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5 12: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半截蜡烛》片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①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②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杰查琳镇定地把烛台增起来”中的“镇定”和文中的慢慢、________ 、________ 这几个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
2.用简短的话概括这个片段的内容:一家人 ________。
3.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叙的眠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中,作者在表现德军的用词造句上感彩特别鲜明,请抓住句中最关键的两三处词语或标点,谈该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文中的大儿子,自己用搬柴办法失败后,心里会想 ________ ;妹妹用上楼睡觉转移情报办法成功后,心里会想 ________。
7.文中有两处问句(第一、二段各一处),这样的句式对于表现人物特点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请任一外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是我们的“大朋友”。他常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秋天,刘老师带全班同学到天坛公园采集落叶。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更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刘老师带我们到龙潭公园打雪仗。
“战斗”开始了,我们“大个子”组(猛烈 热烈)进攻,刘老师率领的“小个子”组渐渐吃不住劲了,退到了树丛里。接着,我带着几个人,想绕到侧面,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时,刘老师却带着一支“突击队”包抄了过来,我们急忙撤退,但雪球已经纷纷打在我们身上,刘老师率领的“队伍”胜利了。欢笑声飘荡
在公园上空。刘老师的眼中(闪光 闪烁)着孩子般的喜悦,他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
8.选择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猛烈 热烈)________进攻 眼中________(闪光 闪烁)着
9.给划线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
A.没有变质。
B.没有枯萎。
C.稀罕。
10.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11.找出能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青城天下幽
高缨
青城山与峨眉山同负盛名,人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假如说峨眉山是一个俊秀的美男子,那么青城山便是一位恬淡幽静的淑女。
青城山整个儿都是绿的。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万千杂树,铺地遮天,更有老藤悬于峭壁,苔藓抹上怪石,幽兰垂在岩畔,池上浮萍,泉边百草。山外风来,风是绿的;林间洒过一阵雨,雨珠儿也是绿的。难怪杜甫在此留下了“缘云拟住最高峰”的名句,贾岛也形容“万岭深积翠”。自然这万绿丛中,也有花叶斑斑点点,春有山茶,夏有海棠,秋有红枫,冬有冰花,却衬得青城更加的绿。
青城山又是一个寂静的世界。这儿远离市声,一尘不染,纯然是大自然的原貌。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若是在“天然阁”的林荫伫立,能见白鹭翩翩起落;若是在“云巢”的崖下停步,可闻林涛的轻叹。坐在“凝翠桥”头小歇,有山泉的清音;穿过凿岩成路的“偏桥”,又传来杜鹃啼唱;立在最高峰的“呼应亭”上仰天一啸,四山答以回声;而如果在山中住宿一夜,知更鸟会伴随着一枕清梦。当然,从“上天梯”攀上绝壁的时候,会吓出点儿汗来,却大可领略一番探险者的情趣。
这山色的幽,山境的静,构成了青城的“幽”。青城的幽,青城的美,青城的古朴和文明,以及林涛、泉声、云海、日出,都属于不畏攀登的人们!
(选自中同三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删改)
12.读短文,填空。
(1)青城山自古就有“_____”的美誉,这一旅游胜地最大的特点是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第_____句概括了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就短文而言,作者使用了_____结构方式。
(4)从作者“见白鹭起落”“闻林涛轻叹”“_____”“_____”“鸟伴清梦”“攀缘绝壁”等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探险者的一番情趣。
13.在读到“游人踏上曲径……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联想到“曲径_____”这个成语。
14.短文第三自然段写了青城山的绿,这和青城山的“幽”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文第四自然段既然写青城山的静,为什么还会写到各种微小的自然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明明写的是青城山,开篇为什么还要提到峨眉山?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说“风是绿的”“雨珠儿也是绿的”,风和雨怎么可能是绿的呢?请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说下面提供的材料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例:“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
“春有山茶,夏有海案,秋有红枫,冬有冰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短文最后一句话,你得到哪些启示?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贵的蛋是“笨蛋”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在三(4)班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同学们也常取笑他,说他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就会条件反射地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洗刷。原先最脏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空里最醒目的“净土”。
他总是微笑着,并纯真地看着别人以怪异、复杂的眼光看自己。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全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没有笑,地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袋说:“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一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jǔ)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该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使央求妈妈顺道载那位同学回家。可惜因摩托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一个人而作罢。回家后,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折铁篮子……
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
多么傻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员!是因为傻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傻?
2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认真—________ 怪异—________ 央求—________
21.阿瓜是一个________的小孩,在班里,他的成绩是________,同学们经常取笑他,说他________。
22.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________?同学们的回答有金蛋、原子弹、脸蛋,而阿瓜的回答是________。
23.文中加点的“奇怪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
24.读完短文,你觉得阿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下人家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四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呀_____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游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5.给横线处加标点符号。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织________呀________
26.“瞧”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表示“瞧见”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7.“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
A.对着 B.将近 C.向来
28.“他们的好友”指的:________。
29.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摘抄本文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___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___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31.按原文填空。
3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如________,我还知道许多跟“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如________
33.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蜿蜒起伏:________
青翠欲滴:________
34.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35.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 ________,来到隆中这儿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请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镇定的女主人
在印度,一天,有一位太太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边吃喝,一边说笑。忽然,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女佣人听了脸色发白,急忙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阳台上。客人们都觉得奇怪,可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女佣人把阳台的门紧紧关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女主人说:“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客人问女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我们桌子底下有条眼镜蛇,不过,我现在已经把它关在门外了。”客人都吓(xià hè)了一跳。女主人说:“眼镜蛇来的时候,我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你们,只好假(jiǎ jià)装没有事。因为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所以我让人把一碗热牛奶放在阳台上。它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女佣人看见眼镜蛇到阳台上去喝牛奶了,就马上把门关了起来。”
一位客人说:“你怎么知道眼镜蛇就在我们桌子底下的?”她说:“我能不知道吗?眼镜蛇就盘在我的脚上啊!”
另一位客人说:“你为什么不喊我们帮忙呢?”她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蛇受了惊,只要咬一口。我的命就完了。”大家听了,都很佩服女主人的镇(zhèn zhèng)定。
36.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7.结合短文,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镇定( ) ①安定 ②压 ③较大的市集 ④把守
(2)佩服( ) ①敬服,服气 ②古代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③佩带
3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 ) 慌乱——( )
奇怪——( ) 佩服——( )
39.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听了女主人的吩咐,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阳台上。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它__________________。女佣人__________________,就马上把门关起来,这时,女主人说:“__________________。”
40.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你能说说女主人是怎样吩咐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仍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从容; 默默 2.沉着、勇敢和机智与德军周旋,保护半截蜡烛。 3.蜡烛熄灭,秘密暴露,情报站破坏,一家三口生命结束。 4.不能,它逼真的写出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5.抓住德军的语言“厉声喝造”和动作方面“一把夺回”以及神态描写“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写出了德军的凶恶。从“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这个反问句看出德军的凶狠警惕。 6. 例:敌人真狡猾,我们秘密要发现,生命随时要结束; 例:妹妹真勇敢真聪明,我们得救了,情报保护了。 7.例:第一句:“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用命令的口气,不容分辩,烘托了德军的凶恶。第二句:“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小妹妹用商量的口气,写出了她的懂事机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5.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6.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7.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8. 猛烈; 闪烁; 9.C 10.“大朋友”; 11.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是我们的“大朋友”。
【解析】8.略
9.略
10.略
11.略
12. 青城天下幽 幽静 一 总分总 听山泉清音 传杜鹃啼唱 13.通幽 14.青城山的树高大茂密,使整个青城山都是绿色的,林深树茂,就会更加幽静。 15.用这些微小的自然之音更加衬托青城山的静。 16.对比。更加突出青城山的盛名与特点。 17.雨珠落在绿色的树叶上,所以透过雨珠雨也是绿色的,风刮过树叶,树叶在动,所以风也是绿的,这样更加突出了青城山的绿。 18.用排比的手法,用不同的四季美景更加衬托出青城山的绿。 19.要想看到美景,就要不畏攀登,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
【解析】12.略
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仔细;奇怪;哀求 21.弱智;倒数第一;头大不中用 22. 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笨蛋 23.阿瓜用老虎钳拆铁篮子的声音 24.阿瓜是一个有些不聪明但非常勤快、善良的孩子。
【解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1.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2.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3.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4.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25.:“;,;,;,;!;,;,;,;!” 26.目;12;看见;眺望 27.B 28.红霞、微风、鸟儿 29.比喻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四园风景画。
拟人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织_____呀_____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30.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游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解析】25.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6.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近义词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7.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向晚”的“向”的意思是将近。
28.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9.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0.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
31.清澈见底;青翠欲滴;轻轻;吩咐;恭恭敬敬;悠然。 32.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空城计;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33. 蜿蜒:道路,河流,山脉等弯弯曲曲的延伸。蜿蜒起伏:与连绵起伏相近,一般用来形容众多山岭俯仰高低不一,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的样子。 欲:将要。青翠欲滴就是翠绿的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的意思。 34.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敲门。刘备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刘备爱贤,真诚、求贤若渴、爱惜人才。 35.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前后两部分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即山岗好像卧龙。
【解析】3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3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6.hè jià zhèng 37. ① ① 38. 嘱咐 慌张(忙乱) 奇特 敬佩 39. 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 看见眼镜蛇到阳台上去喝牛奶了 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40. 我们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它正盘在我的脚上。你去端杯热牛奶放在阳台上。等蛇到阳台上去喝牛奶,就马上把门关上。 一直保持着以前的状态。说明了女主人的勇敢和镇定。
【解析】36.略
37.略
38.略
39.略
40.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