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二:空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二:空气(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5 10: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空气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人体内
C.吸盘挂钩 D.吸尘器
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宁波市被评为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总悬浮颗粒
3.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有下列气体:①二氧化碳、②甲烷、③氟氯烃、④一氧化二氮。其中,目前一般认为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下列关于大气层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层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约占78.1%
B.大气层从低到高依次是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C.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植被被大量破坏
5.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6.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大量白雾
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使木条复燃
7. 2022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全面启动。登山时,供给呼吸的贮气瓶中的气体主要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8. 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和丙
9.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C.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也是导致水寨迅速烧尽的一个原因
10.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燃气是否泄漏用明火检验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火焰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12.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果小明操作没有问题,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所用铁丝太粗
B.收集到的氧气太少,纯度太低
C.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薄层细砂
13. 甲乙丙丁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火焰熄灭,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 B.氮气,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C.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氮气,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14. 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5. 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该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该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实验现象更明显
D.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6. 蜡烛(足量)在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7.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甲同学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乙同学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甲乙两位同学观察到的紫色小花的颜色分别是(  )
A.不变色、变红色 B.变红色、不变色
C.变红色、变红色 D.不变色、不变色
18. 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B.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
D.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
19. 如图分别为水雾灭火器和干冰灭火器。水雾灭火器喷射后成水雾状,活化剂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干冰又称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的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雾灭火器喷射后的水雾汽化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水雾灭火器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干冰灭火器喷出的“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甲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乙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线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
21. 下图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已知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表示二氧化碳
(1) 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 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   ;
还可得出   的化学性质.因此可利用二氧化碳来   .
(3) 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   现象,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   
22. 2022年将在北京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 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 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23.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 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100℃。(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 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 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
24. 某学生用红磷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 图1中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 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5.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 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2) 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3) 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 如图 1 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观察到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种原因)。
(2) 小组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0mL)请结合实验目的,在正确的实验操作后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处才停止。
27. 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1) 实验中红磷需过量,原因是   ;
(2) 该实验能得到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 图2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2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2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下端烧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若实验非常成功,最
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20mL水,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有   。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避免橡皮塞被冲出
28. 小科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在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
步骤二:将 (选填“水面上方体积”或“广口瓶总体积”)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步骤三: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小科测得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 将步骤二补充完整   。
(2) 发生图乙中a﹣c段对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 图乙中的e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
(4) 实验结束后,如果广口瓶中的水位高于理论的水位高度,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代号)。
A.步骤一中加入的水太多
B.加入的红磷量不足
C.当瓶内气压为图乙中的b点时就打开弹簧夹
D.当瓶内气压为图乙中的d点时就打开弹簧夹
29. 如图是实验室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 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放出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 往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红磷在瓶中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如果按以上操作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   。
(3) 由此实验我们还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为   。
30.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物质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温室效应指数水蒸气10.1二氧化碳0.031甲烷2×10-430
(1)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2) 图乙装置,控制温度计初温度,得到   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 图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   。
(4) 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有空气,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5)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请针对“低碳”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
四、解答题
31. 空气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下表是某地空气质量日报:
2021年5月1日 2021年5月11日
二氧化硫 63 二级 二氧化硫 33 一级
一氧化碳 59 二级 一氧化碳 55 二级
一氧化氮 61 二级 一氧化氮 33 一级
可吸入颗粒物 68 二级 可吸入颗粒物 32 一级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1) 造成该地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和有害气体,其中有害气体是   。
(2) 表中没有列出二氧化碳的量,说明二氧化碳   (填“是”或“不是”)污染性气体。
(3) 根据气象部分记载,5月10日夜晚下了一场中雨,空气中变化比较大的污染物是   。
(4) 表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不大,据此可推测一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
五、综合说理题
32. 小红周末从某微视频APP上刷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首先,往水桶内倒入少量的酒精;
然后,摇晃桶身,以便酒精均匀沾在桶内壁上;接着,从瓶口点燃酒精;最后,待酒精燃烧完毕后,用手按住瓶口。先猜测一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并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A
21.【答案】(1)A
(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3)瓶内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22.【答案】温室效应;阳光;左
23.【答案】(1)大于
(2)加热火柴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汽与氧气充分接触
24.【答案】(1)8;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防止污染大气,或吸收燃烧产生的热,利于瓶内降温。
25.【答案】(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
(3)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6.【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1/5;红磷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合理即可)
(2)2mL或1.6mL
27.【答案】(1)使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全
(2)不溶于水
(3)40或41;ABC
28.【答案】(1)水面上方体积
(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打开弹簧夹
(4)C
29.【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装置漏气
(3)不或难溶于水
30.【答案】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高;小;低于;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合理即可)
31.【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不是
(3)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4)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32.【答案】矿泉水桶会变瘪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使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用手按住瓶口后,桶内空气冷却,使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桶被压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