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甘肃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预测卷(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 5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2.考生必须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分,合计 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宋同学寒假期间在网上“云参观”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内能作为
研究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一手史料的是
A.《是谁命名了北京人》科普读物 B.北京人遗址发掘的石器
C.猿人造型的文创产品 D.宣传片《北京人与石器》
2.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甲骨文
汉字 买 酒 祭 寝
A.艺术发展 B.天文成就 C.生活状况 D.军队建设
3.《说文解字》中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
文合者。”这表明李斯主张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设立郡县制
4.某考古队在新疆楼兰古城的汉墓中发掘出丝织品数件,这些织锦都是沿丝绸
之路从内地运来,有的上面还织有“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等隶书字样和图案。
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西域各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有利于边疆管辖 D.推动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5.他提出了“辨证论治”观点,彻底地否定了仅凭症状来判断疾病性质和治疗
方法的主观诊断法,确立了中医的一个重要支柱理论——“辨证论治”的原则,
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唐太宗对侍臣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
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据此可知,唐太宗
A.勤俭治国 B.以民为本 C.重视人才 D.虚心纳谏
7.柳永在其词中写道:“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
家、急管繁弦。”宫廷歌舞升平,街道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街道两旁高楼林
立,从歌楼酒楼中传出悦耳的丝竹管弦声。词中的描述反映了宋代
A.民族关系和睦 B.都市生活繁华
C.水陆交通便利 D.科技成就突出
8.下图是永乐年间学者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记载的一份明朝外国使臣
朝贡物品清单,与这些贡品传入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一曰猫眼之石头;二曰五色亚姑;三曰大珠;四曰珊瑚支;
五曰金珀;六曰蔷薇露;七曰麒麟;八曰狮子;九曰花福鹿;
十曰金钱豹;十一曰鸵鸡;十二曰白鸠;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海禁政策的实行
9.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导致国运衰退。清朝为加强对西藏
地方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设置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0.小历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
是
史料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
一 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 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 200 多人。
史 料 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
二 帝名讳,王锡侯一门在京被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
“失察”之罪遭到严惩。
A.官僚机构的改革 B.文学艺术的灿烂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思想文化的控制
11.1878年,开平煤矿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采煤业由手工到机器生产的过渡。陆
续开办的几个规模较大的煤矿使得产煤量激增,无须向外国购买煤炭资源。这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明洋务运动
A.抵御了外国资本入侵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D.瓦解了自然经济
12.19世纪末,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
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为阻止“分裂似瓜”局面的
出现所爆发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13.1938年的这一胜利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开战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改变了
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的被动地位,给“亡国论”以沉重打击,使我军的士气为之
一振,抗日前途出现了新的曙光。与材料相关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4.据 1907 年清政府学部统计,全国总学堂数较 1904年增加 33666所,学生总
数增加 932819 人,出现了“上有各府州县学堂之设立,下有爱国志士热心教育
蒙学女学各种私学堂之设立”的繁盛局面。这反映了
A.全国学制得到统一 B.文学艺术发展迅速
C.近代教育蓬勃发展 D.自由平等风尚出现
15.新课标·跨音乐学科歌词、歌曲是音乐学科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
历史时代的印记。下列歌词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C.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D.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16.20 世纪 80 年代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成为时代热词,与此现象直接关联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纽约时报》称,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
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更多的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
这说明杂交水稻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
C.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贡献 D.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18.类推法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对古代亚非文明成就的分类,
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国家或地区 文明成就
A.《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十二铜表法》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和①
C.《查士丁尼法典》 古代中国 甲骨文和青铜器
D.《天方夜谭》 古代印度 梵文和佛教
19.以下是小历同学撰写的课堂笔
记,据此推断,他记述的国家是
·兴起于台伯河畔
A.亚历山大帝国
·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B.罗马帝国
·地中海是其“内湖”
C.查理曼帝国
·法律和宗教对欧洲影响深远
D.阿拉伯帝国
20.下面是从不同史观对某一历史事件所作的描述,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全球 逐步打破了世界孤立、分散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史观 以“商品”为纽带的经济关系逐渐形成,并使人类向整体化大步迈进
现代化 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
史观 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
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文明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史观
社会 使美洲的物种,如玉米、烟草、甘薯、马铃薯等传播到了欧洲,并逐
史观 渐遍及世界各地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三角贸易”的进行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美国的制宪经验对宣言影响最大,而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孟德斯鸠的三
权分立学说,以及卢梭的‘公意’和人民主权学说,则成为宣言的重要来源。”
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宜言》 C.1787 年宪法 D.《人权宣言》
22.新考法 新情境·历史情景剧历史活动课上,某小组同学排练历史情景剧“大
国巨变——从俄国到苏联”,在排练到其中一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可能
会出现的情节是
A.彼得一世聘请外国的专家到俄国传授技术
B.实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政策
C.农奴以高于当时地价的钱赎买了一份土地
D.斯大林宣告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23.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此作
出最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诺贝尔 D.爱迪生
24.1917年 12月 16日,工兵代表苏维埃告中东铁路路区称:“自即日起,工兵
代表苏维埃即为国家政权的正式代表。所有国家及公共机关均受本苏维埃的管辖。
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切命令均应视为正式命令。”与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正
式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运动 B.二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25.2022年 12月 18日晚,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举行,人们
通过网站、APP、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不用前往现场也能目睹球场的精彩画面。
这主要得益于
A.跨国公司的推动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C.人工智能的运用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小题,合计 25分。)
26.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和谐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几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
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简表
土地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革命 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
时期 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全面 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
抗战 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现
时期 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
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
阶级一致抗日
人民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
解放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
战争 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
时期 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材料三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
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活动而聚,乡村
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建设农业
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
提升。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 3月 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相关的历史事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件是什么?这一土地分配方案存在哪些局限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进
行阐述。(4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1分)综上所述,你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实施中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27.动荡的世界,亟须稳定人心的力量;变革的时代,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
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
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 9000 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 4 万亿美元;大量
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摘编自宿文渊《二战全史》
材料二 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都同意
组建联合国……1943 年 10月,中、苏、美、英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
立联合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谋世
界之大同,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
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携手各方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
——摘编自人民网《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并概括第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次世界大战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威
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C 7.B 8.C 9.C 10.D 11.A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A 19.B 20.C 21.D 22.C 23.A 24.D 25.B
26.(1)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2分)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
践中难以施行。(2分)
(2)评分标准:答出时代背景 2分,土地政策的作用 2分。
【答案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
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 分)该时期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加土地
革命的积极性,促使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2分)
【答案二】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
抗战。(2分)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
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2分)
【答案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 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分)
(3)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认识:土地政策关系到社会经济
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土地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民生问题
关系到人民的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必须解决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4分)
【考查主线】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天朝田亩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一文献的颁布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天朝田亩制度》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据此作答即
可。第(2)题,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
背景,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作用即可。第(3)题第一小问,根据题干
关键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可
结合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实行这些政策、党和人民的
关系等方面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7.(1)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分)特点:参战人口多;席卷范围广;
人口伤亡大;财产损失巨大;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立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中、苏、美、
英等大国为成立联合国所作的努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 分)因素:霸权主
义;强权政治;宗教纷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尽量以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
争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联合国和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甘肃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预测卷(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考生必须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宋同学寒假期间在网上“云参观”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内能作为研究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一手史料的是
A.《是谁命名了北京人》科普读物 B.北京人遗址发掘的石器
C.猿人造型的文创产品 D.宣传片《北京人与石器》
2.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甲骨文
汉字 买 酒 祭 寝
A.艺术发展 B.天文成就 C.生活状况 D.军队建设
3.《说文解字》中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表明李斯主张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设立郡县制
4.某考古队在新疆楼兰古城的汉墓中发掘出丝织品数件,这些织锦都是沿丝绸之路从内地运来,有的上面还织有“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等隶书字样和图案。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西域各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有利于边疆管辖 D.推动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5.他提出了“辨证论治”观点,彻底地否定了仅凭症状来判断疾病性质和治疗方法的主观诊断法,确立了中医的一个重要支柱理论——“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6.唐太宗对侍臣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据此可知,唐太宗
A.勤俭治国 B.以民为本 C.重视人才 D.虚心纳谏
7.柳永在其词中写道:“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宫廷歌舞升平,街道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从歌楼酒楼中传出悦耳的丝竹管弦声。词中的描述反映了宋代
A.民族关系和睦 B.都市生活繁华
C.水陆交通便利 D.科技成就突出
8.下图是永乐年间学者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记载的一份明朝外国使臣朝贡物品清单,与这些贡品传入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一曰猫眼之石头;二曰五色亚姑;三曰大珠;四曰珊瑚支; 五曰金珀;六曰蔷薇露;七曰麒麟;八曰狮子;九曰花福鹿; 十曰金钱豹;十一曰鸵鸡;十二曰白鸠;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海禁政策的实行
9.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导致国运衰退。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设置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0.小历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史料 一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
史料二 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侯一门在京被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
A.官僚机构的改革 B.文学艺术的灿烂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思想文化的控制
11.1878年,开平煤矿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采煤业由手工到机器生产的过渡。陆续开办的几个规模较大的煤矿使得产煤量激增,无须向外国购买煤炭资源。这表明洋务运动
A.抵御了外国资本入侵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D.瓦解了自然经济
12.19世纪末,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为阻止“分裂似瓜”局面的出现所爆发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13.1938年的这一胜利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开战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的被动地位,给“亡国论”以沉重打击,使我军的士气为之一振,抗日前途出现了新的曙光。与材料相关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4.据1907年清政府学部统计,全国总学堂数较1904年增加33666所,学生总数增加932819人,出现了“上有各府州县学堂之设立,下有爱国志士热心教育蒙学女学各种私学堂之设立”的繁盛局面。这反映了
A.全国学制得到统一 B.文学艺术发展迅速
C.近代教育蓬勃发展 D.自由平等风尚出现
15.新课标·跨音乐学科歌词、歌曲是音乐学科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时代的印记。下列歌词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C.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D.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16.20世纪80年代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时代热词,与此现象直接关联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17.《纽约时报》称,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更多的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这说明杂交水稻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
C.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贡献 D.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18.类推法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对古代亚非文明成就的分类,
国家或地区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和①
古代中国 甲骨文和青铜器
古代印度 梵文和佛教
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天方夜谭》
·兴起于台伯河畔 ·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是其“内湖” ·法律和宗教对欧洲影响深远
19.以下是小历同学撰写的课堂笔记,据此推断,他记述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下面是从不同史观对某一历史事件所作的描述,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全球 史观 逐步打破了世界孤立、分散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商品”为纽带的经济关系逐渐形成,并使人类向整体化大步迈进
现代化 史观 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文明 史观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社会 史观 使美洲的物种,如玉米、烟草、甘薯、马铃薯等传播到了欧洲,并逐渐遍及世界各地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三角贸易”的进行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1.“美国的制宪经验对宣言影响最大,而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及卢梭的‘公意’和人民主权学说,则成为宣言的重要来源。”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宜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22.新考法 新情境·历史情景剧历史活动课上,某小组同学排练历史情景剧“大国巨变——从俄国到苏联”,在排练到其中一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可能会出现的情节是
A.彼得一世聘请外国的专家到俄国传授技术
B.实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政策
C.农奴以高于当时地价的钱赎买了一份土地
D.斯大林宣告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23.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此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诺贝尔 D.爱迪生
24.1917年12月16日,工兵代表苏维埃告中东铁路路区称:“自即日起,工兵代表苏维埃即为国家政权的正式代表。所有国家及公共机关均受本苏维埃的管辖。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切命令均应视为正式命令。”与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正式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运动 B.二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25.2022年12月18日晚,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举行,人们通过网站、APP、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不用前往现场也能目睹球场的精彩画面。这主要得益于
A.跨国公司的推动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C.人工智能的运用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
26.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和谐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几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简表
土地 革命 时期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全面抗战时期 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材料三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活动而聚,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3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土地分配方案存在哪些局限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进行阐述。(4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1分)综上所述,你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实施中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27.动荡的世界,亟须稳定人心的力量;变革的时代,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摘编自宿文渊《二战全史》
材料二 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都同意组建联合国……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谋世界之大同,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携手各方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
——摘编自人民网《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C 7.B 8.C 9.C 10.D 11.A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A 19.B 20.C 21.D 22.C 23.A 24.D 25.B
26.(1)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2分)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2分)
(2)评分标准:答出时代背景2分,土地政策的作用2分。
【答案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分)该时期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的积极性,促使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2分)
【答案二】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2分)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2分)
【答案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分)
(3)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认识:土地政策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土地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4分)
【考查主线】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天朝田亩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献的颁布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据此作答即可。第(2)题,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作用即可。第(3)题第一小问,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可结合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实行这些政策、党和人民的关系等方面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7.(1)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分)特点:参战人口多;席卷范围广;人口伤亡大;财产损失巨大;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立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中、苏、美、英等大国为成立联合国所作的努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宗教纷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尽量以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