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6 11: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 9 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前检测
1、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4、了解近代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5、认识近代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课前检测
1、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课前检测
2、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性;
(2)殖民扩张与掠夺;
(3)两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3、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从道德的角度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课前检测
4、了解近代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5、认识近代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等等
由19世纪中期,英国为中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中心的新格局。
课堂导入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预习检测1】:大声阅读书第48页第1、3段、49页第1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①时间:20世纪初。
②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③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②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应对:
民主的方式:美国、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材料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进口商品关税征收最高达53%。这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打起了关税权、倾销战和货币战,致使世界经济停滞,贸易总额相对于1929年减少了三分之二,世界经济全面衰退……这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根据材料回答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及带来的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又有怎样的举措?
做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后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
措施:国际金融方面: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方面:成立关贸总协定。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条件: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现代科技的进步。
②结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多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③消极影响: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
①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③复苏和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预习检测2】:大声阅读书第48页第1段、49页第2、3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2、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过程:(1)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1922年,苏联成立;
(3)193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政和军事手段)
2.措施:实行余量征集制,将农民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知识回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须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但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不过是些“彩色纸片”。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势十分危急。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1921-1929)
知识回顾
1.特点:高度集中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计划经济)。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斯大林体制
知识回顾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2、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① 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 改革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预习检测3】:大声阅读书第50页第2、3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3、归纳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手段、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
目标:实现经济独立、工业化;
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成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2)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
(5)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预习检测3】:大声阅读书第50页第2、3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3、概括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如何?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何贡献?
(1)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预习检测4】:大声阅读书第51页-52页第二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4、20世纪以来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意义?
(1)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3)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4)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各缔约国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使生活成本不断下降,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预习检测4】:大声阅读书第51页-52页第二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指出20世纪以来新的贸易形式有哪些?有何意义?
形式: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意义:电子商务兴起后,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利用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预习检测5】:大声阅读书第51页-52页第二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哪些国际金融机构?有何主要职能?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金融危机)
(灾后重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表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①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②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③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亚投行总部大楼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①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②表现:
A.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B.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C.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③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积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种国际金融服务产品的推出,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消费。
(2)消极:日益复杂、快捷的金融产品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课堂小结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资本主义世界(一战前后、二战后)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1世纪以来的世界与中国
国际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新的贸易体系建立
新的贸易形式出现
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