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2 19: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盱眙县旧铺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吴建兵 教案审核:历史备课组
课题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2、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图文结合法 、归纳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原因、表现。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表现。三、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性化补充
新课引入 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2、理解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自学指导: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南方 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 和 ;南方 好,适合农业的发展。2.从越南引进 ,在江南推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新辟了许多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 。从 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南宋时我国制瓷业重心是 。浙江哥窑制瓷业的 ,给人以美感。瓷都是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的是 、 等地。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 、 。海外贸易的大商港: 、 。外贸范围:近至 、 ,远达 和 。外贸政策: ,外贸机构: 。2.纸币的产生:时间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区: ;地位: ;作用: 。3.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那时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合作与探究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探究一: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课件: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2、海外贸易的发展(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市舶司的设立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探究二:(1)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的发展,金属货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又有什么进展?
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防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4、我的疑惑:(略) 课堂小结:类别 发展成就一、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二、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课堂训练: 1.两宋时,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来自于以下什么国家(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印度2.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美国的“美元” B.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交子” C.英国的“英镑” D.法国的“法郎” 4. 南宋时,居于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玉米 B.甘薯 C.小麦 D.水稻
作业与练习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3)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结合以上历史的原因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请你说说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