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5 10: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古人谈读书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正确认读“耻、矣、岂”3个生字和多音字“识”。
2.注意停顿,读好长句子。用“/”画出停顿。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编纂而成的。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涉及很广,记载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一部最为重要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祖 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世尊称为“朱子”。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读本》《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chǐ yǐ qǐ
耻 矣 岂
翘舌音
学习生字





不露头
大一些
小一点
穴字头
会写的字
读书有哪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不“心到”会怎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哪个最急?“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心到最急。“急”古义和今义不同,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一篇文章)孔子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第二部分(第二篇文章)朱熹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第三部分(第三篇文章)曾国藩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初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解释古文
句意: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句意: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满足。
教诲。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在这一段中再次重申了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天生就有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这句话讲了学习时的态度问题。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语段分析
语段分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句话说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实实在在学习的重要性。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中心句,点明读书方法。这里的“心到、眼到、口到”是精读的前提。
语段分析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作者采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进一步强调了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
——[宋]朱熹
士人读书,要做到哪三点?
感知文章
一要有志,二要有识,三要有恒。
曾国藩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读书启示?
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
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
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好学——好问
诚实——智慧
不厌——不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方法多
虚心听教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讲讲名人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