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 新中国外交(一)
【内容标准】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2-1-c-n-j-y
【教学要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万隆会议。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概括课本上新中国成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学生的回答以板书形式写出。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并作分析。
【新课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建议归纳以下三点(教师略作介绍)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外交向苏倾斜→中苏结盟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2·1·c·n·j·y
4、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教师提示: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21·世纪*教育网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 求同存异”的方针。⑵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教师提示: 出席万隆会议,建议强调以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方面 :一方面,艰巨性:其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破坏。举例:“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其二,部分亚非国家的疑惧、误解。另一方面,重要性: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其二,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考: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同的赞同,那么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同与异各指什么?
【总结巩固】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同的赞同,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真题训练】
1、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A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B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教育网
3、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C )
A、日内瓦会议上 B、联合国大会上 C、周恩来总理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D、万隆会议上21·cn·jy·com
4、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 B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5课 新中国外交(二)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
参见(一)
【教学要点】
重点:中美关系。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 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提示: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简介联合国创立经过
历史缘由上,建议说明两点: 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为了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孤立中国,敌视中国;美国长期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不得人心,其追随者越来越少。 21cnjy.com
四、中美建交
1、教师简介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初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
中美建交是中美双方调整外交政策,求同存异,要求建立正常关系的必然结果。
A、必要性
美国方面: 20 世纪 60 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 70 年代初,美国既同苏联激烈争霸,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坑,力不从心,急于摆脱困境,美国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苏联。 www-2-1-cnjy-com
中国方面:中国当时对外既高呼反帝(主要指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突出反修(主要指苏联),客观上树敌过多,事实上力不胜任。加之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动荡,外交工作多受牵制,因而需要调整外交战略。
B、可能性
美国方面: 1969 年新上台的尼克松总统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谋求改善对华关系。
中国方面: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 从世界和平和本国安全的角度考虑,及时调整对美政策。 举例: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毛泽东接见美国作家斯诺。 21*cnjy*com
2、经过
⑴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⑵1978 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⑶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教师介绍建交过程要说明以下几点:
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的结果;建交的难题是关于台湾问题的交涉;建交的实现是中国外交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成果;建交的成功是中国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来源:21cnj*y.co*m】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美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
3、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和八 一七公报
5、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
【总结巩固】
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真题训练】
1、1972年,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穿越20多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推动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时的美国总统是( B )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克林顿 D、布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 B )
A、1970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2年www.21-cn-jy.com
3、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中美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实践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