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迹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月迹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6: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月 迹
同学们,你知道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月亮!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会 认 字






léi
niǎo
cháng
é




款款:慢慢地。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累累:连续不断;排列成串。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
不知道如何是好。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
时间:
中秋的夜里
地点:
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人物:
奶奶、我和弟妹
事件:
寻月亮
文章中奶奶引领孩子分别在哪寻月?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奶奶引领孩子在中堂里、在院子里、院子外寻找月亮。本文的线索就是“月迹”。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熟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在院子里盼望月亮出来,在镜子里看见了月亮。
第二部分(第3—19自然段):写我们在院子里望月、议月。
第三部分(第20—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河边寻月,愿望得到了满足。
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这句话写出了月光照在院子里亮堂堂的景象。“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独特的美。
院子里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看月
总体说出月亮到处走的特点,为后面我们去寻月做铺垫。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语言描写:“月亮是每个人的”隐含了人人都有欣赏美、追求美的权利,奶奶的话引导“我们”再次寻找月亮。
“河中寻月”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眼瞳见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想象:将在月光下,桂树的花骨朵都成了繁星的样子,可见当时的月景多美。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光亮白白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明只要善于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
“镜中看月”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
先是一个白道
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
先是一个白道
满盈了
慢慢儿又亏了
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大片的净沙, 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记叙:说出月亮出现在小河里了,月亮到处都有啊。
反义词:细致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你有什么感悟。
月迹
盼月:中堂里穿衣镜上的月亮匆匆来去
寻月:孩子们在院子里、小河里、彼此的眼睛里寻月的过程
议月:孩子们在沙滩上议月,心理得到了满足
美无处不在
创造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