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24 06:13:54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平直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
2.某同学在研究一辆汽车的运动时发现,汽车沿直线运动,以速度v1=20 m/s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30 m/s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他根据这些数据算出了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你看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
A.25 m/s      B.24 m/s
C.23 m/s D.25.7 m/s
3.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内的位移是0.2 m,第3 s内的位移也是0.2 m.由此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是(  )
A.变速的 B.匀速的
C.加速的 D.可能是匀速的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下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5.甲、乙两人都同时从直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一半时间内跑,在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一半路程上跑,在另一半路程上走.他们跑或走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则他们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进行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6.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平均速度小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一定小
C.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D.甲、乙、丙都做直线运动,丙的平均速度最大,则在相同的时间内,丙的位移最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8.某同学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前进,他在第1 s
内、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距离分别为1 m、
2 m、3 m、4 m.关于这段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4 s末的瞬时速度为2.5 m/s
B.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0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4.0 m/s
三、非选择题(共52分)
9.(14分)如图所示的x-t图象,AB段是表示质点处于__________状态;BC段表示质点做____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____;CD段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____;前7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
10.(6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比较三个物体的
(1)位移大小________;
(2)路程大小________;
(3)平均速度大小________.
答案
课后作业
1.A 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但并不是在这段时间内总是以这个速度运动.这个速度值也只能代表这30 km内的平均速度,并不能说明其他路段或时间内的运动快慢情况.
2.D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得v==,代入数据可得.
3.D 只知道第1 s内和第3 s内的位移而不知道第2 s内或其他时间内的位移,不能说明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要求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而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 s内的位移一定是0.2 m.
4.C 由图示可知在t=0.3 s内小球运动了x=0.05 m,所以== m/s=0.17 m/s.
5.A 设人跑的速度为v1,走的速度为v2,设甲、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与2,对甲而言有1==,对乙而言有2===.由数学知识可知,当v1≠v2时,1>2,故甲先到达终点.
6.AD 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一致,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在曲线运动中与运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平均速度为零,位移是零,但并不代表物体是静止的.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大则平均速度大.
7.ACD 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不一定是速度的平均值,故B错.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变化的运动,而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可看作时间间隔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8.CD 可以确定该同学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但由于对运动描述的不够详尽,故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9.静止 匀速直线 相同 匀速直线 相反 4 m 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10.(1)相等 (2)s甲>s乙=s丙 (3)相等
11.(12分)下表为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
北京西

深圳
自北京西起
(公里)
站名
22∶18
0
北京西
23∶30 23∶32
92
霸州
0∶08 0∶11
147
任丘
1∶39 1∶45
274
衡水



(1)火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霸州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在0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12.(8分)一位同学在火车上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为15 s,已知每根钢轨长度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13.(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的故事人人皆知.兔子也因为此事,愤愤不已,总想再找个机会和乌龟比试一下,挽回点面子.
一天兔子又碰到了乌龟,就问:“龟大哥,上次败给你,是我一时疏忽,你敢再和我比试比试吗?”
乌龟回答道:“怎么不敢,这回咱们跑到小河边,再回来,看谁先回来.”
这回兔子可不敢再大意了,一路还算顺利,早早的跑了回来,等了大半天,乌龟才回来.一见面,兔子就对乌龟说:“怎么样龟大哥,这回我跑得快了吧!”
乌龟不急不慢地对兔子说:“兔妹妹,别着急,你看,我们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又都回到了这里,位移是0,根据v=,我们的速度都是0啊,跑得一样快.”
兔子心中疑惑不解“明明我跑得快,为什么反倒成了一样快了?”
于是兔子和乌龟一起来到动物法庭,要求得到一个合理的评判.
假如你是法官,请根据物理知识,对这一事件做出科学的评判.
答案
11.(1)76.7 km/h (2)86.7 km/h (3)0
解析:(1)Δx1=92 km,Δt1=72 min=1.2 h.
则1===76.7 km/h.
(2)Δx2=(274-92) km=182 km,Δt2=127 min=2.1 h.
则2===86.7 km/h.
(3)在0时10分时,火车在任丘站停着,则瞬时速度为零.
12.能 16.7 m/s
解析:这种方法可以估算火车的平均速度,关键是在15 s内火车位移多大.
第一响声开始计时,第二次响声表明通过了一根钢轨,如此类推,第21次响声通过了20根钢轨,所以x=20×12.5 m=250 m.所以火车速度v== m/s=16.7 m/s.
13.乌龟说的是平均速度,而兔子指的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只能粗略地表明一段时间内的大体运动情况.
随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多选)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2009年12月11日,在香港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3秒66的成绩夺得冠军,继2001年在日本大阪和2005年在中国澳门之后,在东亚运动会上实现三连冠.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速度大
3.(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4.(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5.(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s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6.(多选)在2009年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以9.58 s的成绩刷新男子100 m世界纪录,以19.19 s的成绩刷新男子200 m世界纪录,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世锦赛上同时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得男子100 m、200 m冠军的运动员.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 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率约为10.44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二、非选择题
7.一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在O~t1时间内质点做________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质点________,在t2~t3时间内质点做________直线运动,在O~t1时间内的速度方向和t2~t3时间内的速度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8.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沿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v2=________,v3=________.
9.一质点在x轴上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s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x/m
2
4
6
8
8
8
12
16
20
24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答案
随堂作业
1.AB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的大小要大于或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D错误.
2.C
3.ACD 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20 m和40 m,故此时两者相距60 m,D正确.
4.AD
5.ABC 由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A对;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对;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t1 s后才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为t1 s,C对;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甲、乙运动方向相反,D错.
6.AC 100 m决赛的跑道是直线,200 m决赛的跑道是曲线,200 m决赛中位移小于100 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A正确;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C选项正确;B选项中的数值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是平均速度(是平均速率);由题中的信息不能计算出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D错误.
7.匀速 静止 匀速 相反
8.15 km/h 15 km/h -30 km/h
解析:由x-t图象知第一阶段的速度
v1==15 km/h,
第二段的速度
v2==15 km/h,
第三段的速度
v3==-30 km/h.
9.(1)6 m 6 m (2)0 (3)1.2 m/s
解析:(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x=8 m-2 m=6 m.
(2)质点在6~8 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速度为零.
(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1.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