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B2.B3.C4.C5.(1)A无明显变化
1.C2.A3.D4.B5.D6.C7.C
低(2)B变浑浊多(3)多
8.(1)Zn十H2SO,ZnSO,十H2个(2)铁架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台排水(或向下排空气)(3)原料来源广泛
课时1常用仪器药品的取用
(或燃烧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无污染)高效、经
1.C2.A3.C4.B5.C6.B7.B
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8.(1)集气瓶(2)烧杯(3)试管(4)铁架台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5)胶头滴管
1.A2.D3.D4.D5.C6.C7.C
课时2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8.(1)P十50,点燃2P,0,(2)要与氧气接触
1.A2.D3.D4.(1)向着手心倒放
(2)B(3)预热外(4)试管刷聚成水滴
(3)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或红磷的着火点比白
成股流下(5)试管底部
磷高9.1)乙P+50,点燃2P,0(2)C
第二单元
10.(1)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课题一空气
(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3)A
课时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4)隔绝氧气(或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
1.B2.A3.A4.D5.B6.D7.混合物
(5)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体积分数78%21%0.94%0.03%
单元复习与提升
0.03%8.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
一、氧气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以下碳
课时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碳、氢甲烷空气接触面积SO2NO
1.D2.D3.A4.A5.A6.A7.B
CO氮的氧化物
8.A9.(1)②(2)③(3)④(4)①
二、1.B2.(1)隔绝空气(或氧气)(2)降低可
课题二氧气
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降低可燃物的
1.B2.D3.D4.C5.C6.D7.A8.B
温度到着火点以下(4)隔离可燃物(5)降低
课题三制取氧气
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D4.(1)①是
1.C2.B3.A4.B5.D6.(1)酒精灯(或
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2)提供热量,将水中的白磷
铁架台、试管)(2)A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
加热
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传递热量或导热
钾+氧气(3)气密性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
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正(4)可以控制化学
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物质是可燃物
反应的速率
5.C6.B7.D8.C9.D10.(1)煤和天然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气(2)全球气侯变暖(3)CH,+20,点燃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2H2O十CO2(4)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属
课时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于不可再生能源
1.A2.C3.A4.A5.C
三、1.C2.D3.B4.D
课时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课堂小练
1.B2.B3.A4.A5.C6.C7.(1)3
第一单元
(2)纯净物(3)化合反应(4)种类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课时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时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1.B2.C3.A4.A5.A6.A7.D
1.B2.A3.B4.B5.A7.A8.A
8.D9.C
课时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时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A2.B3.D4.D5.B6.B7.C
1.D2.C3.A4.B5.D6.B7.C8.C
8.①核电荷数②原子核③电子层④电子
9.(1)①②③(2)④(3)⑥(4)⑦(5)⑤
数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3离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D2.D3.A4.C5.D6.C7.(1)40.08
1.D2.B3.D4.(1)液态(2)②(3)丙
(2)E失去Ca2+(3)DE(4)38金属5
丙甲外焰(4)水雾水浑浊二氧
BE
化碳
·49.第一单元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
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昆仑玉制作玉器
B.西瓜榨汁
C.点燃蜡烛照明
D.将废纸盒折叠后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下列端午节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粽子
B.划龙舟
C.包粽子
D.割粽叶
4.《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5.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升空
B.箭船分离
C.太阳帆板展开
D.自主交汇对接
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7.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红磷
一空气
一水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
8.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
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9.2021年5月30日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
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课时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海水晒盐
C.彩陶烧制
D.机杼织布
3.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如图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
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烧炭用于取暖
B.铜用于制导线
C.氧气用于登山
D.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
5.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表框
表镜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衣带
表扣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吸附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8.下列用途中,主要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B.用干冰作制冷剂C.用氢气作燃料
D.用金刚石裁玻璃
9.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
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
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
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