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测量线段的方法。
学会用尺子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名叫《阿福的新衣》,想看吗?希望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一会看谁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1、介绍一拃。刚才动画片里说到一拃,什么是一拃,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把手伸直,大拇指使劲张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最大距离是一拃。
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你们能不能帮小徒弟解答一下呢?怎样才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小徒弟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非常感激你们的。
师:在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尺子。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尺子?(课件展示尺子)师:为了观察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认真观察,尺子上有什么?谁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1)小竖线。(2)数字。(3)0刻度。(4)cmcm表示什么?(在数学上cm表示厘米) 板书:cm厘米师: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认识尺子,先让学生观察,教师梳理、总结,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课件出示了一把尺子的实物,同时标出刻度,数字、字母,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尺子,效果不错。)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概念尺子上两个数字间的距离,我们称为“一个大格”,尺子上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1)在尺子上找1 厘米。
师:想一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生说,课件闪烁)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1厘米吗?(生说)你发现这两个1厘米的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小结: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2)同位互相说一说,指一指,你的尺子上还有哪些1厘米。(3)画出1厘米。 老师看了一下,小朋友的尺子是各种各样的,拿出你的尺子,和老师一起画一个1厘米长的线段。小组同学比较一下,你们画的1厘米,长度怎么样?(4)用手比划1 厘米大约的长度。师:那么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伸出拇指和食指,对照尺子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举起来老师看一下,再对照尺子比一比。为了让同学们比的更准确些,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借助小棒比一比。(5)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6)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 厘米长的物体。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生2:我的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师: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请小朋友们都用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看一看你哪个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3:铅笔尖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4:我这块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生5:图钉尖的长大约1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直尺上寻找1厘米,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再比划1厘米,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长度后,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或者是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这样会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牢固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 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认识这几个长度。(展示)从0-2是几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从0-3是几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5厘米的长度吗 结论: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1)师:同学们非常棒!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小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小组合作)小结测量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2)量一量95页上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找生展示)(3)你能量一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吗?同桌合作(4)用你的一拃来估算一下你数学书的长度。(4)老师有一首儿歌,能帮助你记住测量的方法,想学吗?(出示)(设计意图:这首儿歌既 让学生 巩固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 强化 对测量方法理解。同时还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让学生放松身心,活跃气氛。)
(三)全课总结:说一说这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简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