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fá( )部队里。好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tuì( )了色的神像面前焚( )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 )问吉凶。
答案:阀 褪 fén bǔ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迷迷胡胡 恍然大悟 整壮待发 持之以恒
浑为一谈 小心冀冀 蛛丝马迹 哄堂大笑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错别字 胡胡 壮 浑 冀冀
改 正 糊糊 装 混 翼翼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认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一定会获益匪浅。
B.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他在这一时刻表现出来的慷慨和坚韧不拔的气概赢得更多的同情,大家更为关心他的命运。
D.刘老师讲课精彩生动,声情并茂,让人不自觉地陶醉其中。现在想来,还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选B。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4.(2013·邵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中国式过马路”,无疑不是对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一种讽刺。
B.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
C.在雅安地震中,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曲壮美动人的抗震救灾之歌。
D.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解析】选C。A项否定不当,可把“不”删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关联词不当,“即使……而”可以换为“因为……所以”;D项搭配不当,可把“降低”换为“缩短”。
5.(2013·德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解析】选A。B项中的问号改为逗号;C项中后引号后面的句号应在后引号里面;D项中顿号应改为逗号。
6.(2013·绥化中考)生活有多么广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吧!(9分)
(1)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些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任选其一)(2分)
①2012年出现了一系列最美人物,诸如最美女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在他们身上,正能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正能量:
答案:示例一: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示例二: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和事。
②如今,堵车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上一道独特的景观,不少人通过网络“晒”自己的堵车经历以排解郁闷。
晒:
答案(示例):展示。
(2)请根据下面这首有关兰花的诗对出下联。(3分)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答案:示例一: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
示例二: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
(3)现在,街头巷尾的牌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视上的广告,网络上的用语等,经常出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以上各种现象中,不规范的字有哪几类?(答出两类即可)(2分)
答:
答案(示例):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网络自造字。
(4)“伞”“拐杖”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你任选其一,为它拟一则广告语。要求: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伞:
拐杖:
答案(示例):伞:烈日显呵护,风雨见真情。拐杖:当我步履蹒跚时,你是我值得依赖的朋友。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7~10题。(12分)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
(4)吾与点也 ( )
答案:(1)真诚,诚实,诚信 (2)料想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赞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答案:(1)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9.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答:
答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10.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则谈谈自己的感悟或对你的启示。(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十则的感悟。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答案(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附【译文】
(1)略。
(2)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5)孔子说:“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方法去获得,那君子之人是不会接受的。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啊,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方法去拒绝去摆脱,那君子之人是不会回避的。”
(6)子贡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说:“一个人在表态说话之前,先要按着要说的去做以后,再按着做了的去说。”
(7)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8)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以追求得到的话,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9)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很长时间吃肉几乎都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好的乐曲居然这样迷人。”
(10)(曾点)说:“阳春三月,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新做的春天的衣服,跟着五六个成年的朋友,带着六七个少年朋友,在沂河里游泳,在求雨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感叹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二)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回答11~14题。(14分)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两件事。(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概括出老师帮助“我”排解纠纷和“我”梦中寻找老师两件事。
答案:排解纠纷;梦中寻师。
12.文中“迷迷糊糊”与“模模糊糊”两词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能力。这两个词语都是叠词,都有加深程度的意思,但能否调换还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看两个词语的具体语境。
答案:不能调换。“迷迷糊糊”是指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13.选文中画线句“看看那块席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答案:不能删去。“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14.结合全文,体会最后一段的议论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4分)
答:
答案:最后一段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
(三)(2013·娄底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
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
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
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 ( http: / / www.21cnjy.com )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
刘老师默默地听着,湿了眼睛。她掏出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
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
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跄跄,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
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您,行吗?”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踉踉跄跄。
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女生说:“我急着回家……”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
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供她和哥哥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
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2期作者:李代金)
15.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短语作为选文的标题。(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文中兄妹俩相互关爱的情感,选取最后一段中“爱的直线”作为文章标题。
答案:爱的直线
16.选文两处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心情?(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情感的把握能力。刘老师被兄妹俩的爱心感动,为他们的生活困苦而担忧。
答案:被兄妹俩的挚爱亲情所感染,被他们的懂事所感动,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心酸。
17.请结合全文,分析妹妹张晓燕的形象。(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文中妹妹的言行进行分析,如她不要老师的资助而主动捡废品补贴家用表现她自强自立的性格。
答案:出身贫苦但从不叫苦,懂得体贴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兄长,为让哥哥吃饱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吃饭,主动捡废品补贴家用。是一个懂事乖巧、勇于付出、自强自立的女孩。
18.刘老师先后担任兄妹俩的班主任,这是一种巧合。这种巧合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这种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
答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1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3分)
答:
答案(提示):可从亲情与爱心、付出与索取、老师对学生关注关爱等角度去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40分)
20.(2013·长沙中考)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不相信眼泪
题目二:从另一个角度去 (思考 观察 感悟)
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从“观察”“感悟”“思考”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写作提示】题目一: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要审题,一般来说,题目中的“眼泪”是挫折、困难的代言词;主人公是“我”,而不是别人,这样要写自己的经历,表达真情实感;“不相信”突出自己坚强的品格。其次是立意,“不怕困难”“战胜挫折”是这次作文的主题。写作中紧扣自己的生活实例,如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中心。再次形式要新,写作中可以采取题记、日记体、镜头式的构思组织成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题目二: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是补题,从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中的三个备选词语中选取一个,然后思考如何立意。如果选择“思考”一词,结合每个人看待事情时都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表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如要冷静地全方位地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如果选择“观察”一词,可以表达观察角度不同,得到不同景致的主题,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含的哲理。如果选择“感悟”一词,可以表达多方面的感悟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如可以从正面感悟,也可以从反面感悟,感悟还可以由此及彼。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