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诸子百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22 20: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一、填空
1.孟子
(1)主张:政治思想核心:“仁政”,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以____________对待人民,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义利观:倡导“______________”,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2·1·c·n·j·y
(2)地位:____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________”。2-1-c-n-j-y
2.荀子
(1)主张:天命观:提出“____________”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人性论:主张“性恶论”;政治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主,________并施。www.21-cn-jy.com
(2)评价: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____________具有深远的影响。  21*cnjy*com
二、选择
1.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2.孟子活了84岁,比孔子多活了11年,这在当时已经是大寿星了。你认为孟子长寿的秘诀是(  )
①终生善养“浩然之 气” ②民众利益的代表者 ③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④品德高尚、善养成德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 而居
知识点二 墨子与墨家
4.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 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 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www-2-1-cnjy-com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知识点三 庄子与道家
5.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有隐士之称,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庄子以消极避世的态度面对人生,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可取之处 ②庄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对于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有启发意义 ③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很有建树,影响深远 ④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不注重人在现实社会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是可取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知识点四 韩非与法家、孙膑与兵家
6.法家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当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21教育网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孙膑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是春秋时期兵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
B.他的思想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C.广泛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思想
D.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8.在统治人民的 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10.易中天在谈到自己的新作(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说:“我以儒家为线索贯穿这本书的始终,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 要反对‘独尊一家’。”据此,你认为易中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反对儒家思想,认为其不利于社会进步
B.尊崇各派思想,认为其都是进步的
C.认为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认为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三、材料题
1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 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21cnjy.com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
材料四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完成:
(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
(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
答案:
一、1.(1)仁爱之心 养浩然之气 (2)唐 亚圣 2.(1)天行有常 礼法 (2)中国哲学
二、1.A 2.D 3.A 4.D 5.C 6.D 7.A 8.B 9.A 10.D 
三、11. (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2.(1)材料一主张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中的“德”主要是指统治者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统治者实施“德政”,反对过分的“暴政”;材料四中的“德”是指君主对臣民实施的一种控制手段,是相对于“诛罚”而言的,但并不反对“诛罚”。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