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 阿福的新衣——《认识米》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 阿福的新衣——《认识米》 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14 16: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阿福的新衣——《认识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并且能够在实际活动能够把握好合适的长度单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通过比一比、量一量、估一估,加深对米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米尺的使用灵活度,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和认识了厘米的有关知识,再来学习和认识米,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长度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小学生对空间观念的想象力不太强烈,所以要通过动手、动脑、小组合作等方法,让他们从初步感知,到真正建立长度观念,一步步地深入,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
难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同学们老师来的时候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个个很聪明,老师想通过这节课亲眼见证一下,行吗?生:行
师:好,请同学们把书放到左上角,本子放到右上角,铅笔,橡皮放到中间,坐直。
师:很精神。下面我们进行口算练习,(随机点):20+20= 30-20= 40-20= 90-50= 100-50= 80-40= 30+40= 100-20= 100-30= 100-80= 90-30= 100-40= 100-30= 80-30=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非常棒,说明我们班的口算基本功很扎实。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阿福的新衣”中的故事,这次阿福要做一件长袍,看看阿福在做新衣服的时候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再次做新衣服,阿福还是遇到了问题。我们来帮帮阿福好吗?生:好。
师:那认真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白板)(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一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现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集中精神在整个课堂。)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米尺,得出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用的那把尺子---米尺吧。(出示米尺)师:这一个小格就是1厘米,10个小格也就是一个大格师10厘米,接着就是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1米就是100厘米。生2: 1米=100厘米。师:是的,板书1米=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米也可以用m表示。师:(指着米尺)也就是到了100厘米的刻度,我们可以说1米也可以说100厘米。现在阿福的问题能解决吗?生:能。
师:谁能解释一下?生1:我,1米=100厘米,他们说的是一样的,只是单位不一样。生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设计意图:通过在白板上观察米尺,让学生自己 发现1米和100厘米的关系,让他们彻底明白, 原来1米和100厘米是一样长的,只是长度单位不一样,师傅和徒弟 说的都对。而且还掌握了米与厘米的进率。)
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活动一:师:同学们, 1米到底多长呢?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1米的绳子,伸开双手轻轻拉直,比划一下,认识一下,感受一下。生:比划,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绳子感知1米,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师:一米差不多就是同学们伸开双臂的长度,(出示白板)现在你们对1米有了初步认识,请同学们估一估,1米大约是从你的脚底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同桌交流一下。生:比划,交流。师:你来说说1米到你的什么位置?(高的孩子)生:到这里,用手指一指。师:胸部的位置,你来说一说。(矮的同学)生:到这里。师:脖子的位置。师:由于身高不同,所以1米所对的身体位置也不同。是吧?生:是。(设计意图:就地取材,继续巩固学生对1米的认识,让他们直观的了解1米大约有多长,而且了解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
活动三:师:请同学们找一下,教室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找出来了,举手。生:教室的门宽,桌子的高度,黑板的宽。。。。。。(可以让学生下来指一指)。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观察的很认真。。。。。。。生活中有好多的东西都跟米有关,希望你们认真的去发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间接的认识1米的长度,为后面的估测做铺垫。)3.用米测量。
活动四:师:你们喜欢跳绳吗?生:喜欢。师:那你们想知道跳绳的长度吗?生:想。师:谁能估计一下跳绳的长度?生:大约2米,大约3米。。。。。。出示题目 一根跳绳大约长( )米。师:老师请1位同学到台前与老师一起测量一下跳绳的长度。谁愿意展示自己?生:我。我。。。。。。师:边说要求,边操作:(白板出示)1.软尺要用厘米的一面,师展示。2.要从头测量,就是“0”刻度开始。3.把跳绳和软尺拉直测量。师生:开始。师: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刻度是几?生1:大约2米。生2:大约2米师:一根跳绳大约2米,同学们你们学会用米尺测量了吗?生:会了
活动五:师:看到小组长桌子上的漂亮信封了吗?生:看到了。师:这是老师送给你们小组的神秘礼物,请小组长打开给组员看看是什么 生:彩带师:那想不想测量一下彩带的长度?生:想师:听老师的要求,看大屏幕。(出示白板)先估一估,在量一量。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注意测量的问题。开始。测量完毕生汇报。生: 生:汇报师:同学们测量的很仔细,很熟练。4.米和厘米的综合感知。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3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小铅笔的长度。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点儿什么?生1:米大,厘米小。生2:测量短的东西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师:白板出示。师:那同学们以后测量的时候要认真选择单位呀。正好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生:愿意。师:白板出示。同学们说完答案直接说说理由。第一个生:厘米。因为它是小的东西,因为它小。。。。。。师:反应真快。下一个。生:米。因为跳绳是长的东西。。。。。。。
师:很好,下一个。。。。。。生:米,因为教室很长。。。。。。师:正确,下一个,你来说生:厘米,因为橡皮是短短的。。。。师,也很棒,最后一个,没有发言的要抓住机会呀。生:米,因为大楼很高。。。。。。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的表现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很佩服你们!
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知识真不少,老师想看看谁能把知识活学活用!请看大屏幕。
师:你来读读题目。生:连一连师:10厘米生:小刀师:观察仔细,1米30厘米生:桌子连。桌子比较长师:总结的很到位,28米生:操场的长度,操场比较大师:很好,同学愿意继续解决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 物体的 大小, 选择 合适的长度单位,巩固 米和厘米的认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生:愿意师:你来读读题目生:单位的换算(学生读题目)师:请坐,第一个谁来解决?生:200厘米。师:能告诉老师你怎样算的吗?生:1米是一个100厘米,2米就是2个100厘米,也就是200厘米。。。。。。。师:分析的很好。第二个。生:400厘米。师:回答的真流利。下一个生:6米。师:脑子很灵活,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吗?生:100厘米是1米,600厘米就是6米。师:知识运用很灵活,请坐,最后一个,没有发言的要加油了生:5米。
(设计意图:复习米与厘米的换算,把本节的重点巩固 一下,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会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的长度。)
师:掌握的真好。同学们的表现很棒。下一题,你来读题生:单位的计算师:第一个,你来说生:80厘米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做的?生:1米=100厘米,100-20=80厘米。师:说的很好,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下一个生:60厘米师:怎样想的?生:单位一样,直接计算。师:看题很认真,下一个生:60厘米。单位不一样,现化单位师:做的很好,最后一个,这节课没有举手的要加油了生:30厘米
师:真棒,请坐。同学们要注意计算的时候,如果 单位不 统一,要 化成统一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单位统一时,直接计算就行了。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拓展延伸吧,学习了这么多 知识,让学生学会把知识深化,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单位一致的重要性。)
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 ,这 堂课快要结 束了,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答,计算要单位统一,1米=100厘米,1米的长度,估计。。。。。。
生:.......师:白板出示,总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的知识顺一顺,同时挺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