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庄子
《庖丁解牛》
你知道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他们与哪位古代名人有关?
濠梁观鱼
庄周梦蝶
鲲鹏图南
运斤成风
《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白色的土)漫(通“墁”,不规则地涂抹)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名叫石的工匠)斫(zhuó用刀斧砍)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通“锧”。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死久矣。’自夫子(指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运斤成风,意思是用来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
共33篇
内篇(7)庄周所作
外篇(15)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杂篇(11)
《遍地应答》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答:①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意境幽远、文采斐然的散文,这种将哲学散文化写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②文本一记述的是作者下湖游泳这样的寻常的生活情景,呈现出来的是一篇优美耐读的文学作品,作品将生活常态文学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又得到了文学的熏陶。
(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___ 并称为“ ”。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_____ 来说明道理。
庄子:
《庄子》:
《庄子》
共33篇
内篇(7)外篇(15)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周
战国
宋
老子
老庄
寓言
道
庄周所作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有关《庄子》
《庄子》是 中期思想家 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篇。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战国
庄子
道家
庄子
无为而治
33
轮扁 制造车轮的人,名扁。
轮扁斫 zhuó轮:出自《庄子·天道》,含义是指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指精湛的技艺。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
优孟 以优伶为业,名孟
盗拓 (zhí)
弈秋 秋是人名,因善弈,所以称弈秋。
师襄 春秋时期音乐大师,圣人孔子的老师,擅击磬,也称磬襄。
语基P224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文章纵横有变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体特征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1)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
(3)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轮扁嘲桓公读书【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涩)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不能言,有数(技艺、技术)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也夫!”(选自《庄子·天道篇》)
【译文】
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车轮,放下锥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问说:“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么能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还可以,说不出理由就要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事来观察。斫车轮,慢了就会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滞涩而难入。不慢不快,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有奥妙的技术存在其间。我不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父业,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人和他所不能传授的,一起死去(消失)了,那么您所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嘲子由①
苏轼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②。
【注】①子由∶ 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
②《庄子·天道》中,工匠轮扁嘲笑在读书的桓公,轮扁解释嘲笑的原因是,自己制作车轮的本领,“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苏轼借助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治学观点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①因为圣人在著书时并不能将思想完全表达出来,所以,在读书的同时应该多思考,就像学音乐、制器物时都不能局限于只学习弹弦和使用机械。(3分)
②在读书之余要重视生活实践,因为圣人的思想如同制作车轮的技艺,是需要亲身实践才能获得,不能仅凭别人的教学或读书获得。(3分)
参考译文:
案几上堆满了沾满尘埃的书简,你就像只蠹虫一样在啃食它们。
但是你哪里想到,圣人的思想并不全部都在书里啊。
圣人的思想并不全然体现在书里,就如同学音乐不只是弹奏琴弦。
圣人的思想并不全然体现在书里,就如同学制作也不只是运用机械。
当年那个斫轮手曾经在堂下嘲笑死读书的桓公,他的言论实在是精妙啊。
曲尽弦犹在,乐曲弹完,乐器还在,并没有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书本知识犹如乐器,本质就是工具,人利用乐器能弹奏出动听的乐曲,这些乐曲有的流传,也有的失传,乐器承载的是乐理,人在乐理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丰富动听的乐曲。
器成机见空。器物成形,有再多的创作想法和感受,都只剩下了一种。
这句的深层意思则是说固守工具,也就是固守书本知识,那么思维成型后,即器成,各种奇思则因思维固化而不存在,也就无法再取得进步。
这里苏轼用机见这个概念来说明学习不能僵化,只专注书本知识,而不去体悟。
1为:替、给 2.解:分解、剖开 3. 履:践踏。
4.踦:抵住,支撑。指宰牛时用膝盖抵住牛。
5.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通”响“。
6.奏刀:进刀。奏,进。 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7.中(zhòng)音:合乎音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
【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1.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
2.乃:又。 会:指节奏。
3.嘻:赞叹声。 善:好
4.盖:通“盍”,何,怎么。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与桑林的舞曲节拍相合
译文: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呢 "
盖 gài
①<名>用草编的覆盖物。【引】器物的盖子。
【又】特指车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用具。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指有的人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有的人停车交谈便一见如故。比喻感情的厚薄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
【又】伞
劳不坐乘 暑不张盖《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卫鞅)劳累了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
②<动>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③<动>胜过;超过。英才盖世
④<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相当于“推想”、“大概”。
a.用在句首。《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用在句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⑥<连>说明原因,并带有揣测的意味。“(大概)因为”
《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⑦<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hé通“盍”。
①<副>何;怎么。 《庖丁解牛》:“技盖至此乎?”
②兼词,何不。 《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
第一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欣赏庖丁解牛之美的?
庖丁解牛
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声音:砉、响、騞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气呵成,庄子将其舞蹈化、音乐化,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释:放下。
2.好(hào):喜好,追求。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3.进:超过。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4.无非牛:没有不是完整的牛。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5.未尝见全牛:未曾看见完整的牛。(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透了,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丁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能见到完整的牛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枝)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现在,我只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容易使刀钝口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
1.方今之时:如今。方,当。
2.神遇:用精神和牛体接触。神:精神,指思维活动。 遇:接触。
3.官知:感觉器官。 神欲:指精神活动。
4.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
5.批大郤: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
6.导大窾(kuǎn):引刀进入(骨节间的)空处。
导:导引,这里是引刀进入。窾:空隙。
7.因:依,顺着。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8.技经: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结合处。“技经肯綮之未尝”为宾语前置句,即“未尝(经过)技经肯綮”。
9.軱(gū):大骨。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牛的三个阶段
1.“始臣之解牛之时” —
2.“三年之后” —
3.“方今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
“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
1.(不懂规律)
2.(认识规律)
3.(运用规律)
异曲同工三境界:
拓展:你能在《庖丁解牛》中找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吗?
第一重境界:《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庖》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一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第二重境界:《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庖》三年之后
一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第三重境界:《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庖》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一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是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更:更换。 割:割肉,这里指生割硬砍。
2.族:众,指一般的。 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3.若:像。 发:出。 硎:磨刀石。(金就砺则利)
4.彼节者有间:那牛骨节间有空隙。 间:间隙。
5.以:用。 无厚: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
6.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游刃:游动刀刃,指刀在牛体内运转。
第三段:2.本段中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良庖岁更刀”——“割”;
“族庖月更刀”——“折”;
“臣之刀十九年”“刃若新发于硎”——“解”。
将良庖、族庖和自己不同的用刀方法进行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
庖丁之刀用了十九年,却刀刃犹如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解牛时的“以无厚入有间”,避开“技经肯綮”和大的骨头,“每至于族”时不莽干。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的重要,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第三段:2.本段中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良庖岁更刀”——“割”;
“族庖月更刀”——“折”;
“臣之刀十九年”“刃若新发于硎”——“解”。
将良庖、族庖和自己不同的用刀方法进行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的重要,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3.难道庖丁就没有遇到过难解的地方吗?他又该如何处理?
4.解牛已臻化境,庖丁又如何表现呢?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于)地。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之处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謋的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卸)落在地上一样。
1.虽然:虽然这样。 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怵然:戒惧的样子。 为戒:为之戒,因为它的缘故而警惕起来。
3.止:集中在某一点上。
4.迟:缓。 微:轻。
5.謋:拟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6.委:散落、卸落
难当庖丁遇到难解的地方,他又该如何处理?
不莽撞,谨慎行事,不骄傲大意
慎行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踌躇:从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满志:心满意足。
2.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揩拭的意思。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哇!我听了庖丁的这些话,从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距高考还有一百天,在学校的誓师大会上,高三同学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表达了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决心.
B. 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引起了巨大轰动.网友赞不绝口,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C. 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D. 黄山景区春风和煦,迎来了小长假的第一天,它秀丽的风光和优质的服务让广大游客如坐春风。
B
励精图治: 图,谋求,设法。励:奋勉。治:治理。
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B
重整旗鼓:指失败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根据后文“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可知,本次比赛并没有失败.不合语境;
②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使用正确;
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使用正确;
④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望文生义,误解为“坚守不改变”;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
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不合语境,句意要表达的是“一点弊端也没有”.
游刃有余: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批郤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切中肯綮: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解牛已臻化境,庖丁又如何表现呢?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藏锋
探究
Q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庄子哲学在今天是否还有其现实意义?
这则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实践
经验
藏锋
依理
谨行
【讨论】: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哪些的启示呢?
【参考角度】:
1、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找准问题的薄弱环节,勇于面对。
3、处理问题时,应注意保存自己。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6、即使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但面对具体问题,仍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7.要热爱本职工作
理解庄子之道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用___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喻___。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避开肯綮一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社会矛盾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不能硬碰困难,使身心受到损害,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
牛体
社会
刀
人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
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养生主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养生主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缘”就是“顺着”,“督”是中医所说的脉络,“缘督”二字本义是顺着脉络,引申出顺应万物自然之道理。这是“无为”思想在养生上的延伸,顺物自然,可以保全性命,可以颐养精神,可以尽享天年。
《庄子》的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2、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谋。“山中直树被人砍,人出头地受攻击”,“驼背人,不服役,不征赋,得施舍”
3、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4、认识论——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迷乱而无所收获。
5.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庄子思想局限性
1.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片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2.生活态度: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3.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3、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4、认识论——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迷乱而无所收获。
《庄子》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已,只有做到无已,才是天地间的至人、神人、圣人。无忧无虑、无为无能,无祸无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庄子其书: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庄子的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一一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文章可以划分部分
1.庖丁解牛场面
2.解说技高之因
3.文惠君得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