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9: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3 植树的牧羊人
第四单元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hé)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缘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干(hé) 废墟( ) 薄荷(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正确写法是 。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变成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示例:难道看不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吗?




解析:
现代汉语习惯中,一般称“踏上征途”“踩着某种东西”,句中应用“踏”。 “躁”比喻人的一种心情和特性,如“急躁”,“燥”是指天气的状态,如“干燥”。“漂”多与水相关,指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飘”多指在空气中飘浮。因此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    .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   的风,变成了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A.踏 躁 漂   B.踏 燥 飘
C.踩 躁 飘   D.踩 燥 漂
解析:
“硬朗”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也可以用来夸赞相貌棱角分明的男人,或指老人家身体健康。不能用来形容天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在这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曾经发生过数次小范围的战斗。
B.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读书学习中,我们总要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提出一
些问题,刨根问底,钻研明白。
C.他平时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惊的话语,令人刮目相看。
D.今天的天气很硬朗,妈妈答应带我去公园放风筝,我兴奋极了。
解析:
这里的“像”不是比喻,而是强调狗和主人性格相似。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C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
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
一样,铺在高原上。
解析: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行文的。
5.下列与本文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叙事清晰。
B.本文主要写了“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
选种、种树,使荒山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C.本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传神,如“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表现了牧羊人生活得一丝不苟。
D.本文主要赞扬了老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阅读课文从“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到“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几段,回答问题。
6.选文描写了屋里的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8.“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
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
帮他呢?
6.选文描写了屋里的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运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突出了牧羊人的勤劳认真、一丝不苟。 
解析: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来烘托主要的描写对象。作用:使人物性格或事件更加鲜明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选段通过对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等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牧羊人的勤劳认真和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
7.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答案示例:
这句话写的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寓意他将灌溉滋润这个荒凉的地方,让它变得富饶丰美。
8.“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
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往坑里放”“仔细盖上泥土”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做了铺垫。
9.“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
帮他呢?
答案示例: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这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10.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初心,便是这时代的火炬,引领我们继续奋斗、砥砺向前。
②征途已至新起点,不负韶华再出发。
③请记住,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我们实现收官之年目标任务的决心从未改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从未改变。
④这决心,正如攻坚利剑,敦促我们敢打必胜、所向披靡。
⑤请记住,不论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烽火硝烟里,还是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惊涛骇浪中,我们都要秉持永恒的初心。
A.①④②⑤③ B.③⑤①④②
C.②⑤①③④ D.②④⑤①③
解析:
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读这五个句子可知,这段话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在新的起点,我们也要秉持永恒的初心,由此确定②为首句。⑤①紧承②的内容,先谈初心。③④比⑤①更进一步谈决心。所以顺序为②⑤①③④。
C
11.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①做好绿化工作取决于我们是否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广大公民要积极响应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号召,②踊跃投身到绿化家乡、美化环境中去;人人从植一棵树、种一株草做起,③自觉实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共建美好家园。
(1)第①句应改为: 。
(2)第②句应改为: 。
(3)第③句应改为: 。
能否做好绿化工作取决于我们是否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踊跃投身到绿化家乡、美化环境的活动中去
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共建美好家园
解析:
第①句是一面对两面,第②句是成分残缺,第③句是动宾搭配不当。
12.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 情,
请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即使短暂
解析:
仿写句子要在内容上与例句一致,本题中仿写句式是假设关系,仿写修辞是比喻。仿写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也要放声歌唱
13.《植树的牧羊人》被拍成动画片后,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发表观后感。下
面是摘录的一些博客内容,请你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发表一些评论。
痴心不改:孤独的牧羊人虽说生活单调,但是他的生活还是有动力的,有盼头的。他总是盼着这块土地能够蔚然成林,人们生活幸福。
低调者:牧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幸福是很难维持的,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就要为更多的人考虑,要爱护环境,珍惜我们的资源。
你的博客名:
评论:
答案示例一:有志之士
解析:
根据示例格式,先写出博客名然后阐述看法。表达看法,要结合文章主旨,语句通顺。
答案示例二:清新世界
答案示例一:羊人胸怀大志,立足小事,从自我做起。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出一个森林茂密、人们在清新环境下幸福生活的蓝图。
答案示例二: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了牧羊人,因为他的初心就是为改变环境而努力;战争的恐怖惊扰不了牧羊人,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开辟新天地的人。(意思对即可) 
14.选出下面两幅入选书法作品的字体,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甲】 【乙】 .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
【甲】这八个字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所以应是隶书。【乙】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为行书作品。
B


C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 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
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5.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16.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来描述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17.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奇迹”?
18.请你简要谈谈文末句子给自己的启示。
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
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5.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答案示例:
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意近即可)
解析:
可提取第②段的“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等句子作答。
解析:
“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这两句连用四个“砸”字,用以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一是呼应第⑧段的“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二是表现他工作的用心与执着。这个“砸”字,不仅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6.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来描述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答案示例:
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7.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奇迹”?
答案示例:
吴庭德老人纯朴、善良,自觉承担起义务守护“亚心”的责任;克服多种困难,执着地守护“亚心”,理解了“亚心”的文化内涵;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通过第①段“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可知,他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但是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对“亚心”的热爱让人敬佩。通过⑥⑦两段中“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可知,从这两座石狮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吴庭德老人的执着和痴情,靠着这种精神,平凡的人也能创造奇迹。可据此作答。
18.请你简要谈谈文末句子给自己的启示。
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
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答案示例:
一个人只要喜欢并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情,无论再难,最终也一定能够成功。(意近即可)
解析:
文中的吴庭德老人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凭借执着、无私、痴情与热爱,在没有学过雕刻的情况下,为亚心塔雕刻出两座石狮,这种对“亚心”的热爱难能可贵。他每天守护“中心牌”,砸“亚心石”、雕刻石狮,由此可见,只要热爱一件事,并执着追求,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19.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同学们为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精神所感动,为此七
年级(1)班举行了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左右,语言得体)
答案示例:
提示:信息里要同时体现“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美丽中国”三个要点。
解析: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引号中的文字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阐述一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对内容的概括,宜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首先筛选出每句话的核心内容,然后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答案示例:
构图要素为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们。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解析:
考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所蕴含的寓意。要认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包括线条、文字、图案等,在此基础上,理解其象征意义,组织语言作答。
材料二: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左右,语言得体)
答案示例:
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烟花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会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解析:
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再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