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学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 BCACC 6-10 CBBCC 11-15 ABBBB 16-20 CABDB
21-25 BDCBC 26-30 CCCBB
二、非选择题(50分)
31.(每空2分)
(1) ②③④⑤ ①③⑤
(2) 解旋酶、DNA聚合酶 DNA解旋的一条链
(3) GGU 左
(4) T→A
(5) 蛋白质的结构
32.(每空1分)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3.(每空1分)
(1) A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低且不定向
(2) 基因重组 9 3/16
(3) 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粉)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4.(每空1分)
(1) X 隐性 多于
(2) XBY XBXb XbY 50%
(3) Ⅱ5 女儿
35.(每空2分)
(1)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不定向 定向
(2)有利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30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
A.UGA、UAG既可以作为终止密码子又能编码氨基酸,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
B.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C.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起始密码子部位结合时,mRNA转录开始
D.一种氨基酸只有1种密码子
2.如图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携带1个氨基酸
B.②出现了碱基互补配对
C.③对应的密码子是CTC
D.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3.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病毒增殖过程中一定发生DNA的复制
B.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C.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DNA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4.合成一条含12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其模板mRNA分子中至少有碱基
A.120个 B.240个 C.360个 D.480个
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形成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A和酶B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白花植株细胞中不含有A基因
C.白花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开红花
D.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一定不会有紫花植株
7.下列与“表观遗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B.表观遗传中DNA序列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未改变
C.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D.DNA甲基化会影响其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一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
D.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9.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B.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也有可能发生突变
C.某个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多个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
10.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I、II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b、c可以自由组合
C.I、II中发生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D.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B.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C.人工诱变既可提高突变频率又可决定突变方向
D.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1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的数目加倍,而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B.自然状态下,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1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4.某兴趣小组在进行“调查人类的遗传病”课题研究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对象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可利用多个患病家系的调查数据,计算其发病率
C.对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分析,可推测遗传病的显隐性
D.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随机取样调查,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15.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指孪生子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A.1/3
B.1/9
C.1/4
D.1/16
16.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用来证明上述论点的是
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B.不同物种DNA、RNA的结构单体相同
C.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D.各种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17.如图所示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这说明它们之间
A.存在着统一性
B.存在着多样性
C.生存环境不同
D.原始祖先不同
18.中国国宝大熊猫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枝,如葛氏郊熊猫,但如今有许多种类已经灭绝。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属于食肉目。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特征,表明生物的性状可以遗传
B.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定向变异
C.大熊猫的祖先分布广泛,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
D.大熊猫最终选择以竹子为食是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结果
19.下面最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的是
A.细菌的抗药性
B.家鸡存活率和繁殖率出现差异
C.桦尺蠖的体色
D.水稻的高产
20.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基因中都只有一条链能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B.人体中只有部分活细胞能发生过程①,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②③
C.过程③需要三种RNA的共同参与
D.②③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21.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治疗感染性疾病有很大帮助,表格中列举了3种常见的抗菌药物以及它们的抗菌机制;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其中序号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的④过程
B.红霉素抑制细菌的⑤过程
C.利福平抑制细菌的②和③过程
D.正常的人体细胞均会发生①②⑤过程
22.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的DNA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的碱基序列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
B.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增添了3个碱基,进而使CFTR蛋白的结构受到影响
C.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中的Ghd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仅调控开花
D.人的身高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作用,而且受环境的影响
23.下列有关于基因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C.正常的细胞分化可以体现出细胞层次上的表观遗传
D.细胞分化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rRNA存在差异
24.下图为人体细胞中基因1、2对性状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1、2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上述两种基因都能直接控制人体的性状
C.M1和M2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能通过观察红细胞性状来确定是否患镰状细胞贫血
25.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
B.a和a'属于同源染色体,a和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C.染色体片段交换可能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交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26.作物育种是指通过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的技术。作物育种的前提是作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关于变异、育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四倍体西瓜作母本,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所结的西瓜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B.杂交育种和航天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般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D.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作用机理是低温下着丝粒不能分裂
27.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
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C.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
28.假肥大肌营养不良(B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由于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缺乏而引起肌细胞坏死和功能丧失。亨廷顿病(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表现为舞蹈样动作,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能力,并最终死亡。以上两种遗传病在某家系的系谱图如下,甲病基因用B、b表示,乙病基因用A、a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假肥大肌营养不良,乙病是亨廷顿病
B.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Ⅱ-3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C.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
D.某正常女子与父母患HD的正常男孩结婚,孩子患HD的概率是1/2
29.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中哪方面的证据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30.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现象是
A.长期定向变异的结果
B.对低成活率的适应
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D.适应相对性的表现
开滦二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6月月考考试生物学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1.(16分)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序号代表相应生理过程,图2表示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能够发生A与U(或U与A)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序号),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
(2)图1中,①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mRNA的5’端在_____侧。(左或右)
(4)若要改变图2中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将图中天冬氨酸变成缬氨酸(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GUA、G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___________。
(5)若图1蛋白质为血红蛋白,则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性状。
2.(4分)如图所示为某癌症患者体内细胞发生的部分生命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过程都有基因的表达,但细胞的生命历程却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
(2)若要赋予癌细胞所有特征,则图中④过程发生突变的基因数至少应有5~6个。这些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3)研究发现,癌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叫“骨桥蛋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唤醒“体内休眠的癌细胞”。据此可知,在癌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骨桥蛋白”的细胞器有_____。
3.(9分)普通水稻中有高杆抗病(DDTT)和矮杆易感病(ddtt)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高杆抗病矮杆抗病品种
B:高杆抗病×矮秆易染病→→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
C:高杆抗病×矮秆易染病→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
(1)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水稻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
(2)B组育种方法原理是_________,F2水稻植株中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表型为矮杆抗病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
(3)C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过程①常用方法是_________。过程②常用_________处理。
4.(9分)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红绿色盲是由______(填“常”、“X”或“Y”)染色体控制得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病的机会______(多于/等于/少于)女性。
(2)Ⅰ1、Ⅰ2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Ⅱ4与Ⅱ5结婚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
(3)Ⅲ6致病基因来自______(填“Ⅱ4”或“Ⅱ5”)个体,且只能把该基因传给其______(儿子/女儿)。
5.(12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 的(定向/不定向),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 的(定向/不定向)。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