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四:生态系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四:生态系统(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5 10: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 “稻-鸭-萍”共存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2. 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到别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 ②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④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
⑤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 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⑥
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4. 如图,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5. 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
C.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的复杂程度有关
D.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
6. 如图是“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对该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成“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A.花瓣的呼吸作用 B.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9. 我们知道的钓鱼岛正式名称为钓鱼列岛,它是由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组成的,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钓鱼岛的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岩石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单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钓鱼列岛和岛上的所有生物分别属于(  )
A.生态系统和群落 B.生态系统和种群
C.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种群
10.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此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蝗虫→蜘蛛→食虫鸟→蛇
C.再加上非生物因素,就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可以通过适当养殖蜘蛛和食虫鸟进行无毒化除虫
11. 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下列能正确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12. 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3.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叶色逐渐褪绿变红。黄刺蛾幼虫、天牛幼虫均可以取食元宝枫叶片。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C.幼虫取食叶片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14.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丁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
15.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16. 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的一个种群
B.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17.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科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1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19.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千岛湖水域的全部生物
③天目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西溪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0. 最能抗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并能长期保持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是(  )
A.一年一季,一望无边的小麦 B.一年三季,一望无边的小麦
C.一年四季,水稻和小麦轮种 D.品种多,且进行轮耕套种
二、填空题
21.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如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还缺   。
22. 观察图中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1) 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得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 A   ;B   ;C   。
23. 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24.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余海里。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中有重要作用,我国对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研究,积累了大量信息。如图是南极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此南极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自于    。
(2) 南极科考人员在此生态系统中检测到DDT农药成分,那么图中构成食物网的生物体内DDT含量最多的是    。
(3)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包括的生物成分是    。
25. 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   生态系统。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金丝燕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 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选一)。
(4) 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5) 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三、实验探究题
26. 制作生态瓶:请选用以下材料中的部分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加以分析。
备选材料与用具:白色不透明牛奶瓶、绿色透明大雪碧瓶、无色透明大可乐瓶、消毒过的石
英砂(完全不溶于水)、无农药污染的河泥、清水、金鱼藻、杨树带叶枝条、米虾(植食性)、孔
雀鱼(杂食性)、壁虎等。
(1) 若要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生态瓶,所采用的材料中应选用   为容器。
(2) 在石英砂和河泥中,选用   ,因为它不仅能提供矿物质,而且还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 将清水注入瓶中时,一定要   (选填“注满”或“不注满”),然后再放入   和米虾或孔雀鱼。
(4) 做好的生态瓶要常摆放在 。
A.背阴的实验台上 B.向阳的窗台上
C.家里的柜子中 D.自己的书桌里
27.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生物的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破碎的5号电池,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1条生长时间和身体状况等一致的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 并记录情况,结果见表:
组别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
(2) 老师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中,步骤⑤放入1条金鱼,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那么,你认为各鱼缸应该分别放入   条金鱼较合理。
(3) 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
(4) 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谨,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
(5) 如果需要对照组,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   。
28.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 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 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填“能”或“不能”)。
(3)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 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29. 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河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A放在光下,将B放在黑暗的环境中a实验结果见下表:
生态瓶编号 A B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实验完成时(30 d)仍存在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原因是:其具有稳定的   来源,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为鱼提供   ;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   ,合成有机物;同时,在河泥中还存在着许多   ,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为植物生活提供   .总之,该生态瓶能通过   流动和   循环,使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
(2) 比较A、B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   的供给.
答案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5;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答案】(1)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2)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23.【答案】(1)太阳能
(2)海豹
(3)分解者
24.【答案】(1)海洋
(2)消费者
(3)阳光
(4)适应
(5)自动调节
25.【答案】(1)无色透明大可乐瓶
(2)河泥
(3)不注满;金鱼藻
(4)B
26.【答案】(1)废电池对金鱼的生存有伤害
(2)5(数量合理即可)
(3)废电池对金鱼的生存有伤害
(4)需要
(5)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数量的生长时间和身体状况等一致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27.【答案】(1)C
(2)能
(3)食物链
(4)B
28.【答案】(1)能量;营养;光合作用;细菌、真菌;无机物;营养;能量;物质
(2)太阳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