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信息窗3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退位)
【教材简析】
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作准备。教材由学生感兴趣的勤劳的小蜜蜂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结合蜜蜂采花粉,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一次退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个信息窗中,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整装待发的小蜜蜂准备向四个方 向飞 去,他们终于找到了果园 和花 园,勤劳的小蜜蜂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同学们想不想看它们采花粉的场景?(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今天我们要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比一比哪一位同学在学习中能象小蜜蜂那样不怕累,肯努力思考,克服困难。
【设计意图:把 本单元的“信息窗”情境 串联 在一 起; 以学生 喜欢 的小动物—勤劳的小蜜蜂为素材,能 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第二 队比第一队多多少只?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有选择的板书提出问题)
2、要求果园到花园多远该怎么列式?(592+384)估一估得数是多少?怎么估计的?
3、怎样笔算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用竖式计算
4、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算法?
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估算的作用和笔算既方便又准确的特点。
小结:计算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各位 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6、试一试: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解决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请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 质疑释疑进一步弄清三位数加法(一次进位)笔算时个位上 满十 要向十 位进一的道理, 巩固深 化新知。】
活动二
第二 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怎么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列式:518-227)(第一对比第二队多多少只?)(1)、鼓励学生尝试笔算。(2)、学生各自交流算法。(同桌讨论 :被减数 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全班交流: 使学生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要从百位上退1当10,十位上11减2得9,百位上5变成了4,4减2得2,结果是291。(3)、小结:做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练习: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通过学生的质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自主整理,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笔算法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计算的重要性,从而运用所学习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活动三:今天 我们研究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与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有什么不同?(需要一次进位和退位)揭示课题并板书谈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和进位)的笔算应该注意什么?全班交流知识要点归纳 :笔算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满10,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巩固练习:
我会算:267+405 435+291 726-342 680-456
课本45页第3题
我会解决问题同学们今年月12日参加植树活动, 六年级去了456人, 五年级去了392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 的练习来巩固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或退位)的笔算,将算法算理应用到实际演练 中来。】
四、说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全班交流。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呀?预设:①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②学习了三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③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