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3 05: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命题人:刘守忠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张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俄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我不认为莫言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中国乡村世界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极端残酷。我也不认为他的语言有什么“狂欢化”的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如果说他具有“民间”色彩的话,那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而不是巴赫金笔下的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莫言的小说叙事,是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是白话汉语文学经历了100年的操练,在叙事文学中结出的最新果实。
莫言的文体,是一种生长在真正的“民间”土壤上的“欢乐文体”。他对民间悲苦的生活的表达和讲述,既不是哭诉,也不是记账式的恐吓,没有给人制造压力,没有给人心灵投下阴影,而是给人一种“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真正的文学形式,就这样既凸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荒诞性,同时又消解了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或者它的片面的“严肃性”,从而体现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这就是莫言的特殊意义。
此外,“莫言的获奖”也很有意义。它证明了只有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才能使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获得更多的共鸣。
我希望“莫言的获奖”仅仅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选自《新京报》2012年10月12日)
1.下列关于“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在本文中专指莫言小说的叙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B.莫言小说的写作内容来源于中国民间底层的伤痛经验。
C.莫言小说的叙事语言充满着带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智慧。
D.莫言小说的叙事形式是中国历代汉语文学操练的产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莫言小说对残酷现实采取的不是“伤痕文学”的叙事形式,而是“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
B.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具有给人“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的文学作用。
C.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消解了生活的残酷性,体现出了一种民间的欢乐精神。
D.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尽管凸现出了生活的荒诞性,但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言小说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狂欢化”,而是一种根植于中国民间和文学土壤的“欢乐文学”。
B.莫言讲述的是残酷的伤痛记忆,但因采用了“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让人读之有时却忍俊不禁。
C.莫言抓住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所以讲述的悲苦生活不会给人心灵投下阴影。
D.“莫言的获奖”拉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序幕,当代中国文学将有更多的作家、作品走向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人遗赵王书 遗:送给。
B.即患秦兵之来 患:祸患。
C.而束君归赵矣 束:捆绑。
D.大王亦幸赦臣 赦:赦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君何以知燕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以此知之,故欲往 故令人持璧归
C.夫赵强而燕弱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故燕王欲结于君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而君幸于赵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大王来何操 D.见羽旄之美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指出其正常语序,并译成现代汉语(6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这首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试简析其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
(韩愈《师说》)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乡村二月
李德霞
乡村二月,早春的风还有点冷。
前面拐弯处,就是刘根家。我紧走几步,撵上三哥说,咱要不要和二月说一声?
三哥头也不回,说啥?说个屁!咱躲她还来不及哩。我挠挠头,想想也是,就不再吭声了,屁颠屁颠跟着三哥往村外走。
我和三哥在城里打工,准确地说,是在郊区一家私营砖厂做水泥砖。三哥早几年进厂,干得不错。我中学毕业后没事干,三哥就把我领进砖厂。三哥这人好说话,他不仅带了我,还带了村里的刘根一块儿进厂。
刘根大我几岁,别看干活孬种,这小子心眼活,嘴巴甜,干了才几个月,就和老板的独生女儿好上了。从此,刘根不仅不用干活,还做了个小头目,整天背着手在工地上转来转去,吆五喝六,牛得不行!
几天前,砖厂停电,放假五天。本来,我和三哥一块邀刘根回村的,可刘根不肯回去,我和三哥当然明白刘根不回的原因。以前,我一直不明白,桃花一样漂亮的二月,怎么会嫁给刘根呢?现在我总算明白了过来,刘根这小子,很会讨女人的欢喜呢……
走过村街,来到村口。
刚刚抽出嫩芽儿的老槐树下,站着一个女人,正是二月。
我偷眼看三哥,三哥只管怔怔地往前走。
风吹乱二月好看的头发,吹动着二月的衣襟,飘飘的。二月肚子鼓鼓,身子笨笨地站在那里。
走近了,二月说,你俩走呀?
三哥嗯,我也嗯。
二月拢拢散乱的头发,看看我,再看看三哥说,你俩跟我说句实话,刘根他……是不是和老板的女儿……
三哥不看二月,仰着脸看天。谁说的?没影儿的事!说这话时,三哥面无表情,脸色僵硬。
没影的事?二月眉头拧个疙瘩说,厂子放假,你俩懂得回来,他咋不回来?
我赶忙打圆场,刘根有文化,老板留他做预算呢。
二月冷笑一声,怕是和老板的女儿做结婚的预算吧。
三哥把右肩上的挎包娜到左肩,撸一把脸说,二月,别想那么多,保重身子,刘根他……会回来的。
回来?我打他电话都不接,他会回来?停一下,二月又说,你俩要赶路,我不能拦着,就请你俩给他捎个话,他不要我也罢,我肚里的孩子……咋办?
三哥噤了声。
我站在一边,看看远处的山,近处的河。
他这是逼我上死路啊!二月说完,转身朝村里走去,我看见,二月的眼里甩出一串泪珠儿。
二月走了,走的扭扭搭搭,趔趔趄趄。
三哥一拳砸在槐树上,狼一般叫,狗日的刘根,猪狗不如!
我劝三哥消消气,我说,反正你骂他也听不到,咱还是赶路吧。
走出村口,踏上大道,太阳已经升高。
三哥一脸自责地说,这事,都怪我。我不该带刘根进城,更不该带他进砖厂。他要是不进砖厂,就碰不上老板的女儿;碰不上老板女儿,也就不会弄出这些破事儿来。
我说,这事咋能怪你呢?要怪,只怪刘根那小子,活脱脱一个当代的陈世美!事到知今,我倒有一个办法,保管能让老板把刘根踢出砖厂。
三哥一下子来了兴致,定定地看着我,说说看。
三哥说,行吗?
我说,咋不行?
三哥说,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说,现在没有,只能这样。
三哥咬咬牙,好,就依你!
离村已经很远了,回头望去,背后的村庄,变成麻子似的小黑点。
通往城里的班车从远处而来,稳稳地停在路口。咣当,车门打开,我和三哥跨上去。就在班车要启动的时候,三哥突然叫一声不好,转身跳下车,两条腿长短不齐地朝村里的方向跑去。
我一愣,赶紧下车,冲着三哥的背影喊,三哥,你干啥去?咱俩不进城了?
三哥边跑边说,进你个头!弄不好,那是两条人命哩!
我明白了,撒腿朝三哥撵去。
(选自2011年第12期《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乡村二月,早春的风还有点冷”,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同时,这个“冷”字,也暗示出二月故事的“冷”意味。
B.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有的实写,如二月、三哥等,有的是虚写,如移情别恋的刘根,还有砖厂的老板、“我”等。
C.作者通过刘根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不能不择手段,不能用道德的沦落换取个人的“幸福”。
D.作者没有让“我”和三哥到砖厂去“抖刘根的底”,显示出他对刘根个人奋斗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认同。
E乡村与城市融合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观念包括财富观、爱情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作者感到的是迷失和无奈。
(2)三哥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6分)
答:
(4)小说以“我”为叙述角,描写了三哥、二月、刘根等人物,你认为他们谁是最主要的人物,联系小说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诗人、画家和乐师—王维
说起王维,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所创作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田园山水诗。然而你可知,王维对自己绘画水平的评价却胜过诗歌,其有诗云:“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当时社会,画乃末事,北方画家阎立本以“画师”为耻,而南方画家王维却能以“画师”为荣,足可见其超脱淡泊的心境。
王维,字摩诘,笃志奉佛,乐善好施。在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的开元年间,王维一直半官半隐,漫游于江南山水间。禅宗的摒除杂念,静心观照使王维身在朝廷,心恋山林。他的山水画相比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北派山水更多了一种闲适自得之趣,一种兴来独往、随遇而安的含蓄隽永,创造了“无意之意”的南派山水审美境界。董其昌曾言:“禅宗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后世沈括亦有文章言:“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
在长安时,王维不仅每日向十多位僧侣提供斋饭,还经常资助后生学画。韩幹家境贫寒,曾为酒家送酒。一日,韩幹来王家送酒,恰好王家无人,便在地上闲画人马,王维回家看到后十分赏识,每年赠钱两万,使之学画十余年,成为了画马的大师。
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彼此相通。一次,王维在洛阳招国坊瘐敬修家里观赏一幅《按乐图》,玩味出神道:“这画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众人不信,请来乐师演奏,当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果然不差,众人惊叹不已。
王维正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乐师的耳朵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山水的野趣、清幽闲远的水墨山水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其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不如说是一幅“渔舟唱晚图”。苏东坡留下名言:“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绘画艺术讲求虚实相间,王维深谙此道,往往从虚处落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追求画外意,韵外致,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沈括评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处。”
王维之后,南派山水更是不受理性的束缚、不受“古人祖述之法”的限制,“以意写之,不在形似”。五代郭忠恕的界画虽可“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尺计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小差”,至于“栋梁楹桷,望之中虚,若可蹑足,阑楯牖户,则若可以扪历而开阖之也”,但其山水却酣畅淋漓、狂放不羁。相传,郭忠恕侨居安州时,知州曾向他求画,交画绢于其所寄寺的和尚处,待其酒醉,和尚来求。你知怎的?郭忠恕把墨汁泼洒到绢上,再拿到山涧中洗涤,然后随着墨迹的浓淡描摹出山山水水,此可谓得知象外,巧写真思是也!
与此几乎同时的徐熙花鸟,也是别有一番江南画韵,其算称:“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出身于江南望族的徐熙,志趣高洁,常游于江南山林园圃之中,过着“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的野逸生活,享乐于“往来翕忽”的池鱼,倾听着秋虫的低鸣,以水墨淡彩抒发心中无限的感悟。粗放简淡的文人花鸟画与那富贵气派的宫廷花鸟画风格迥异。写意传神,瞬间即发;轻重缓急,一气呵成。难怪那位低声吟唱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会对徐熙的花鸟画推崇备至。
写意传神、巧夺天工,正如清人恽寿平所言:“意的根界是天意,即所谓至平至淡至无意而有所不能不尽者。”江南画家如酒后迷狂般地肆意挥洒、尽情书写,完全进入了一种以灵感胜、以天然胜的审美境界。
(节选自刘士林、查清华《振衣千仞—江南文化名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王维的诗之所以比画更为出名是因为当时社会以画为末事。
B.韩幹成为画马的大师,与王维的赏识和资助息息相关。
C.王维的绘画追求画外之意,善从虚处落笔,虚实相间。
D.王维画花,常以桃、李、芙蓉、莲花同画一景,此其画物多不问四时之失。
E.文末列举郭忠恕与徐熙的巧写真思、写意传神,使王维相形见绌。
(2)简要概括王维山水画的特点。(6分)

(3)纵观全文,你觉得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概括。(6分)

(4)在诗人、画家和乐师之间,你更倾向于王维哪一方面?试作简要论述。(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洋的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即使有标点,往往也是极不规范,语文老师多次指正都不见效。
B. 张扬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月考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非常忧郁,班主任对此非常着急。
C. 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D. 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 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C. 这个文学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 只有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业成绩才能大幅度提高。
15.下面6句话,以“自己怀疑自己的思想”为中心,组合语序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有的人怀疑自己的思想②纠偏自己的思想的人是在埋藏自己③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④纠正自己的思想的人是在成就自己⑤有的人怀疑自己的思想⑥从而纠偏自己的思想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⑤⑥④②
C.②④⑥①③⑤ D.⑥④②①③⑤
16.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请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不超过25个字)

17.下图是十八大期间新华社发布的一幅题为《缺失》的漫画,请根据漫画的寓意,用对偶句拟写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些事是有很多机会做的,却被一天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有些话是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
人生常常伴随着“错过”,你曾经错过了什么?错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萨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卡
命题人:刘守忠 总分:
选择题(11、12题5分,其它3分,共计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11(1)
12(1)
13
14
15
总 分
答案
非选择题(共计118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5分)
(5分)
(6分)


(5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 。
, 。
, 。
提示:下面11、12题作答时任选其一,将非选题目的序号划掉。
/12.(2)(6分)
答:


11./12.(3)(6分)
答:



11./12.(4)(8分)
答:




(5分)




(6分)


六、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