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 从宁波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趋势情况看,台风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暴雨造成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为突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①蒸发 B.⑤地表径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输送
2. 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小于3克 B.等于3克 C.大于等于3克 D.大于3克
3. 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未溶解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68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34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 如图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着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氯化钠
5.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
C.由图1和图2: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②③
D.将t2℃下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多
6.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
A. B.
C. D.
7. 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溶质质量的变化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溶液质量变化
8. 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气,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瓶内的气泡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9.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组成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电解水时需通直流电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食盐 C.硝酸铵 D.植物油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项目是冰壶。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比如,比赛的冰面比较特殊,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上,由制冰师①撒上均匀的小水珠,形成直径0.3mm的小冰珠。比赛者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会增大。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小水珠变成冰珠属于熔化
B.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凝华
C.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需要吸热
D.②中小冰珠变水需要吸热
12. 在气温为0℃的室内,把盛有冰和水的金属盒漂浮在盛有酒精溶液的开口容器里,过一段时间后,金属盒内冰和水的变化情况是( )
A.不发生变化 B.冰减少,水增多
C.冰增多,水减少 D.无法判断
13. 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两个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
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海波有确定的熔点
C.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5.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D.清晨,河面上的、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1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这是医护人员的一大烦恼。关于“雾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升华现象
C.“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17. 已知 20℃时,NaCl 和 NaNO3 的溶解度分别为 36g 和 88g,依据下列 20℃时的实验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A.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10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②⑤属于饱和溶液
1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19. 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提示:新鲜萝卜在浓盐水中会失水),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20. 现要配制200g 14%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4% B.11% C.11.3% D.12.1%
21. M克食盐与N克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
A.一定等于(M+N)克 B.一定小于(M+N)克
C.小于或等于(M+N)克 D.无法判断
22. 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二、填空题
23. 小科在“探究水的沸腾”。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况如上图 (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小科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 。
24. 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 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科学小实验。
(1) 在一个塑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塑料瓶被压瘪了。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存在。
(2) 塑料瓶在地上有影子,这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 (填“直线”或“曲线”传播的。
(3) 夏天,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现象。用手直接去触摸0℃的水和 0℃的冰,一段时间后哪个感觉更冷些?小科立刻回答: ,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小科的回答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 。
25. 小科在“探究水的沸腾”。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况如图 (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小科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得到了a、b两种不同图象,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26. 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 g、10 g、20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三、实验探究题
27. 小科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 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3)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选填 “b”,“c”或“d”)。
(4) 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理由是 。
28. 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称量、量取 ②溶解 ③计算 ④装瓶
(1) 实验中需量取水 mL;
(2) 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3) 溶解步骤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 ;
(4) 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左盘稍下沉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F.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G.氯化钠中有杂质
29.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 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 都相同。
(2) 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 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 (填“正确”或“不正确”)。
(4) 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30.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图甲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 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 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 形成的。
(4) 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四、解答题
3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 图3中曲线N表示的是 (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3)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C.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2. 25℃,10克某盐加入一定量的水,完全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蒸发12.5克水后得到浓度为20%的饱和溶液。
(1)计算25℃时某盐的溶解度。
(2)求原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25℃时若要使5克某盐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来,需蒸发多少克水?
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A;水蒸气;不变
24.【答案】(1)乙
(2)大于
(3)B;39.4%
25.【答案】(1)大气压
(2)直线
(3)熔化;一样冷;不正确,冰熔化成等温度的水要吸热
26.【答案】A;水蒸气;质量(或体积)
27.【答案】c=3b-2a
28.【答案】(1)水太多(合理即可)
(2)99
(3)C
(4)方法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用小火可节约能源
29.【答案】(1)47.5
(2)③①②④
(3)玻璃棒、胶头滴管
(4)A;B;E;G
30.【答案】(1)液体的温度
(2)a、b
(3)不正确
(4)正确
31.【答案】(1)自下而上
(2)92;98
(3)水蒸气液化
(4)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32.【答案】(1)饱和溶液
(2)乙
(3)A;C
33.【答案】(1)设25℃时该盐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25g;
(2)原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则原来溶液的质量分数:;
(3)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
解得:x=20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