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阳光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树的倒影
2.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发生反光的黑板 B.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的液晶电视 D.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3. 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
B.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
C.单色平行光照射同一个凸透镜红光焦距比紫光短
D.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4. 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和光都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B.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
C.一般情况下,光速比声速要快的多
D.同种介质中,声和光都以直线形式传播
5. 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原因是( )
A.太阳很大,发出的光都是平行的
B.太阳离地球很远,而且地球比太阳小得多
C.太阳离地球较近,而且地球比较大
D.以上说法均正确
6. 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轮船困在南极冰层中,用黑炭、煤炭铺在冰面上,可使船安全脱险,其合理解释是( )
A.黑炭、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使冰熔化
B.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使冰熔化
C.黑炭、煤炭跟冰反应,使冰熔化
D.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7. 如图所示,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
A.L1>L2 B.L1=L2
C.L18. 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9. 冬天,在商店里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电热丝的温度较高,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
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不是红外线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11. 把一张带三角形孔(边长约5毫米)的硬纸片置于太阳光下时,在纸片下的地面上看到的光斑形状( )
A.一定是三角形
B.一定是圆形
C.一定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D.当纸片离地面很近时是三角形的,较远时是圆形
12. 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简,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13. 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14. 晚上,人从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时,路灯照射出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15. 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16.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
D.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
17. 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18. 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
B.课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
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
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
19. 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20. 上学期,为疫情防控,宁波市发布了相关通告,48小时内未完成核酸检测地人员将暂赋黄码,如图是一张甬行码示意图。
(1) 光的传播速度为 m/s,图中的甬行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
(2) 为防交叉感染,我校使用测温枪对师生进行常态体温监测,这是因为测温枪会吸收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的能量从而显示温度数值。
21.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1) 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 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医院“B超机”;④消毒柜。
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填序号)。
(3)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如果色散后的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
(4)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22. 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并回答:
(1) 比较甲、乙,温度较高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 比较乙、丙、丁,温度最低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 比较甲、丁,温度较高的是 ,为什么 。
23. (1)如图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 (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 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 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
(2)在研究单色光的实验中,让依次透过红色和蓝色透明胶片的色光射在暗室中的白纸上,
白纸将呈 色。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 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如图所示的 三原色图中,区域1应是 色,区域2应是 色。
24. 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 。这个现象说明: 。
(2)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在光屏上蒙一张绿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 。
25.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 标出小铁球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 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三、实验探究题
26. 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对太阳成像进行实验,其结果记录如下:
小孔的形状 ○ △ □
小孔最大外径/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面10cm ○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 □ □
小孔距地面40cm ○ ○ ○ ○ △ △ ○ □ □
小孔距地面80cm ○ ○ ○ ○ ○ △ ○ ○ □
小孔距地面160cm ○ ○ ○ ○ ○ ○ ○ ○ ○
请回答:
(1) 当小孔形状为“△”、小孔最大外径为5毫米时,若要让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小孔距地面的距离至少为 厘米。
(2) 分析表中数据,太阳能否关于小孔成像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的关系是 。
(3) 有同学认为,小科不需要对“○”形状的小孔进行实验,他的依据为 。
27. 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1) 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
(2) 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上表所示,则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3) 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____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28.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1) 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纸板上,小波在A位置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
(2) 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从B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 丙中的 (填写序号)。
②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 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0.0 15.0 20.0 25.0
像高h/cm 2.2 3.3 4.4 5.5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 充的条件是 。
29.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 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 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3) 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30.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花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 分析比较乙、丙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2) 分析比较 两图甲、丙,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猜测太阳通过树叶间形成的光斑的形状应是 形。
(5) 如丁图所示,眼睛从右向左沿易拉罐的中心线看过去,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若蜡烛作顺时针转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作顺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用黑色硬纸板遮挡起一半,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填像的大小亮暗的变化情况)。
(6) 如图戊所示可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圆筒的 A(选填“A”或“B”)端应该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它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减小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变小。
四、解答题
31. 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科学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综合说理题
32. 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他和助手分别站在相距1.5km的两座山上,每人手拿一盏灯,伽利略先打开灯,当助手看到他的灯光时,立刻打开自己的灯,从伽利略打开灯到他看到助手那盏灯的灯光,这个间隔就是光传播了3km的时间。这个实验最终失败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分析伽利略失败的原因。
答案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3×108;反射
(2)红外线
22.【答案】(1)色散
(2)②④;①
(3)红;黑
(4)红光
23.【答案】(1)乙;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2)丙;丙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热辐射量最小
(3)不能确定;实验有两个变量,没有控制变量,无法比较
24.【答案】(1)白色;色散;红外线;电视遥控器
(2)黑
(3)红、绿、蓝;绿;白
25.【答案】(1)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3)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26.【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27.【答案】(1)80
(2)当小孔最大外径相同时,小孔距地面距离越远,太阳越容易小孔成像
(3)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相同,当小孔形状为“○”时,无法辨别太阳是否关于小孔成像
28.【答案】(1)A
(2)光源和小孔的位置不变时,像距越大,像越大
(3)A;B
29.【答案】2;h=0.22v;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
30.【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31.【答案】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正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塑料吸管的另一头正对墙壁,将塑料吸管拉直,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如果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把吸管弯曲,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没有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说明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
32.【答案】(1)乙、丙
(2)甲、丙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4)圆
(5)左;顺时针;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6)A;变小
33.【答案】伽利略的测量原理是正确的,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是3×108m/s即3×105km/s,光传播3km的时间为10-5s,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时间工具是测不出来的;二是没有考虑到人的反应时间,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再举起自己的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一个人看到第二个人举起的灯再计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