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8:36:28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工作一年左右”错,由原文“不到一年”可知,选项中“一年左右”指一年多或不到一年,理
解错误)》
2.D(“信任源于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错,由原文“信任并非仅仅源于主体心理,而同时
具有与对象、环境相关的客观根据”可知,信任还源于主体心理)
3.B(“目的在于论证‘信任他人’这一观点”分析错误,由原文“就前一方面而言,如何形成诚信
的品格,无疑是首先面临的问题。《论语·阳货》中有如下记载…”可知,应是论证了“为人
所信”这一观点)
4.第一段从社会中出现的“闪辞族”切入引出话题,(1分)第二至四段分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过
程中与传统道德的“决裂”,(2分)末段总结“闪辞族”的出现源于人对社会及自己的信任危
机。(1分)
5.①注重制度建设,引导人们将“诚信”作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②加强素质教育,使“诚信”
成为每个人追求的品格。③加强社会监督,使人们始终如一地保持“诚信”行为。(每点2分)》
6.C(表意不全。“我”遇险,不敢告诉母亲真相,除了怕母亲责骂“我”,还怕母亲担心“我”)》
7.B(过于绝对。崔大伯一家在遇到风浪时,也知道自救,但是没有“我”的好运气,导致出现沉
船悲剧)
8.相同点:①“我”的两次历险经历,都和弟弟在一起,都与河水有关。②两次遇险,“我”都能够
冷静处理,得以摆脱险境,获得平安,并从中得到成长,变得成熟。(每点1分)
不同点:①第一次遇险是由于“我”在弟弟面前显摆,结果滑人河塘,差点身亡。②第二次遇险
是因为“我”在恶劣的天气里运砖,独立支撑运船。(每点1分)
9.(示例一)不能删。①最后一段引用俗语,且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意在强调人在经历很多事
之后,才懂得害怕的道理。②最后一段写出了“我”遇险后刻骨铭心的感受,对读者有着启示
与警醒的作用。③在结构上,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相呼应,有始有终,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严
谨。(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可以删。①倒数第二段中,“回首少年时的两次历险”与文章首段“其中生平里的两
次历险,最是难忘”相互照应,结构完整。②倒数第二段也能激发读者的感慨,起到警醒的作
用。③最后一段只是作者对经历事件的感触,不影响全文的情节。(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
事败而好长诈。]
【巡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