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2 19: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盱眙县旧铺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案审核:历史备课组
课题 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2、难点 空间概念较多。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讨论 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性化补充
一、导入:选取学生收集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部分资料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能记住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能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能说出戚继光抗倭的性质。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自学指导: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条件及取得的成绩、影响。2、了解倭寇的成因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危害性。3、了解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的故事。4、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四、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概况时间人数船数到达范围设备罗盘针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 意义是: 二、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是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他们 ,使百姓的生命财产 战绩:在 九战九捷,荡平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倭寇。进入 、 ,剿灭那里的倭寇。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 ,其抗倭业绩记载史册。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从 世纪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 殖民者开始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2。 年 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的居住权;3.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五、合作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了,这一课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那么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出示探究一探究一: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你认为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归纳。(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本课第二个重点是戚继光抗倭。它的背景是什么?出示探究二。探究二: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抗倭胜利?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倭寇骚扰中国沿海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曲片段:“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五、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六、作业:1.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2.在中国历史上最先侵占我国领土的西方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俄罗斯3.“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中的“我之云帆高张”是指 (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4.倭寇是指下面哪国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 ) A.朝鲜 B.沙俄 C.日本 D.英国5.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A.为了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 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 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6.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7.郑和能够成功实现远航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力的强盛 B.郑和的英勇 C.造船业的发展 D.地理知识的丰富8.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有 ( ) ①甘英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⑤班超 ⑥马克·波罗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