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5: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0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 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不合时宜的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节选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
材料二: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索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节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材料三:
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 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钱钟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 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逢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蘊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
(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出场定型”是指人物一出场,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 可以使人物在亮相瞬间形象鲜明。
B.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时,作者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借林黛玉的眼,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方面为贾宝玉“定型”。
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渲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反复刻画出来的。
D.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 杂多”的性格元素可以分别形成多组对立统-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心”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神”。
B.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选取《红楼梦》中的典型例子将两种塑造人物的方式进行比较阐述,增强了说服力。
C.材料二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几种方式,这些方式,虽有所不同,但能让所刻画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D.材料三通过袭人和晴雯形象间性格差异的分析,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主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
3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林黛玉眼里王熙凤的出场定型。
B.贾宝玉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呈现了外表英俊、眉目含情、喜怒无常的不合时宜的整体形象。
C.中国传统戏剧中的正派和反派性格单一又鲜明对立,这种塑造方法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高级人物性格对照方式。
D .《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天真轻信与刘邦的能屈能伸、虚情假意形成对比,这属于高级的对照方式。
4 .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 (4 分)
5 .请结合材料分析《祝福》中“我”的形象是如何体现“性格对照”的。(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加林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身体沉重得像受了重伤一般。他靠在铺盖卷上,眼睛茫然的望着对面墙,开口说:“我的书教不成了……”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大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
他父亲急的用瘦手摸着赤脚片,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对于高玉德老两口子来说,今晚上这不幸的消息就像谁在他们的头上敲了一棍。他们首先心疼自己的独生子:他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嫩皮嫩肉的,往后漫长的艰苦劳动怎能熬下去呀!再说,加林这几年教书,挣的全劳力工分,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并不紧巴。要是儿子不教书了,又急忙不习惯劳动,他们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老两口都老了,再不像往年,只靠四只手在地里刨挖,也能供养儿子上学“求功名”。想到所有这些可怕的后果,他们又难受,又恐慌。加林他妈在无声地啜泣;他爸虽然没哭,但看起来比哭还难受。老汉手把赤脚片摸了半天,开始自言自语叫起苦来:
“明楼啊,你精过分了!你强过分了!仗你当个大队书记,什么不讲理的事你都敢做嘛!我加林好好地教了三年书,你三星今年才高中毕业嘛!你怎好意思整造我的娃娃哩?你不要理了,连脸也不要了?明楼!你做这事伤天理哩!”
高玉德老汉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一撮白胡子中间。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他妈也过来扯着他的另一条光胳膊,也央告他说:“你爸说得对对的!高明楼心眼子不对,你告他,咱这家人往后就没活路了……”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二老的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拦石上,沉重地低下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他妈见他平息下来,转到后面锅台上给他做饭去了。他父亲摸索着装起一锅烟,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他吸了一口烟,弯腰弓背地转到儿面前,思思谋谋地说:“咱千万不敢告人家。可是,就这样还不行……是的,就这样不行!”他决断地喊叫说。
高加林抬起头来,认真地听父亲另外还有什么惩罚高明楼的高见。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
“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注]民办教师: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既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心疼,又表现出对以后家庭生活的担忧。
B.文中画横线处“浑身硬得像一截树桩”写出了高加林被人顶替之后内心的愤怒与无奈。
C.“老谋深算”“饱经世故”等词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与后文高玉德的“高见”形成反差。
D.高加林被辞退后,父母与他态度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思想差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综合运用内心独白与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叙事紧凑集中,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悬念迭出,一波三折。
B.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交替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小说多次使用细节描写,如高玉德“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瘦手摸着赤脚片”,起到了“小细节大印象”的作用。
D.作者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着力描写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悲剧人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8.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特别注意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状态协调一致,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9.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说:“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矛盾性。”请结合文本分析高玉德与高加林人物性格的矛盾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致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鬓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①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阖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颒:洗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B.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C.王荆公病/瑞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D.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1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
①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 藉:垫
②诸子安可与工徒齿 齿:说到,提及
③后契阔数年 契阔:久别,离别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谨慎
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疾:憎恨
⑦虫翘然矜鸣 矜:矜持
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士衡在出使高丽回国途中遭遇风暴,当船夫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掉以避风险时,副使无奈只能将自己的部分东西扔到海中。
B.王荆公患病时,有人劝他接受紫团山参便于治疗;他面部发黑,门人寻诊问医后进献躁豆让他洗脸,这些建议他都拒绝了。
C.郭进因军功担任邢州刺史,曾经修筑府邸,在工程完工后宴请宾客,安排工匠们在东厢房就餐,而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西厢房。
D.刘廷式考中进士后回乡,曾与他约为婚姻的女子双目失明,家庭遭遇变故,但他仍然与女子成婚,在妻子死后,他非常哀痛。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4分)
14.李士衡的副使和刘廷式在为人处世方面对我们有何警示或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遣兴
陆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竟是吾身得自由。
[注]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16.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 , ”中可以看出。
(2)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祥和美好景象。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3 小题, 11 分)
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中,雪景山水画并非 ① ,而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着,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并显示出其独特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雪景山水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 ② 地指向一个人,此人便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宋代的雪景山水画继续了顾恺之的风格,在艺术成就上可以堪称高峰,在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 ③ 。宋朝画家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他们在雪景寒林的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 ④ ,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宋徽宗的《寒江雪棹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范宽笔下的《雪山萧寺图》,给观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画境稳健,深蕴中正、平允之态。画中严谨细致而又不取繁饰的描绘,或许难以让人联想到“抒情”二字,但这种呼之欲出的震慑力,正是源自画家纵览山川、含毫命素之际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敬畏。他笔下的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宋画中常见的“孤寒”可视为画家独立高标、不同流俗的狷介,他们用孤峰寒林象征自己的心境,视孤寒为归处,向孤寒求适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 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抒情”二字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我觉得像你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妙。
C.不远千里,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难道不怕别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ⅠⅠ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冷静期”这个概念挺“火”。北京市对休闲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订, ① ,这期间只要消费者尚未开卡使用,便允许无条件一次性退费。此前,已有不少地区推行了“健身卡办卡7 天冷静期”,不少消费者直呼“暖心”。
② ,只是已被确定的“后悔权”的表现形式而已,在网购等消费场景中,设立“冷静期”早已成惯例。如今, ③ ,可谓把准了这一行业的脉搏,切中了预付式消费的痛点,实实在在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
“大浪淘沙始见金”,休闲健身行业是朝阳产业,越是如此,越不能急功近利。经营者不妨多下点功夫,为客户提供优质健身体验和服务,多花些心思,有效引导人们养成运动健身习惯。“冷静期”也将成为最好的引流方式,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行稳致远的根基。
21.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6 分)
22. 请逐段概括休闲健身行业推行“冷静期”的好处,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 (3分)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中,“进”意味着积极进取;“退”意味着退后有言。对国家而言,进是利益的博弈,退是和平的诉求;对个人而言,进是奋发激昂,退是海阔天空。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答案(2023.6.12)
1. C ( “《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错,曲解文意)
2. D (材料以“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对照”论证了人物性格内部对照和组合的意义,它在一部作品的多种对照手段中具有绝对性意义。)
3. B (从材料一中无法看出贾宝玉“喜怒无常”)
4. ①举例论证
②材料三举了大量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以项羽、袭人为例,论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内容丰富。(手法判断正确 2 分,分析正确 2 分)
5. ①内部对照:“我”一方面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知识分子; 另一方面,却只能选择逃避,不断陷入无力挽救的困境。
②外部对照:我对祥林嫂的命运充满着同情与悲愤,与鲁镇其他人的冷漠无情形成对比。(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6.B 7.A
8.(1)雨点急促,风雨声猛烈,反映了高加林被人顶替后内心的愤怒不平。(2)不再打闪吼雷,雨倾倒而下,写出了高加林在父母的央求下,虽心有不甘,但压抑了怒火,变得冷静。(3)雨停了,流水声怒吼声混杂,是高加林内心的委屈与不甘、无奈与痛苦的交织。 (本小题6分,共三点;每点环境气氛1分,人物1分;意思对即可。)
9.(1)高加林一方面冲动,情绪化,血气方刚;另一方面懂事,软弱,父母的恳求,使他痛苦伤心,又不能不听从。(2)高玉德一方面对高明楼所为愤怒至极,忍无可忍;一方面又压抑怒火与不满,违心讨好巴结。(3)高玉德委曲求全,高加林年轻冲动,两代人性格不同产生了矛盾冲突。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A(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11.B (②齿:并列;⑤谨:用作动词,谨慎办理;⑦矜:得意)
12.A(“副使无奈只能将自己的部分东西扔到海中”错)
14.①为人不能损人利己;②做人要坚守信义。(3分。一点1分,两点3分)
15.C(3分)
解析:“摇残”表现了水中倒影被涟漪冲散的景象,“领尽”指诗人拄着短杖踏遍了绍兴城郊的每一个角落,全句描写出深邃、悠然的意境,表现悠然、恬淡的心境,故选C。
16.(6分)
(1)淡泊宁静;“晚归始解卧林丘”,人生短暂,人到晚年,无须太看重名利,学会放下无法实现的的抱负,回归淡泊。
(2)修身养性;“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爱惜身体,不可肆意挥霍健康;注意修身养性,懂得养身之道。
(3)热爱生活:“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领尽石帆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经常泛舟远足,以排遣烦闷,保持心情畅快。
(4)超脱世俗;“尽言未办常扃户,竟是吾身得自由”,安贫乐道,说多做少,闭门不出,也可以让身心自由,获得自我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感悟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 (4分)示例:一成不变、不约而同、一席之地、比比皆是(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 (4分)示例:宋代的雪景山水画继承了顾恺之的风格, 在艺术成就上堪称高峰
(原句两处不当,一是搭配不当,二是成分赘余。每改对一处给2分,共4分)
20. (3 分) C
(原文的引号用来表着重强调: A.表特定称谓,B.表反讽,C.表强调,D.表引用)
21. (6分) ①提出“7天冷静期”的规定; ②“冷静期”并非新鲜事物
③将“冷静期”引入健身行业
22. (3分) ①让消费者感到暖心; ②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③为行业健康发展打基础
附:参考译文
李士衡任馆职时,出使高丽,一名武人任副使。对于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不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使去处理。当时船底破敝,副使就把高丽送给李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这样之后才填塞上自己物品,以避免漏水(自己的物品)潮湿。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要倾覆,驾船的人非常恐慌,要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弃掉,不然,船太重,一定难免沉船。副使仓皇不知所措,就取船中的物品投进海里,也来不及挑选。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下来。随即清点检查投到海中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物品,李士衡所得礼物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安石)患有哮喘病,用药需要紫团山人参,买不到。当时薛师政从河东还朝,正好有这种人参,就送给荆公几两,荆公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您的病,不是这药就不能治好。病是值得忧虑的,这点药物不值得推辞。”荆公说:“平生没有(用过)紫团参,也活到今天。”最终没有接受。荆公脸面有些黑,门人忧虑,去问医生。医生说:“这是污垢,不是疾病。”于是门生送澡豆叫荆公洗脸,荆公说:“老天让我这么黑,澡豆能把我怎么样呢?”
郭进有才能谋略,屡立战功,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建造的,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完好。郭进在城北建造宅第,施工结束后,聚集族人和宾客举行落成典礼庆祝,下至土工、木工都参加。就在东厢房设工人的宴席,在西厢房设儿子们的宴席。有人说:“诸公子怎么能与工匠并列?”郭进指着工人们说:“这些是造宅子的人。”又指着儿子们说:“这些是卖宅子的人,当然应该坐在造宅子的人之下。”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后离别多年,刘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到乡里寻访邻家老人,然而老人已经去世,他的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刘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而且认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刘廷式坚持不退婚: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婚后家庭关系极为和谐,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刘廷式曾经因为犯小罪,监司本来打算罢他的官,因赞赏他的美德,于是宽免了他。后来刘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苏子瞻(轼)欣赏他的情义,专门写作文章以表彰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