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赋宫
房阿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单篇精读
杜牧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思,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注释和词典,通过品读语言,体会赋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句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中抽丝剥茧,逐步把握文中“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魏老作品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716DE1DF50EE2514B79D5C471B7F9E134C19A2A0C645524B78502922DB5D4BBE1E28ED0529A36F561E6275B1A00576C00495D96ED76821BC
叁 | 深入赏读,交流分享
肆 | 学以致用,参与话题
壹 | 知人论世,创设链接
贰 |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目录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716DE1DF50EE2514B79D5C471B7F9E134C19A2A0C645524B78502922DB5D4BBE1E28ED0529A36F561E6275B1A00576C00495D96ED76821BC
壹
知人论世,创设链接
了解作品以外的相关信息,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查阅资料,尝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为《阿房宫赋》创设知识链接,协助语文小组打开研学《阿房宫赋》的背景大门。
壹
知识链接1——晚唐“紫薇”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名门,唐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自号“樊川居士”。
壹
知识链接2——才子才高
杜牧在文、赋、诗方面皆有建树。
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有《樊川文集》传世。
赋——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推动赋由骈俪走向散文化,《阿房宫赋》历来被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
诗——成就最为突出,诗风清丽自然,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壹
知识链接3——诗作大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壹
知识链接4——晚唐式微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针对这种形势,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壹
知识链接5——敬宗荒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古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遗址在今西安西南的阿房村,1991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
(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楼阁林立。《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三)传说中的覆灭情况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晓常识
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则是它的近源,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
形式上:
手法:注重铺陈,多对偶、排比、比喻、夸张渲染
语言:讲究词藻和用典,声律和谐,朗朗上口
句式: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
内容上:
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
咏物说理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晓常识
唐古文运动之后,文人开始用古文笔法作赋,使赋由骈骊(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押韵自由),称为“文赋”。
《阿房宫赋》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先河之作,更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之誉。
苏轼《赤壁赋》是典型作品。
杜牧《阿房宫赋》是开文赋先河的作品。
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1—2 ):是叙事,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 3—4 ):议论分析,由古及今,指出六国与秦灭亡原因,讽喻唐朝统治者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根据文体特点、表达方式、文章内容,本文可分几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716DE1DF50EE2514B79D5C471B7F9E134C19A2A0C645524B78502922DB5D4BBE1E28ED0529A36F561E6275B1A00576C00495D96ED76821BC
贰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解决文言障碍是解读赏析文赋的前提,《阿房宫赋》文辞华丽,手法纷呈,具有一定阅读障碍,请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为语文学习小组制作“重点字词卡片”,扫除解读障碍。
贰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六王毕:六国灭亡。毕,完结。
一:统一。
兀:山高而上平。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覆盖。
隔离:遮蔽
北构:北边建起
西折:折而向西。
直走:一直通向。
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缓慢流动的样子。
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缦,萦绕。回,曲折。
檐牙高啄:像牙齿一样突出的屋檐,犹如禽鸟仰首啄物。
抱:随着,依着。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盘盘:盘旋的样子。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矗:高耸,矗立。
卧波:卧在水上。
何龙:怎么出现了龙?
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上下通道。
霁:雨后天晴。
虹:出现彩虹。
冥迷:分辨不清。
歌台暖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充满着暖意。
舞殿冷袖: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带来寒气。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总结:课文第一段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什么特点?
蜀山兀,阿房出
用材之多,人力之巨
覆压三百余里
面积之广
隔离天日
建筑之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楼阁之密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宫室之多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排布之精巧
宏伟壮丽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分布之广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四个三字短句形成排比,音节铿锵,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写出了秦统一六国的不凡气概和强大声势,同时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工程的浩大。
赏析第1段
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阿房宫的特点?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阁楼高耸入云的特点。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房宫阁楼之多之密的特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桥、复道一下一上,互相映衬,壮丽而神奇的特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视觉为触觉,从侧面烘托出阿房宫宫殿分布之广的特点。
第一段小结
整体外观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宫中歌舞盛况
第一段
建筑
人物
雄奇壮丽
整体
局部
外
内
远
近
修辞:夸张 比喻 拟人 反问 通感
宏伟壮观
精致豪华
富丽堂皇
建造背景,巨大耗资
文本探究
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_____,蜀山兀,_____。覆压_________,隔离天日。骊山_________,直走咸阳。二川溶溶, _________ 。五步一楼, _________;廊腰缦回,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盘盘焉,_________,蜂房水涡,_________。长桥卧波,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高低冥迷,_________。歌台暖响, 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一日之内,_________, _________。
(3)理解性填空
①《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两条大河流经阿房宫,以此表现阿房宫占地广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突出了阿房宫是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建筑。
贰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辇:乘辇车。
明星荧荧:光如明星闪亮。
绿云扰扰:乌云纷纷扰扰。
晓鬟:清晨梳理发髻。
涨腻:涨起了脂膏。
脂水:含有脂粉的洗脸水。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之:到,往。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贰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尽态极妍:娇媚至极。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缦立:久立。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经营:指金玉珍宝等物。
精英:精品,金玉珍宝等物。
剽掠:抢劫,掠夺。
倚叠:积累。
输:运输。
鼎铛玉石: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金块珠砾: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逦迤:连续不断,到处都是。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宫女之众
珍宝之富
奢靡生活
阿房宫
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述其来源→写其数量→惜其靡费
六国→秦
六国→秦
秦之专横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的手法,写宫中美人晨妆的过程,语言华丽,极力铺陈,生动地表现了阿房宫中美人之众,揭示秦朝统治者的荒淫无道。
赏析第2段
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阿房宫中生活的奢靡?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的手法,极力铺陈,生动地表现了阿房宫中珍宝之富,写尽秦皇奢靡无度的生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以一生未能见到秦始皇的宫女的经历反衬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其命运的悲惨是为了突出秦始皇的荒淫无道,表达了作者对宫人的同情以及对秦始皇荒淫无道的谴责。
文本探究
试背第二段
妃嫔媵嫱,_________,辞楼下殿,_________。朝歌夜弦,_________。明星荧荧,_________;绿云扰扰,_________;渭流涨腻,_________;烟斜雾横,_________。雷霆乍惊,_________;辘辘远听,_________。一肌一容,_________,缦立远视,_________。有不见者,_________。燕赵之收藏,_________,齐楚之精英,_________,剽掠其人,_________。一旦不能有,_________。鼎铛玉石,_________,弃掷逦迤,_________,亦不甚惜。
(3)理解性填空
①《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打开梳妆镜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肆意践踏六国的宝鼎、美玉、黄金、珍珠等珍稀物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一句描绘嫔妃希望得到皇帝临幸时楚楚动人的姿态,后句写有人很久不得幸,写秦对“人”之不惜。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六国对本国民众大肆掠夺其“物”,写六国之贪。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缦立远视
文本探究
第一、二段小结
建筑之大
阿房宫
宫
宫女之众
人
珍宝之富
物
奢
描写 : 排比 夸张 比喻
体物: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贰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纷奢:繁华,奢侈。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磷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庾:露天的谷仓。
帛缕:衣服上的丝线。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柱
梁
梁
梁
梁
梁
檩
檩
檩
椽
椽
柱
柱
贰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直栏横槛:直的栏杆,横的门槛。一说纵横的栏杆。
九土:九州。
管弦呕(ōu)哑(yā):形容音乐声音嘈杂。管弦,管乐和弦乐,此泛指音乐。呕哑,象声词,指声音嘈杂。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骄固:骄横顽固。
戍卒叫: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指陈胜吴广起义。
举:被攻占。
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焚烧秦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焦土: 变成一片焦土。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呼应片首4句,交代秦亡和阿房宫烧毁的结局。
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节奏短促,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与开篇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秦的土崩瓦解、迅速灭亡,收束有力。“可怜”二字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
第三段小结: 秦国因何而灭:
南亩之农夫
机上之工女
在庾之粟粒
周身之帛缕
九土之城郭
市人之言语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骄奢淫逸
怨气横生
叫 举 炬
可怜焦土
多 于
剥削与被剥削
使
课文第三段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秦始皇对百姓的剥削?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反问
>
>
>
>
>
>
南亩之农夫
机上之工女
在庾之粟粒
周身之帛缕
九土之城郭
市人之言语
铺排
对比
对比
铺排即铺陈和排比。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骄奢淫逸
怨气横生
运用比喻和反问,谴责秦朝统治者取用失当,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运用排比和对比,突出了阿房宫构件之多,揭示秦乐民苦的现状,暗示秦覆灭的原因。
文本探究
试背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使负栋之柱,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函谷举,楚人一炬,_______!
(3)理解性填空
①《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控诉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屋椽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阿房宫赋》中,作者简明扼要地描写秦王朝迅速灭亡和阿房宫被焚烧的历史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秦以“纷奢”和“骄固”亡国。
贰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族:灭族。
使:假使。
爱:爱惜。
人:百姓。
拒:抵抗。
递:依次传递。
不暇自哀:没有闲暇为自己悲哀。宾语前置。
哀之:为他们(秦人)悲哀,为动用法。
鉴:借鉴。
疏通文意,制作卡片
《阿房宫赋》第四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①指出秦与六国灭亡咎在自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②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各爱其人”
秦正是没有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才导致“悲恨相续”,走向灭亡,杜牧就是要告诫唐朝统治者一定要吸取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的“体志”何在?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骄奢淫逸自取灭亡
六国各爱其人
足以拒秦
秦复爱六国之人
足以万世
借史
现实
假设
喻今
哀之而鉴之
结论:本段通过假设论证,借史喻今,再次深入说明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进而告诫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戒骄戒奢,爱护百姓。
文本探究
试背第四段
呜呼!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非天下也。嗟乎!_________,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理解性填空
①《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总结若六国“爱人”则不被秦灭,接着写如秦也“爱人”,便不可能亡国灭族。
②《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哀后人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经验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本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主旨归纳
“赋者,铺pù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叁
赏读角度1——结构清晰
“铺采摛文”——
赋的形貌特征,即注重铺叙,词藻华美,多用夸饰手法,极力渲染,以张大其事。
“体物写志”——
赋的内容要义,即通过描摹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
叁
赏读角度2——文脉勾连
六王毕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叁
赏读角度3——手法纷呈
艺术手法 原文例举 鉴赏分析
骈散结合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整齐中有变化,复于变化中见整齐,既有声韵之美,又灵活自然。
叁
赏读角度3——手法纷呈
艺术手法 原文例举 鉴赏分析
铺叙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 得而族灭也?”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单纯的同类词语堆砌,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叁
赏读角度3——手法纷呈
艺术手法 原文例举 鉴赏分析
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绿云扰扰”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梳晓鬟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和纷纷扰扰的乌云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和清晨梳理的发髻,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叁
赏读角度3——手法纷呈
艺术手法 原文例举 鉴赏分析
夸张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丢弃脂水竟然能够使渭水涨出油腻,焚烧椒兰用于熏香衣物竟使宫殿内轻烟缭绕,香雾弥漫,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宫中梳妆打扮的美女之多,角度猎奇,形象生动。
叁
赏读角度3——手法纷呈
艺术手法 原文例举 鉴赏分析
排比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一个“使”字领起“六多六少”的排句,形象表现出“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鲜明对比,一句句喷薄而出,气势如虹,深刻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叁
赏读角度4——语简意丰
例赏:“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起势雄健,涵盖无穷。《古文观止》语:“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
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由此已然开始总结历史教训。
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一则说明秦陇一带的树木已经伐空,二则说明运往关中,需耗大量人力物力,三则说明其他建筑材料亦是如此劳命伤财。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
叁
赏读角度4——语简意丰
例赏:“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仅用“叫、举、炬”这三个动词,就将“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攻占函谷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宏大史实囊括其中,用词之精简,节奏之短促,只为生动地表现出农民起义之迅猛异常,不可压抑,秦朝灭亡之迅速非常,不可阻挡。秦之纷奢与民之敢怒,尽在这十字之间。
而“可怜焦土”更是与前文极尽“铺采摛文”之能事所描绘的壮丽豪华,形成了“繁”与“简”的鲜明对比,收束有力,秦亡之速,只在一抔焦土之中。
叁
赏读角度5——人文关怀
百姓与宫女
于百姓,杜牧认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是“人同此心”的超阶级观念。
于宫女,杜牧写其一悲:“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亡国破家,由尊贵的身份一下成为秦国宫女;状其二悲,“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青春已老,缦立远视,三十六年不见君王面。
弱势群体的悲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政者的仁义与道德。
叁
赏读角度6——委婉劝谏
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汉朝到唐朝的人
③唐以后的人
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说:“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716DE1DF50EE2514B79D5C471B7F9E134C19A2A0C645524B78502922DB5D4BBE1E28ED0529A36F561E6275B1A00576C00495D96ED76821BC
肆
学以致用,参与话题
研读完《阿房宫赋》,相信同学们读有所感,学有所获。结合所学所感,欣赏一组故宫图片,请尝试创作《故宫赋》,参与由人民日报发起的话题讨论“你心中的故宫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