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7:13:23

文档简介

高中二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202306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
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棍珠玉也。”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
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
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求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
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
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
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
近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義笠翁,独钓
寒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
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
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
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
高二语文
,第1页
(共10页)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主要体现在其形象的符号意义上。但是,对于诗歌语言只是单纯地
理解其符号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联想在其中起着统
摄的作用。
暗示性语言的主要功能特征就在于联想。朱光潜说:“语言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
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如果要很好地理解一
首诗歌,就必须邊过表面的文字,端摩其背后的“种种关系”,然后筛选、整合各种有用信
息,再进行合理想象,最后做出价值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联想。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
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
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
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
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
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
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由此可知,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
行赏析。如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蜀道悲鸟哀号,
古木参天,雄飞雌从,林间盘桓,这是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诗句所
呈现的画面上,那么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再结合下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
空山”,这几句诗歌描写了一派苍凉景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人迹罕至、极尽荒僻。
此处写景目的在于渲染蜀道之艰之险,友人入如此艰险之地,实在让诗人担忧不已。读了
这几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对坎坷人生的深切感叹,感受到他对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体
会到他对国势民生的倾心关切。如果不去想象,不去联想,我们会诧异于此处为何进行这
样的景物描写。其实欣赏这几句诗歌,我们只抓住“悲鸟”“古木”,“子规”“空山”等
意象展开联想,就不难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图。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
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吧。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所以在诗歌语言形象中,如果抛却联想的内核,诗歌的意蕴美将会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可
以说联想是暗示作用的内驱力。
(摘编自李清《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是指作者把不必明言的东西,通过语言的启发和暗示,让
读者去体会和发现。
B.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特别注重含蓄,所以要求篇幅短小,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
意远,含蓄不尽。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06
1.B(3分) 【解析】“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特别注重含蓄,所以要求篇幅短小”错,属于因果倒置。
2.A(3分) 【解析】B项“是为了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错,属于张冠李戴。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为了向我们证明“联想的过程”。 C项“司空图的三个例子充分运用了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错。这不是三个例子,也不是充分运用了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D项“引用论证”错,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是举例论证。
3.D(3分) 【解析】原文“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主要体现在其形象的符号意义上”,不是D项所说的“全都体现”。
4.(4分) 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2分)②可以令读者的思维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透过诗歌表面的文字感知到诗句中深层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图,进而做出价值判断。(2分)(意思对即可)
(4分)不同意(1分)。理由是:“张”的本义“拉开、张开”会让我们联想到随着琴弦的拉动,箜篌声如同张开的翅膀,飞上高空,进而联想到“响遏行云”的典故,联想到“惊天动地”的美妙音乐,意蕴丰富(1分);它与下面的“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相呼应,用词精准巧妙(1分);而“弹”只有“弹奏”的意思,没有体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不会形成如此丰富的联想(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与“吴丝蜀桐弹高秋”的差别。
6. D(3分)【解析】 A项错在“奴性行为”,这是旧社会老百姓对恶势力的惧怕;B项错在“对民间艺人的热爱与尊重”,大耳周喜欢听说书,纯粹是个人爱好;C项错在“快嘴王”对“大耳周”的惧怕。
7. 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8.(6分) ①“快嘴王”在说书界声名赫赫。他说书时“嘴快”超常,说书内容生动,能让听者如醉如痴。 ②“快嘴王”机智超人。他通过说书为抗联传递消息,不但惩治了大耳周,而且打击了日本鬼子,自己还成功脱身。 ③“快嘴王”民族大义至上。他嫉恶如仇,弃说书而从戎,表现出爱国情怀,令人尊敬。 (每点2分,答出3点即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内容单纯,语言质朴。小说讲述的就是“快嘴王”利用说书的身份为抗联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大耳周的故事,内容单纯;词汇生活化、口语化使语言风格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②情节简洁、明朗。小说采用顺叙的表达方式,主要写“快嘴王”说书、大耳周听书、二人双双消失、人们的猜测等内容,不枝不蔓,情节简单明快。 ③深刻主题与有趣人物、事件巧妙融合,具有亲和力。人们对“快嘴王”的种种猜测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故事的传奇色彩,符合大众对于“故事”的期待,具有亲和力。(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D(3分) 【解析】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和事理逻辑来判断。
11. B(3分) 【解析】“与胡寅厚”之“厚”是交情深,“老成重厚”之“厚”是指为人深沉、有城府,两个“厚”意思不同。
12. C(3分) 【解析】“担任潭州知府时”错,根据原文“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可知,张孝祥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
13.(8分) (1)恰逢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皇上就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赋分点:“会”,恰逢;“密”,私下;“以……为”,任命……为;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获取暴利,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赋分点:“为奸”,违法;“捕治”,逮捕处理;“籍”,没收;句意通顺1分;共4分。)
14. (3分)①才智出众;②文章过人,擅长书法;③为政有道,忠君爱国。
(每点1分,共3分。)
C(3分) 【解析】表现了“诗人安宁恬淡的心境的”理解错误。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16.(6分)(1)远近结合。颔联写树林都染上秋色,山岭都披着落日余晖,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手回归,是近景。(2)动静结合。“树树秋色”、“山山落晖”是静景;“驱犊返”、“带禽归”是动景。(3)以景衬情(借景抒情)。颔联用夕阳、秋色正衬诗人的孤单悲凉;颈联写乡人晚归的欢快场景,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17.(6分)(1)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示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或: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或: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任意含动物“龙”的连续两句诗都可)
18. (3分)①包罗万象 ②水乳交融 ③物换星移 (每处1分。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9.(3分) ①表示引用(或直接引用) ②表示强调 ③表示特殊含义 (每处1分,共3分。)
20.(5分) 拟人(2分)。将“节日”赋予人的神态特征“板着面孔”(1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这一观点(1分),活泼有趣,令人印象深刻(1分)。(说明:对表达效果的表述合理即可)
21.(6分) 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火星车命名 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 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说明:本题6分,每个语句2分。若有其他表达,只要语意正确,前后连贯,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22.(3分)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说明:“我国首辆”1分,“火星车”1分,“祝融号”1分。)
23.(60分) 请参照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ニ十四年,张孝祥参加廷试获得第一名。考官已定下秦埙在读书人中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了秦埙的对策发现都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拔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诗词、文笔都很美。”
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恼怒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交情很深,秦桧一向怨恨胡寅。于是暗示谏官诬陷张祁有造反的企图,(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恰逢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皇上就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
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汤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等到汪激担任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効张孝祥奸邪程度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官。
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府。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也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担任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获取暴利,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
张浚从蜀地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祥前往行在(杭州)。张孝祥己经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皇上赞扬了他。遇金人再次入侵边境,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弹効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罢黜。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府知府,他治理有声誉功绩,又因为谏官的意见被罢。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成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张孝祥又等待诏命,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各地转运的粮食
张孝祥在显谟阁直学士职位上(因病)退休。张孝祥(曾)请求担任管理祠观的闲职,后因病死去,终年三十八岁。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尽的感慨。张孝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其擅长书法,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闻名于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