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高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D B C A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B C D B C A C
1.C 2.D
【分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该漫画为“地球发烧了”是由于人类活动燃烧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所致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
2.读图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所致。故选D。
3.A 4.D
【解析】3.印度尼西亚有“热带宝岛”之称,是因为它能为人们提供石油、天然气、煤、水能、地热能、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因此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不是调节功能、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各岛屿间及各岛屿内部位置偏远地区供电困难,导致暂未形成统一的电网系统,使得无电人口较多,D符合题意;印度尼西亚无电人口较多,与人口分布集中、经济发展迅速用电量大、能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关系不大,排除ABC。故选D。
5.B 6.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属于天体引力能,与太阳辐射无关,且属于清洁能源,受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影响,利用海水的涨潮和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的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与气候因素无关,发电具有周期性。综上所述,①和④正确;②和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读图可知,大海一侧水位高,海湾内水位低,因此是潮水高时的水位状态,读左图可判断,5时前后或是17时前后,潮位最高,因此最可能是15时前后,海水涨潮时发电,C正确,0时前后潮位低,大海一侧水位应低,A错误;7时前后和21时前后是落潮时,大海一侧水位在降低,大海与海湾水位差小,不符合图示时刻,BD错误。故选C。
7.A 8.B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读图,根据全球平均气温曲线和全球平均降水量曲线,可知与现代相比,中生代平均气温偏暖,平均降水量偏干,因此为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第四纪与新生代其他时期相比,平均气温偏冷,平均降水量差异不大。因此气温低,冰川融水减少,海平面降低,A错误;气温低,冰川范围扩大,B正确,C错误;因气温低,生物会向低纬度迁移,D错误。故选B。
9.C 10.A
【解析】9.据材料“水下采油树是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可知,其主要是开发海洋的石油资源,海洋石油资源属于矿产资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据材料“海洋深水严苛的环境条件对其密封强度、材料承压能力、工艺质量提出了极大挑战”可知深水环境具有水温低、水压大的特点,①③正确;海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主要出现在海洋表层,深水中海浪侵蚀弱,洋流影响小,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B 12.C 13.B
【解析】11.由图可知中部的湖南用电量大于发电量,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为最大的地区,B正确;东北的黑龙江、吉林用电量小于发电量,不都是电力净调入区, C错误;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发电和用电不具有空间一致性,D错误;故选B。
12.四川发电量大,但水电比重高,水电不稳定,由于2022年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持续干旱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少,发电量减小,导致四川用电荒,而山西发电以火电为主,发电量比较稳定,故C正确;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科技实力都相对稳定,可能导致用电荒,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电力所需能源的供给问题才是影响用电荒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3.高峰期间减少工业用电量,可以减少用电量,但同时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营,故不是合理措施,A错误;电力资源分布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完善跨省跨区域电力互剂可以有效增强电力供应抗风险能力,缓解用电紧张地区的电力资源不足的局面,B正确;提高燃煤火力发电的比重,会加剧环境污染,C错误;负荷中心不一定具有开发太阳能的条件,D错误;故选B。
14.B 15.C
【解析】14.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A正确,D正确;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C正确;劳动力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因此B项是对资源安全的错误理解。本题选择错误的,所以选B。
15.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资源消费方面影响资源安全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发展循环经济,重复利用资源,是资源消费方面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大量出口稀缺资源,虽然赚取了外汇,但难以保障我国稀缺资源的供给,影响资源安全,C符合题意;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是资源供给侧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资源供给方面会影响我国资源安全的做法,所以选C。
16.D 17.B
【解析】16.据图可知该去位于宁夏平原附近,该区域年降水量小,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I区域景观为荒漠草原;II区域位于宁夏平原,主要发展灌溉农业,因此景观为平原灌溉农田; III区域位于贺兰山迎风坡有地形雨,降水相对较多,有森林分布,景观为森林灌丛草原,D符合题意。故选D。
17.进行生态补偿,强化调节服务应在森林灌丛草原区,A错误;II区域发展灌溉农业区,未来发展方向是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食物的供给服务,B正确;合理利用水源,提升水资源供给服务而不是支撑服务,C错误;封育改良牧草区域,应在草原区,D错误。故选B。
18.C 19.A
【解析】18.结合所学知识,此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从整体来看,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内部光照差异小,不会引起图示青海省内自然植被分布差异,A错;海拔高,热量低,土壤发育差,热量、土壤不是影响青海省自然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BD错;结合所学知识,图示青海省自然植被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出现草甸—草原—荒漠半荒漠的过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从东南到西北水分条件变差),C对。故选C。
19.结合材料“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海省境内冰川面积逐渐减少”信息和已学知识可知,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会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短期)影响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增多,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蒸发增强等。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20.C
【详解】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具体内容为: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材料所述的环境管理案例中,采用了法律手段,C正确。行政手段是指通过政策进行管理,经济手段是通过经济措施进行管理,技术手段是通过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均不是此环境管理案例中采用的管理手段,ABD错误。故选C。
21.(1)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天象观测;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光污染小。
(2)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垢。
(4)原因: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灌溉系统;缺乏种植经验。
措施:引进种植技术;推行节水农业;进口粮食。
22.(1)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和资源;推广科普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推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是在当地进行,迁地保护在异地进行;就地保护以生物自然恢复为主,迁地保护以人工修复为主;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
(3)营造物种生存环境(或对植物进行保护);利用技术手段扩大种群数量和规模;建立种质资源库。
23.(1)水库蓄水,拦截径流;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
(2)湖泊萎缩后,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湖水流动性差,水质变差;湖水盐度升高;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3)恢复流域内植被,增加下渗,稳定地下水补给来源;控制灌溉农业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实行跨流域调水。答案第1页,共2页临泉县高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
地 理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是主题漫画“地球发烧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显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光化学烟雾 B.禽流感H7N9
C.全球变暖 D.有机物污染
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频繁 B.酸性气体增多
C.环境污染严重 D.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有“热带宝岛”之称,石油、天然气、煤、水能、地热能等储量丰富。目前印度尼西亚各岛屿间及各岛屿内部暂未形成统一的电网系统,仍有2000多万无电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印度尼西亚有“热带宝岛”之称,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支撑服务 D.文化服务
4.印度尼西亚无电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分布集中 B.经济发展迅速用电量大
C.能源分布不均 D.位置偏远地区供电困难
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图为烟台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变化曲线和某时刻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潮汐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清洁能源②属于太阳辐射能③受气候因素影响大④发电有周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该潮汐发电站图中所示水位状态最可能是( )
A.0时前后 B.7时前后 C.15时前后 D.21时前后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与现代相比,恐龙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点是( )
A.暖干 B.冷干 C.冷湿 D.暖湿
8.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的地理环境( )
A.海平面上升 B.冰川范围扩大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 D.许多生物向高纬度迁移
2022年5月,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装,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坚实一步。水下采油树是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连接了来自地层深处的油气和外部的油气运输管道,海洋深水严苛的环境条件对其密封强度、材料承压能力、工艺质量提出了极大挑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的安装主要是开发海洋( )
A.生物资源 B.地热资源 C.矿产资源 D.空间资源
10.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设计建造需要克服的严苛环境包括( )
①深海低温②海浪侵蚀③巨大水压④洋流冲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四川等地区出现“电荒”。图为“2021年各省份发电量及用电量(不合港澳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21年我国( )
A.中部地区各省为电力净调出地区 B.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最大
C.东北地区各省为电力净调入地区 D.发电和用电具有空间一致性
12.四川与山西同为电力输出大省,但2022年8月四川出现“电荒”,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经济水平 C.能源结构 D.科技实力
13.增强电力供应抗风险能力的合理措施是( )
A.高峰期间减少工业用电量 B.完善跨省跨区域电力互剂
C.提高燃煤火力发电的比重 D.负荷中心大力开发太阳能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资源安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都要有保障 B.土地、水和劳动力资源有保障
C.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破坏自然环境 D.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
15.就资源供给方面来看,影响我国资源安全的做法是( )
A.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B.发展循环经济,重复利用资源
C.大量出口稀缺资源,赚取外汇 D.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
下图为宁夏局部区域生态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Ⅰ、Ⅱ、Ⅲ区域景观分别为( )
A.森林灌丛草原、平原灌溉农田、荒漠草原
B.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平原灌溉农田
C.荒漠草原、森林灌丛草原、平原灌溉农田
D.荒漠草原、平原灌溉农田、森林灌丛草原
17.Ⅱ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A.进行生态补偿,强化调节服务 B.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供给服务
C.合理利用水源,提升支撑服务 D.封育改良牧草区域,凸显文化服务
下图是青海省自然植被分布图。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海省境内冰川面积逐渐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青海省自然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9.青海省境内冰川面积减少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地面吸收增多一地面辐射增强一近地面气温升高
B.地面吸收减少一地面辐射减弱一近地面气温降低
C.地面反射增强一近地面气温升高一冰川融化加速
D.地面反射减弱一近地面气温降低一冰川融化减缓
20.2016年6月29日,随着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法庭的落槌,南安自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的首例污染环境案正式宣判。出租场地给刘某从事非法电镀加工造成附近河流污染的陈某,成了南安市因污染环境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人。在此环境管理案例中,采用的管理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技术手段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其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之地。
材料二: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来代替上衣,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纳米比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70%需要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察地的原因。(6分)
(2)简析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火烈鸟聚集的自然条件。(4分)
(3)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6分)
(4)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就地保护是在生物的原产地对生物及其栖息地开展保护的手段,而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就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高水平建设的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广州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其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一南一北”新格局。
(1)指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服务功能。(6分)
(2)简述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区别及联系。(6分)
(3)简要列举迁地保护的主要措施。(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西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最后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其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1970年,卡普恰盖水库建成蓄水,带动了灌溉农业的发展,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萎缩极为明显。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主要水系分布。
(1)简析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萎缩极为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巴尔喀什湖萎缩后对湖泊水文环境的影响。(6分)
(3)为稳定和扩大巴尔喀什湖面积,试提出合理建议。(6分)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