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有无脊柱,动物可以分为( )动物和无( )动物。
2.生物能生长和( ), 生长过程中需要( )和( )。
3.鱼、响尾蛇和蝙蝠,它们的特殊感官分别是( )、 ( )和( )。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气温较高,( )气温较低。
5.蜜蜂总是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是他们在采集( )和( )。
6.沙尘暴是( )季节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你还知道的气象灾害有( )、( )、( )。
7.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可以分为( )和( )等。
8.蚊子是一种会( )的害虫,能( )多种疾病。
二、判断。(每空1分,共10分)
1.看到昆虫时,不要用手去触摸。 ( )
2.生物和非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生命。( )
3.燕子喜欢生活在寒冷的北方。 ( )
4.冬天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
5.草的茎很柔软叫木质茎,树的茎与树干很坚硬叫草质茎。( )
6.捕捉蜜蜂不能用手直接去捕捉。( )
7.喜鹊的巢都是人类帮它们筑造的。( )
8.风向仪的指向代表风吹来的方向。( )
9.测量气温通常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
10.像薄荷、三七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
三、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雷鸟的颜色是随着( )的变化的。
A、天气 B、季节 C、心情
2.用于记录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的是(
A、百叶箱 B、雨量器 C、测风塔
3.下列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
A、蚂蚁 B、蝴蝶 C、蝙蝠
4.蝴蝶长有翅膀,但它确是( )。
A、鸟类 B、昆虫类 C、爬行类
5.昆虫的触角就是他们的( )。
A、鼻子 B、嘴巴 C、眼睛
6.春天,燕子往( )飞;秋天,燕子往( )飞。
A、东 B、南 C、北
7.下列植物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
A、棉花 B、小麦 C、水稻
8.动物迁徙是为了( )。
A、扩大分布区域B、让“敌人”找不到C、找到更好的环境
9.下列哪种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A、玉米 B、苹果 C、小麦
四、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天气(12 分)
五、简答题(14分)
1.猫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点 (5分)。再写出有这样共同点的2组(2分)。
2.请你列举出三种昆虫(3分),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4分)
六、实验探究。(14 分)
实验观察目的:探究鱼侧线的作用。
实验材料:鱼缸、两条鲫鱼、凡士林、河水、木棒
提出的问题:(3分)
实验步骤:
A.将两条鲫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两条鱼在水中( )时针游动(2分)
B.取出一条鱼,将凡士林涂抹在它的两侧侧线处,再放回鱼缸。
C.重复三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行为变化。
涂抹凡士林的鲫鱼,( )时针随水流游动。(2分)
因为这是一个( )实验。(2分)所以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大小一样。
实验结论:(5分)
七、阅读理解,回答问题(10 分)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织巢鸟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的地区,如非洲大陆、澳大利亚等。由于它们是群居鸟类,所以通常会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 分工合作进行筑果。它们一起收集泥土、碎草以及环境中可利用的材料,然后依附在树枝上,搭建巨大的鸟窝,然后一堆鸟像一个大家庭一般住在一起。
织叶蚁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如非洲大陆、澳大利亚等。其筑巢方式主要是以幼虫吐出的分泌物把植物的叶子黏结在一起。在筑果过程中,小型工蚁用上颚叼着织叶蚁的幼虫在植物叶子之间穿梭,使植物叶片被幼虫吐出的丝黏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巢。
海狸被公认为“丛林工程师”,它具有令人惊奇的筑巢技巧,不仅会用它那尖锐的牙齿咬树皮、树木,还能切割木料和树枝,用作筑巢材料。它们常常能将水边的树木咬倒,然后啃成木料,把木料搬运或拖拉进水中,再漂浮到需要的地方, 接着用泥土把木料粘贴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巢。
1.短文中介绍的动物界的“建筑大师”分别是什么动物 (3分)
2.用线画织叶蚁的筑巢方式 (2分)
3.还知道哪些动物不同的筑巢方式,至少写3个。(写清什么动物、用什么筑巢,把巢住在哪里等)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