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全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全单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9-23 23:02:43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情感目标 知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导入】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会对人类造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设问】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源?【学生】阅读P28,并小结。 【小结】P28第二段 【设问】氧气为什么叫“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阅读P8讨论,归纳。【小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板书】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设问】氮气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阅读P24讨论、归纳【总结并板书】2、氮气的用途(1)是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液氮冷冻麻醉 (4)超导性(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 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这些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设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为氮气。则: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氮气的性质。 【小结】1、氮气的性质物性颜色状态气味溶于水否密度(标准状况)氮气无色气体无味难溶于水1.251g/L氮气不支持燃烧,其性质不如氧气活泼。【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板书】3、稀有气体【提问】1、什么是稀有气体呢?2、为什么叫稀有气体?3、为什么又称惰性气体?4、稀有气体有什么用途?(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学生】阅读归纳,回答。【板书】(1)可用作保护气;(2)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3)可用于激光技术;(4)氖可用作制冷剂;(5)氙气可用作医疗上的麻醉剂。【教师】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16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板书】三、保护空气【分析】少量有害物质进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和种类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讨论】见课本30页讨论。 【结论】 1、污染空气的物质:粉尘和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工厂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 2、空气污染带为的危害: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思考】保护空气从我做起,想一想人们应如何去改善空气的质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空气的污染源、危害及防治措施。【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1)是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液氮冷冻麻醉 (4)超导性(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3、稀有气体(1)可用作保护气;(2)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3)可用于激光技术;(4)氖可用作制冷剂;(5)氙气可用作医疗上的麻醉剂。三、保护空气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②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③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教学用具 氧气(4瓶)、木条、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燃烧匙、细铁丝、木炭、硫粉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活动一 引入课题 【问题讨论】假如你去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课题。 【追问】健康的人长时间地吸入纯氧对身体是否有益? 【课件展示】卡片资料――人吸入氧气后,体内进行的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能够不断地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的热量过多,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板书】课题2 氧气活动二 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①化学主要是研究什么的一种科学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②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质的性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学生】讨论发言。 【实验探究】每组同学前均有几瓶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并请同学们描述。 【学生】观察、发言。并从色、态、味方面描述。 【思考】①盛氧气集气瓶均是正放在桌面的,由此你能得出氧气有什么物理性质?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但能否说氧气不溶于水?你能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水中存在氧气吗?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发言。【思考讨论】大家都知道,常压下水蒸气降温会变成液态,继续降温会变成固态。哪么氧气是否有这样的三态变化呢? 【学生】阅读课本自学【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氧气?储存氧气的钢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忆、发言【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3)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101kPa下 活动三 氧气的检验【提出问题】我告诉同学们,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大家可能怀疑。哪么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氧气?(提示: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时学过。)【学生】回忆并回答: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探究】请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并仔细观察现象。 【学生】操作、仔细观察、发言(请一小组代表描述) 【讨论思考】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在氧气中却复燃呢?(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强调】氧气有助燃性。氧气的浓度越高,氧气与可燃物接触的机会越多,反应就越剧烈,燃烧越旺。 【应用练习】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如何区别? (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学生】思考、交流、发言。描述鉴别的操作、现象、结论。(其他小组补充)活动四 氧气的化学性质【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板书】(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演示】实验2-3现象:在空气中:a、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放热 c、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a、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放热 c、有刺激性气味。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由刺激性的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或少燃放它。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硫+氧气→ 二氧化硫。【板书】(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演示】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在空气中: a、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 b、放热 c、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a、发出白光,剧烈燃烧 b、放热 c、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碳+氧气→ 二氧化碳。【板书】3、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演示】实验2-4现象: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结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讨论】(1)实验前为什么先加入少量的水?(2)火柴梗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学生】讨论后回答。 【思考】木炭、硫黄、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活动五 课堂小结、作业【组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 【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3)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101kPa下 2、化学性质(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现象:在空气中:a、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放热 c、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a、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放热 c、有刺激性气味。(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现象:在空气中: a、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 b、放热 c、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a、发出白光,剧烈燃烧 b、放热 c、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
-183℃
-218℃
无色气体
淡蓝色固体
淡蓝色液体
点燃
点燃
点燃
-183℃
-218℃
淡蓝色固体
淡蓝色液体
无色气体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用具 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的石灰水仪器:大试管、棉花、单孔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提问】(1)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制取氧气? (2)如何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导入新课】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 【板书】四、活动与探究 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 【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要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做反应容器? 【展示】 锥形瓶、广口瓶、烧瓶。 【讨论】 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1)试管,连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的简单装置(2)连有长颈漏斗的装置(3)连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展示】课本图2-14的实验装置【讨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要用酒精灯?为什么要把试管横放(管口略向下)加热?【小结】不难看出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提问】只确定发生装置我们能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吗?【回答】不能,还要确定收集装置。【学生】讨论后,确定两种收集方法及装置。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教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步骤为: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 【讨论】1、为什么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4、为什么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 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分组讨论,对每一个问题仔细探讨,并回答。【教师】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试氧气的化学性质。【展示】实验内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两瓶氧气;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1)检查气密性;(2)装药和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 2、燃烧实验(1)木炭由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水。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燃烧木炭时为什么不放水?燃烧硫要放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学生】归纳总结、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 四、活动与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2、反应原理: ①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②过氧化氢 水 + 氧气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查”“装”“加”“收”“验满”。(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可用谐音七字决记忆:“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5、收集方法6、检验7、验满8、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
加热
—→
MnO2
——→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4年8月14日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2、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原理;3、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过程。2、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交流互动,优化思维过程。
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2、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药匙、火柴、小木条、水槽等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引入】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学生】倾听【推进新课】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学生】阅读40页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没有生成新物质。【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提问】道目前为止,你知道从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回答】分离液态空气、氧化汞受热等。【小组讨论】1、选择制氧气的原料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在实验室能否用分离液态空气或加热氧化汞的方法制氧气?阅读“氧来乐”“过氧化氢”“利用高锰酸钾野外生火”资料(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料),你能得到哪些启发?【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1、独立思考 2、阅读资料 3、小组讨论【小结】组织各小组汇报,各组之间质疑释疑,总结出选择实验室制氧气药品的基本原则。【学生】分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结论】1、实验室制氧气药品选择的原则:原料易得、产物纯净、安全环保、操作简单。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适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学生】领悟、记录。【复习】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化学反应中有氧气产生?【学生】回忆、回答。【演示】实验2-5【问题】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插入的木条有何变化?【学生】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完成教材中表格。【板书】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教师】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外,在实验室里还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但是,在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重新加入二氧化锰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未见变化。【问题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吗?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得出结论。【结论】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小结】在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问题2】二氧化锰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学生】实验(3)中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总结】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做该反应的催化剂。【板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讲述】像钢铁的生锈、橡胶的老化、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质,我们希望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如在食用油脂里加一些催化剂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加快。【学生】阅读40页催化剂的作用。【分析】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教师】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板书】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分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也可以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达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板书】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讲述】化学上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板书】三、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表达式:A → B+C+…3、特点:一变多【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的基本类型。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课堂总结】1、氧气的制备可分为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实验室制氧气时药品选择的思路和原则。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布置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方法:分离液态空气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三、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表达式:A → B+C+…3、特点:一变多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
加热
—→
MnO2
——→
MnO2
——→

加热
—→
MnO2
——→
MnO2
——→
△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能力目标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用具 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蜡烛、火柴等。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引入】我们生活中空气中,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实例,设计出一些实验,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过渡】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组合成的一个大家庭,那么你知道这个大家庭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吗?你知道拉瓦锡是怎么发现空气成分的吗?你能想办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下面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讨论出来的就举手。【板书】 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选择的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的状态是怎样的?实验装置具备什么特点?拉瓦锡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各组分的体积含量大约是多少?仿照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和装置,你能设计出测量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吗?【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问题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议、展示交流,设计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找一根木条放在瓶内燃烧,然后看一下瓶内气体减少了多少,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2、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3、课本中的实验2-1.4、想办法把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然后测一下分离出来的氧气的体积。【教师】同学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一种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分离法,将氧气分离出去测一下体积;一种采用燃烧法,将氧气反应掉,气体减少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很多,其关键是原理正确,操作简单。同时,还要注意如果用燃烧法来测量,燃烧物要容易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且要足量;生成物在常温下不能是气体,装置要密封,最好有刻度。上述这些方法中哪种操作简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板书】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师】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探究,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我们现在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提问】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何猜想?你认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呢?猜想与假设: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过渡】根据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请同学们讨论该实验用到的仪器用品有哪些?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小组展示】设计实验实验仪器及用品: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胶皮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蜡烛、火柴、水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从而的出氧气的体积含量。【引导】在这个实验原理的支配下,如何进行实验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呢?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展示。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引导】我们就按刚才总结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那么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学生】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装置的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教师】演示实验2-1【引导】思考屏幕上的前三个问题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 (填物质状态)。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 ;红磷过量的目的是 。 3、点燃红磷前打开止水夹,水是否倒流?为什么? 。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是 。 由该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小组实验交流后展示】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氧气;红磷过量的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水不倒流,因为瓶内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过渡】大家观察得很认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得很准确。下面请大家试一下集气瓶冷却了吗?集气瓶冷却后把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继续进行实验,然后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讲述】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测量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为1/5。下面请大家交流讨论4、5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回答】4、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容器的1/5。有该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的猜想正确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占空气体积的1/5,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科学家们也已经测出。下面大家看课本画出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图(图2-4),并用1分钟进行记忆。(教师板书空气的成分,1分钟之后提问学生的识记情况。)【板书】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过渡】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氧化碳等物质,那么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下面同学们看课本27页倒数一、二自然段,找出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小组内检查并举例说明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学生】回答【板书】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如空气等。【教师】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学生】讨论后回答【提问】如何判定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学生】回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和讨论。【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如空气等。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授课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张新萍 复备人
课 题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通过从不同侧面描述化学反应及类型,学会用比较方法认识事物。
情感目标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用具 蜡烛、氧气(1瓶)、燃烧匙、火柴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复备
【讨论】 见课本35页【学生】 可能的讨论结果①反应前都是两种物质②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③反应物中都有氧气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⑤变化现象都有发光和放热⑥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教师】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评价。【教师】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像这类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板书】二、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必须用干燥的集气瓶盛放,瓶口朝上;燃烧后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量不能太多)。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描述: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瓶壁上有水雾出现;(4)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启发学生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试分析写出文字表达式。【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在常温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燃烧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还可与许多其他物质(如蜡烛等)发生燃烧的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思考】以上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学生】根据文字表达式对反应进行分类。【分析】实验2-1、实验2-3、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2-4与刚才的演示实验四个反应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像这种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板书】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教师】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由此可见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板书】1、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讨论】1、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硫、木炭、铁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氧化反应的定义中无“剧烈”二字?【分析】1、因为它们燃烧比较剧烈,具有明显的现象。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和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做缓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在这些反应中,我们只能看到反应的结果,并不能观察到它的过程。另外缓慢氧化也具有非常有用的一面,缓慢氧化产生的热,有时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在农业生产上的高温堆肥等。 【板书】2、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如: 缓慢氧化。如:【小结】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讨论】1、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举例加以说明。 2、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只有一种,但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反应。2、氧化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时,同时也是化合反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二、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2、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如: 缓慢氧化。如:
教学反思
伊宁市第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九 年级理化生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