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1)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要求我国要在今后四十年内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
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这一过程必
将催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容易导致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等诸多重大问题。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外部因素明
显增加。”今年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表示。此外,
张来斌指出,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影响,
导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系统低碳转
型的稳步推进。
张来斌经过调研发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导致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错
配。在能源转型过渡期,传统能源矿产资源的长期投资收益呈下降趋势,导致市
场投资意愿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还会导致对金属的需求
大幅增加。仅考虑光伏、风电部门需求,铜、镍、锌、银、碲等金属将面临供应
风险,但上游矿产开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金属矿产资源开采难度持续加大。可
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又进一步放大了金属供需错配。
其次,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引发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2022 年 3 月 3
日,布伦特和 WTI 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分别突破每桶 119 美元和每桶 116 美元。这
既有俄乌战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有生产跟不上消费因素的影响。能源消
费的刚性需求在回升,但能源生产供应恢复具有滞后性。这种能源供需错位,很
容易引发能源市场的价格震荡。这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要理性认识能源转型,
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舍弃化石能源,那么类似的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还会出现。
另外,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再
生能源的 80%以上需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
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导致电
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调控能力等下降。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会加剧能
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
基于此,张来斌提出解决方案。他建议,其一,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
石作用;其二,有效应对全球化、多元化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其三,积极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我国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将属地
性特征强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
供应安全的问题。”张来斌强调。
(摘编自张来斌《注意防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材料二:
气候变化正迅速成为全球经济表现中“令人不安”的变量因素。为应对气候
剧烈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正通过强化对相关科技的支持,尝试动态调整农
业生产布局,同时解决清洁能源领域面临的“间歇性”难题,从而减轻气候变化
施加于农业和能源上的影响。“除了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带来的
不利影响,气候变暖也导致中国病虫害发生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作
物发育期提前、生长周期变短,气候波动增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
应室主任陆波说。
为此,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对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制度、病虫
害、品种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评估工作;建立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与农作物产量评估的定量关系模型,研发全国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农业损
失评估模型,为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支撑。
以黑龙江为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部门立足全省积温带北移东扩情况,
重新划分全省六条积温带,推进科学调整全省农业布局,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 1980 年的 1.1 亿亩增加到 2021 年 2.182 亿亩。陆波透露,
以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可为粮食生产提供指导,这在
中国农业生产布局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随着气候不断
发生动态变化,农业规划也应保持相应的弹性。“农业区划从单一区划指标向综
合性指标构建过渡。”陆波介绍。
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负
面影响,以及加强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是各国保障粮
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措施。
2022 年,化石燃料市场巨震,这也成为可再生能源迅速成长的一个机遇,
不少国家的清洁能源发电量打破历史纪录。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
产国,近年来,中国正不断进行科技探索,推动在风能、太阳能发电面临的“间
歇性”难题上寻求突破。“我们针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互补性做了深入
研究,初步提出了不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的最优配比地图,即发电最稳定情况
下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最优比例,这将为中国能源转型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家
气候中心邱爽博士介绍。
据悉,目前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潜力、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等特征已
基本摸清。为更好服务国家能源转型,中国气象局构建了中国长时间序列高时空
分辨率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和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初步构建了中国高比例风光
电力系统模型,定量评估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风光电能开发的优化布局;针对能
源行业关注的“长时间、大范围静稳天气、阴雨寡照等引发的极端无风无光事件,
进而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研发了极端“无风无光”事件的识别技术,刻画了
我国低效风光电力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气象卫星在风能太阳能资源开
发和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在为尼泊尔、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建
立太阳能资源精细化分布图谱,这也部分得益于风云气象卫星的全球监测能力。”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申彦波告诉
记者。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表示,当前全球各国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
中国气象局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和支撑低碳转型等方面积累了
丰富经验,希望能与各国进行更多的交流分享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摘编自《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探索:释放科技的经济潜力》2023年 2月 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应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导的能源消费体系体现了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要求。
B.由于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加剧,所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
网后,直接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调控能力等下降。
C.2022年化石燃料市场巨震,成为可再生能源迅速成长的一个机遇,中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也正在不断探索。
D.中国气象局构建了中国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
和新能源大数据平台,有助于更好服务国家能源转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气候变化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但两则
材料的论述重心及主要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B.能源供需错位很容易引发能源市场的价格震荡,因此全社会必须要理性
认识能源转型,不能盲目舍弃化石能源。
C.以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可为粮食生产提供指
导,避免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农作物减产。
D.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
的影响,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电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推进技术革新,制订并落实新型电力
系统的行动方案,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的行动计划。
B.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意见》,天然气公司推进燃气下乡,创造绿色的营商环境。
C.我国一直拥有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氢气产业”,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
料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合成氨、甲醇等传统产业。
D.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 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 39%,占全社
会用电量的比重达 60.8%,同比提高了 15.4个百分点。
4. 不考虑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存在哪些问题会影响能源
系统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4分)
5. 科学精神伴随近代科学诞生,是科学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这两篇文章体
现了哪些科学精神的内涵?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
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
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
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
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
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
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
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
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
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
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
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
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
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
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
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
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
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
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
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
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
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
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
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
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
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
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
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
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
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
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
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
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
自来认领。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
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
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
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
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麻烦。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
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7. 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
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
B.中进士、殿试、出使,王拱辰这些经历让人敬佩,包括和司马光一样被
排挤,都为这口大缸出现铺垫了背景。
C.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光辉的履历形成
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D.结尾彰显了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
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
8. 请结合作品分析,文本一中“缸”的深层含义。(6分)
9. 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
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
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
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
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①所言,可以自鉴。’”
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其序曰:“始
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暨夫子孙继
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
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
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曰:“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
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故知人之
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
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
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
师帅,人仰以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
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
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
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注]①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
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B.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
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C.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
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D.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
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名号,汉武帝始建,一帝只能有
一号。
B.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割谷物。“稼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C.夺,文中意为“耽误”,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同。
D.飧,文中意为“饭食”,与《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的“飧”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虽国事繁忙,但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他从吃饭、乘马等生活琐事
出发,教育太子要爱惜百姓,不夺民时,以期休养生息,使国家安定。
B.魏征受命于唐太宗辑录《诸王善恶录》,其序中对比分析了开国时受封的
王和后世继位的子孙的善恶得失,以此告诫诸王。此文得到太宗的认可。
C.唐太宗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君子和小人都并不常见,应当
努力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一天天地彰显善行,避免受刑罚或被处死。
D.针对皇子年龄尚小,且多授以都督、刺史等职的情况,谏议大夫褚遂良表
示反对,他认为这既不利于百姓的安宁,也不利于皇子自身的成人自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
(2)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
14. 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讲的是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话的
目的是什么?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题。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
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
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
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
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
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
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16. 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孔子的
名言,说明我们一定要向别人学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理想现实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3)“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能够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古代诗词中经常
用“梦”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
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
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 ① ,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
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
就是 ② 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
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
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
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 ③ 的心
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
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 “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小题。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作为柏
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有些反柏拉图:美德存在于正确理性所养成的那种平凡
的习性之中。在他看来,每种美德都是处于两个相反的邪恶之间的某种中间状态。
在某个特定事物的作用下,两个相反的邪恶: ① ,另一个不足,都使人感
到不快。例如:坚忍不拔就处于胆小怕事和急躁冒进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缺点中间:
在面对引起人类恐惧情绪的事物时,前者过分或后者不足,都会使人感到不快。
节俭就处于吝啬和挥霍这两个恶癖中间:前者对自身利益相关对象的关心超过了
应有的程度, ② 。
很明显,这些对于美德的说明,颇似东方中国的中庸之说。从亚里士多德的
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其说美德存在于那些适度的和恰当的感情之中,不如
说存在于适度的习性之中。需要说明的是,美德既可以是某一行为的品质,也可
以是某一个人的品质。如果美德是某一行为的品质,美德就存在于对行为和感情
的理性节制之中,无论这种自我控制是不是一个人的习惯行为; ③ ,美德
就在因理性节制形成的习惯中,在内心习以为常的理性控制之中。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个字。(6分)
22. 请另外选择一种美德,为第二段再续写一组句子。(3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
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1)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 分)
1. B【B.“由于……所以……”强加因果。】
2. C【C.“以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可为……”错误。】
3. D【D只阐述了用电量的增长的客观事实。】
4. ①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可再生能源的 80%以上需转化为电才能利用,而水电、风电、
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
②受地域影响,不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的最优配比还需精准;
③受极端气候影响,长时间、大范围静稳天气、阴雨寡照等引发极端无风无光事件,进
而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问题。
④气候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为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增加了变量和不确定性。
5. 科学精神内涵:
①科学实验的实证精神。对绿色能源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且构建了系统模型。
②严谨细致的理性(求真)精神。张来斌经过调研发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导致能源和金
属矿产资源的供需错配,从而提出“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石作用。”科学家们也
清醒认识新能源开发存在安全问题等。
③永不满足的创新进取精神。面对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清醒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风险、不
确定性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④人类命运的担当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积极作为,
为国为民寻找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根本之道。
⑤精诚合作精神。我们正在为尼泊尔、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建立太阳能资源精细化
分布图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6. B【B.“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理解错误。】
7. D【D.“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分析有误。】
8. ①金钱的诱惑以及内心贪婪的欲望。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
惑;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
②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庸俗风气。人们疯传司马光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络绎不绝地
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的风气使然。
③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
9. ①形象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如既
写到司马光坚守节操,也写到他犹疑、纠结;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鲜明。
②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铺垫伏笔,曲折生动,情节引人;文本二平铺直
叙,简约明了。
③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
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
11. A【“一帝只能有一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 C【“并不常见”错,应该是并不固定不变。】
13. (1)学习好的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错误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
兴亡,哪能不以此勉励自己呢!
(2)我听说凭借德行能使人信服,这确实不是信口乱说。我近来曾梦见一个叫做虞舜
的人,不禁肃然起敬。
14. 第一问:弯曲的树木受到约束就能变正,人能听人规劝就会明智。第二问:告诫太子要
虚心纳谏,教育侍臣要勇于进谏。
【参考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
这事。但最近自设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
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耕种、收获等农业劳动都
很艰难辛苦,这些活儿全靠农民努力。只有不去耽误他们劳作的时间,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
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
‘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按时养息它,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我看
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
知道。’我说:‘这棵树虽然弯曲,用绳约束它就可以变直。做君主的即使有时会做出一些
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
戒。’”
贞观七年,太宗命令侍中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把它赠送给各个王
子。序中写道:“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知道王国创建的艰难,因此在位时不骄纵。有
的像汉楚元王那样求贤,有的像周公那样纳士。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
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现在我收录自古以来各个帝王做事的得失情
况,根据善恶不同分类,各写一篇,书名叫作《诸王善恶录》。学习好的就能获得好的名声,
改正错误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哪能不以此勉励自己呢!”太宗对
诸位王子说:“此书应放在你们书桌的座右,用作你们立身处根本。”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王子说:“我听说凭借德行能使人信服,这
确实不是信口乱说。我近来梦见一个叫做虞舜的人,不禁肃然起敬。如果梦见桀、纣,我一
定会砍死他。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责的是只有德行,哪里用得着谈及富贵呢?你们位
列王公,衣食丰足,更应加强德行修养,这岂不两全其美?况且君子小人本来就不是永远固
定不变的。做善事就成为君子,做恶事就成了小人。你们应当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使你们
的善行一天天地显扬,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使自己陷入刑戮之中。”
贞观年间,年龄小的皇子多被授以都督、刺史的爵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进谏道:“刺
史和都督,人们仰仗他得以安宁。因此皇上爱抚体恤百姓,常选择贤能的人。汉宣帝说:‘与
我一同治理国家的,是享受两千石俸禄的有才能的人。’按我的想法,陛下皇子中年龄尚小,
还不能统领百姓的,请暂时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一则他们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违法
乱纪;二则出入观习朝堂仪式,自然地成长自立。时间长了,养成习惯,自然懂得为人处世
的方法。能符合条件的,再派遣他们到州郡任职。”太宗赞扬并且采纳了褚遂良的言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15. C【C.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勾勒,写扬州的今日,是眼前实景,属于实笔。】
16. ①今昔对比,昔盛今衰,体现“黍离之悲”;
②运用典故,寄托悲叹,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黍离之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 (1)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分)
18. ①正本清源 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③竭泽而渔(急功近利)
19.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
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
20.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通过“要…不要…”的格式。增强语言
表达的气势,阐明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
求明星效应,是不可取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分)
21. ①一个太过 ②后者则是关心不够 ③如果美德是某一个人的品质
22. 谦逊就处于过度傲慢和奴颜婢膝两者中间:在社交场合中,前者有强烈的身份感和尊严
感,后者则是因为情感意志过于薄弱。
四、写作(60 分)
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