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甘肃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预测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考生必须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桓公五年》记载:“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
A.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B.郑国是当时最强大诸侯国
C.诸侯纷纷改革以富国强兵 D.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
2.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汉初生产的恢复,但不能解决化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还逐渐导致了富贾豪族掠夺民财、兼并土地,阶级矛盾逐渐加剧。汉代统治者意识到清静无为之治已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了。于是,汉武帝决定
A.在全国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D.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燕闲清赏笺》中提及南宋汝窑:“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A.工艺水平高超 B.产品行销世界
C.北方超过南方 D.种类样式众多
4.“条约签订后,英法对所夺取的在华权利并不满足,清政府对条约更不满意,认为以派员驻京、内江通商及内地游历、赔缴兵费始退还广东省城四项,最为中国之害。”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5.左宗棠的这一壮举是中国近代抵抗外侮史上(除抗日战争外),中华民族难得一见的胜利。《中国人的气质》一书评论道:“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它的使命,其伟绩可以这样评论: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卓著的。”材料评述的是左宗棠
A.领导虎门销烟 B.抗击八国联军
C.参与黄海海战 D.率军收复新疆
6.新课标·大概念历史教学通过将跨单元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大概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架构能力。下图反映了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自强求富的实践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7.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且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据此推知,“这个地区”是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8.据当时为红军带路的藏族青年描述:“山上气候严寒,红军战士们身着单衣、拄着棍子前行,刺骨的风雪刮过、核桃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信念,红军终于成功翻越夹金山。”以上描述体现了红军战士
A.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B.勇敢战斗、无坚不摧
C.重于求实、独立自主 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
9.《牺牲救国》报社论称:“我们曾经一再地指出,第二次的'九一八事变'就要在华北开演了,现在不幸言中。明显的,敌人这次向我们的进攻,是有计划的预定的,而且是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完全吞并全中国的必然步骤。”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西安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武汉会战
10.下图是发生在全民族抗战期间的一场
重要战役形势图。这场战役的胜利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显示了中国军民正面抗战的坚定意志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1.下表为1949-1952年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表。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类别 粮食 棉花 棉纱 棉布
1952年产量 16 392万吨 2608万担 362万斤 38.3亿米
比1949年增长 44.8% 193% 100% 103%
A.促进了社会商业贸易繁荣 B.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巩固了人民民主的政权
12.“根扎沙丘叶迎太阳成长无限希望,情系兰考胸装百姓铸就永恒榜样”这一对联称颂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钱学森
13.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对外开放”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经济特区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B.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C.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4.“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消除他们的疑虑,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逐步理解并支持中国,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不结盟政策
15.2023年2月24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
A.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B.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
C.国防和军队力量加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6.伯里克利时期,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运作,而无任何门第高低和财产资格的限制。在任何机构投票时,不论身份,所有公民均为一票。这体现了雅典
A.扩大公民权利 B.实现男女平等
C.改善奴隶地位 D.鼓励公民参政
17.查士丁尼时期,君主专制政治体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即是:“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典。”其中,“一部法典”指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18.“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末日的审判》描绘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景象。全画共塑造了200多个巨人,均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模特。”这体现出米开朗琪罗的
A.人文主义精神 B.绘画贴近现实
C.民主共和观念 D.启蒙思想理念
19.有学者认为,这个事件根本不是革命,只是殖民地对他们“母”国效忠的一种机械的破裂,有学者则将这场革命看成是“摆脱西班牙王室的解放运动”。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美国独立战争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新课标·跨英语学科近代以来,英语中出现了如 plane(飞机)、electricity(电力)、battery(电池)、sulphuric acid(硫酸)等新的科学技术词汇。这些新词汇涌现的时代背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对此,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22.九年级(1)班学习小组对某次战争进行多方面探究,以下是他们整理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是
·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历时四年多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越南战争
23.“就整个雅尔塔会议的影响来说,其对世界的意义是巨大的。但与会国的数目与各国代表总人数和会议的影响是无法相比的。三国代表总共27人,却决定了成万上亿人的命运。”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A.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B.促进了战后国际秩序建立
C.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4.1948年5月,美国好莱坞制作了一部名叫《铁幕》(The Iron Curtain)的电影,该影片讲述了苏联共产主义扩张背景下,铁幕后苏联的黑暗统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开始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5.斯大林曾说过,我们现在就要考虑必须制定出一种制度来防止主要大国之间的冲突,致力于建立和平的世界,可以保障所有大小国家之间合作的世界组织。基于此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
26.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有什么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的理由。(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27.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国家工业复兴法》(NIRA)作为一种长期的措施,促进了劳动环境的实质性改善。……参议员罗伯特·瓦格纳引入了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NIRA下重建了劳工权利。……在NIRA颁布之前,1933年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AAA)。这两个法案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AAA允许政府控制农产品产量。该政策通过限制产量,从而希望提高农产品价格。
——摘编自斯坦利·L·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分析“NIRA”“AAA”这两部法案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典型表现是什么?并简述其作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美两国改革中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D 6.C 7.B 8.A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A 16.D 17.C 18.A 19.A 20.D 21.B 22.B 23.D 24.B 25.C
26.(1)历史事件:百家争鸣。(2分)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点1分,共3分)
(2)原因:蔡伦改进造纸工艺。(2分)理由:造纸术发明并传播到世界各国,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一点1分,共2分)
(3)主题活动:打卡博物馆。(1分)
理由: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责任和使命。以打卡博物馆来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活动,首先,可以引起同学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其次,文物作为一手史料,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科知识,增强学科素养,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自强。(3分)
【考查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代”“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百家争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
夺目的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东汉时……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可知,造纸术通过文明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传播,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等运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第(3)题是开放性设问,学生围绕主线自由设计主题活动,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设计主题活动的理由,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7.(1)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2分)影响:“NIR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合法权益;“AAA”: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一点1分,共2分)
(2)表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点1分,共2分)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循序渐进;改革要依据国情,不能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的重要方式;符合国情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考查主线】社会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美国经济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促进了劳动环境的实质性改善”“重建了劳工权利”“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分析概括得出这两部法案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新体制”可以得出答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经济的有利影响方面作答即可。第(3)题是开放性设问,但需要聚焦于中美两国的改革来作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甘肃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预测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 5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2.考生必须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分,合计 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桓公五年》记载:“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师合以攻之,
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
A.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B.郑国是当时最强大诸侯国
C.诸侯纷纷改革以富国强兵 D.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
2.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汉初生产的恢复,但不能解决化民易俗、建
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还逐渐导致了富贾豪族掠夺民财、兼并土地,阶
级矛盾逐渐加剧。汉代统治者意识到清静无为之治已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了。
于是,汉武帝决定
A.在全国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D.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燕闲清赏笺》中提及南宋汝窑:“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
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
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A.工艺水平高超 B.产品行销世界
C.北方超过南方 D.种类样式众多
4.“条约签订后,英法对所夺取的在华权利并不满足,清政府对条约更不满意,
认为以派员驻京、内江通商及内地游历、赔缴兵费始退还广东省城四项,最为中
国之害。”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左宗棠的这一壮举是中国近代抵抗外侮史上(除抗日战争外),中华民族难得
一见的胜利。《中国人的气质》一书评论道:“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
了它的使命,其伟绩可以这样评论: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卓著的。”材
料评述的是左宗棠
A.领导虎门销烟 B.抗击八国联军
C.参与黄海海战 D.率军收复新疆
6.新课标·大概念历史教学通过将跨单元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大概念教学,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架构能力。下图反映了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自强求富的实践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7.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且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
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
弱。据此推知,“这个地区”是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8.据当时为红军带路的藏族青年描述:“山上气候严寒,红军战士们身着单衣、
拄着棍子前行,刺骨的风雪刮过、核桃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靠着顽强的
意志和信念,红军终于成功翻越夹金山。”以上描述体现了红军战士
A.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B.勇敢战斗、无坚不摧
C.重于求实、独立自主 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
9.《牺牲救国》报社论称:“我们曾经一再地指出,第二次的'九一八事变'就
要在华北开演了,现在不幸言中。明显的,敌人这次向我们的进攻,是有计划的
预定的,而且是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完全吞并全中国的必然步骤。”该社论发
表的背景是
A.西安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武汉会战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下图是发生在全民族抗战期间的一场
重要战役形势图。这场战役的胜利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显示了中国军民正面抗战的坚定意志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1.下表为 1949-1952 年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表。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类别 粮食 棉花 棉纱 棉布
1952年产量 16 392 万吨 2608万担 362万斤 38.3 亿米
比 1949年增长 44.8% 193% 100% 103%
A.促进了社会商业贸易繁荣 B.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巩固了人民民主的政权
12.“根扎沙丘叶迎太阳成长无限希望,情系兰考胸装百姓铸就永恒榜样”这一
对联称颂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钱学森
13.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
或评判。下列有关“对外开放”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经济特区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B.1992 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C.2001 年 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4.“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消
除他们的疑虑,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逐步理解并支持中国,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不结盟政策
15.2023 年 2 月 24 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
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B.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
C.国防和军队力量加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6.伯里克利时期,年满 20 岁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运作,而无任何门第
高低和财产资格的限制。在任何机构投票时,不论身份,所有公民均为一票。这
体现了雅典
A.扩大公民权利 B.实现男女平等
C.改善奴隶地位 D.鼓励公民参政
17.查士丁尼时期,君主专制政治体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所要实现的政治目
标即是:“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典。”其中,“一部法典”指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18.“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末日的审判》描绘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
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景象。全画共塑造了 200多个巨人,均以现实生
活中的人物为模特。”这体现出米开朗琪罗的
A.人文主义精神 B.绘画贴近现实
C.民主共和观念 D.启蒙思想理念
19.有学者认为,这个事件根本不是革命,只是殖民地对他们“母”国效忠的一
种机械的破裂,有学者则将这场革命看成是“摆脱西班牙王室的解放运动”。材
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美国独立战争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新课标·跨英语学科近代以来,英语中出现了如 plane(飞机)、electricity
(电力)、battery(电池)、sulphuric acid(硫酸)等新的科学技术词汇。这
些新词汇涌现的时代背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
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
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对此,苏俄实行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22.九年级(1)班学习小组对某次战争进行多方面探究,以下是他们整理的部
分内容,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是
·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历时四年多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越南战争
23.“就整个雅尔塔会议的影响来说,其对世界的意义是巨大的。但与会国的数
目与各国代表总人数和会议的影响是无法相比的。三国代表总共 27 人,却决定
了成万上亿人的命运。”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A.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B.促进了战后国际秩序建立
C.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4.1948年 5月,美国好莱坞制作了一部名叫《铁幕》(The Iron Curtain)的
电影,该影片讲述了苏联共产主义扩张背景下,铁幕后苏联的黑暗统治。出现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开始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5.斯大林曾说过,我们现在就要考虑必须制定出一种制度来防止主要大国之间
的冲突,致力于建立和平的世界,可以保障所有大小国家之间合作的世界组织。
基于此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小题,合计 25分。)
26.2022年 10月 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
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
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纸的质量大大
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
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
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
献之一。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
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大文物和文化
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指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这一事件在当时有什么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简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的理由。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
化自信自强”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国家工业复兴法》(NIRA)作为一种长期的措施,促进了劳动环境的实
质性改善。……参议员罗伯特·瓦格纳引入了 1935 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
NIRA下重建了劳工权利。……在 NIRA颁布之前,1933年 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
法》(AAA)。这两个法案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AAA允许政府控制农产品产量。
该政策通过限制产量,从而希望提高农产品价格。
——摘编自斯坦利·L·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
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第十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
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分析
“NIRA”“AAA”这两部法案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典型表现是什
么?并简述其作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美两国改革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D 6.C 7.B 8.A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A 16.D 17.C 18.A 19.A 20.D 21.B 22.B 23.D 24.B 25.C
26.(1)历史事件:百家争鸣。(2分)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点
1分,共 3分)
(2)原因:蔡伦改进造纸工艺。(2 分)理由:造纸术发明并传播到世界各国,
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一
点 1分,共 2分)
(3)主题活动:打卡博物馆。(1分)
理由: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
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责任和使命。以打卡博物馆来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这个主题活动,首先,可以引起同学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其次,文物作为
一手史料,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科知
识,增强学科素养,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自强。(3分)
【考查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代”“诸子并起,学
派林立”“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百家争鸣。第二
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
夺目的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第一小问,根
据材料信息“东汉时……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第二小问,根
据材料信息“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
过去的”可知,造纸术通过文明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
术的传播,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等运动,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进步。第(3)题是开放性设问,学生围绕主线自由设计主题活动,结合
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设计主题活动的理由,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7.(1)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2分)影响:“NIR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工的合法权益;“AAA”: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一点 1分,共 2分)
(2)表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
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
强。(一点 1分,共 2 分)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循序渐进;改革要依据国情,不能忽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的重要方式;符合国情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考查主线】社会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
调整法》”“美国经济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改革。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1929年 10月下旬,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
经济形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促进了劳动环境的实质性改善”“重建了
劳工权利”“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分析概括得出这两部法案一定程度上维护
了劳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新体制”可以得出答案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经济的有利影响方面作答
即可。第(3)题是开放性设问,但需要聚焦于中美两国的改革来作答,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