气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一段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提出希望。
[实战演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你有何看法 请写一篇申论,要求:①自选角度,见解深刻;②论证严密,逻辑严谨;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如今,我们身处辉煌的新时代,要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讲好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有三个维度:一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二是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三是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文章思路逻辑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形式:
1.“是什么”——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质和内容,中国故事是什么。
2.“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可能性、重要性。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3.“怎么样”——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做。
以上是一篇申论整体的思路,具体行文时可有所侧重,有所强调,有所简化。
从申论文体方面看,论文主要是对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查。首先要归纳材料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其次要能够提出对策、列出方案并进行论证,在写作时观点明确,客观中肯,逻辑性强。
参考立意:
①传统文化的强大软实力;
②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
③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④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力;
⑤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文化交流。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