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07实验专题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07实验专题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15 10:42:26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实验专题
热学
实验二十四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40.(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46是用同一支寒暑表测得的某日中午与深夜的气温,其中__________图是深夜的气温,该寒暑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乙图中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图46
热胀冷缩

1
-4
(2)如图47所示的体温计,其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它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此时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表明被测者__________(选填“发烧”或“不发烧”)。直接拿此体温计测量正常人的体温,则结果_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图47
35~42 ℃

38.2
发烧
不可靠
实验二十五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41.小明用0.2 kg水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48-甲。
(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此过程中酒精灯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图48
从下到上
需要
(2)图48-乙是烧杯中水沸腾__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情况,气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图48

水蒸气
(3)当水温达到90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记录如下表。其中第4 min时的温度如图48-丙所示,请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根据表格数据在图48-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1 92 93 ____ 95 96 97 97 97 97
94
如答图10所示
答图10
(4)忽略水的质量变化和热散失,7~10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5)收拾器材时,小明将酒精灯移开,发现水沸腾一会儿后才停止。水能继续沸腾一会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103
石棉网温度较高,水仍能吸热
42.小红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小红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49-甲所示,装置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将导致测得的温度偏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图49
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杯底

(2)如图49-甲,水沸腾时“白气”较多的位置是__________(选填“A”或“B”),产生“白气”的过程会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图49
B
放出
(3)小明和小亮分别使用图49-乙、丙装置进行实验,相同器材的规格相同,他们和小红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的关系图线如图49-丁所示,其中小红绘制的图线是__________,小明绘制的图线是__________,小亮绘制的图线是__________。
图49
c
b
a
(4)为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小红设计了图50所示的实验,加热足够长时间后,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__沸腾;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__沸腾。(均选填“能”或“不能”)
图50



不能(共63张PPT)
实验专题
力学
实验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1.如图1-甲,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cm;如图1-乙,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min__________s,合__________s。
图1
7.00
2
30
150
2.如图2-甲,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cm。如图2-乙,停表的示数是______s。
图2
A
0.1
1.73(1.71~1.74)
337.5
3.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工作一段时间后,通常会比之前高一点,图3是某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前后身高测量的示意图,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cm,航天员比之前高了__________cm。
图3
1
5.0
实验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图4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下滑,测得小车经过A、B、C三点的时间,格式为时:分:秒。
图4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_____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sAC=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m/s。
(3)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4)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
应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
的倾斜角度。
图4
3
40
0.08
加速
减小
5.图5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图5
刻度尺
停表
(2)请在虚线框中为该实验设计一个测量各段及全程平均速度的实验表格。
如下表
(3)若实验中小车撞到C处挡板后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平均速度会__________;若实验中所测AB、BC、A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图5
偏小
斜面坡度过小
实验三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
(1)如图6-甲所示,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6-乙所示,应向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图6
水平桌面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

平衡螺母
(2)测量时,先估测物体的质量,再将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按__________的顺序往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在放上最小砝码后,指针右偏,此时应______________,再调节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图6

从大到小
取下最小砝码
游码
(3)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4)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时必须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
图6
33.6
镊子
实验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图7为“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的主要操作示意图。
图7
实验的主要步骤: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如图甲,此时将平衡螺母向__①__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B.如图乙,用托盘天平测得烧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之和M′;
C.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三人按照图丙所示的方式各自读出所测盐水的体积V;
D.如图丁所示,将待测
盐水倒入烧杯,并用托盘天平
测出二者质量之和M。
图7
(1)将步骤A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步骤B中,有一处不当的操作,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不当操作后,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游码指示的刻度为3.4 g。这四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填字母)
图7

测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ADCB
(3)倒入量筒的盐水的质量m=__________g。
(4)步骤C中,________(选填“小刚”“小明”或“小强”)对盐水体积的读数方式是正确的,测出盐水的体积V=________mL。
(5)根据实验数据和密度公式,求得盐水的密度ρ=________kg/m3。 
图7
23
小明
20
1.15×103
8.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了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
(1)调节天平时,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后,两盘左高右低,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
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m=__________g。
图8

62
(3)如图8-乙所示,用量筒和水测出矿石的体积,则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kg/m3。
(4)若不用量筒,借助一个溢水杯和一个小烧杯也能完成上述实验,请将如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②将溢水杯装满水,将矿石浸没在溢水杯中;
③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2;
④已知矿石的质量是m0,水的密度是ρ水;
图8
3.1×103
溢出的水和小烧杯
⑤用上述方法测得矿石的密度ρ矿石=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⑥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发现溢水杯的溢水口有少量水残留,则测出的矿石密度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8

9.小明用量筒、细线、重物和水来测一蜡块的密度,如图9。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V1;
②将重物系在蜡块下面,使重物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蜡块不浸入,读取示数V2;
③将重物和蜡块都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V3;
④去掉重物,用细线系着蜡块慢慢浸入水中,
蜡块漂浮,细线无拉力,读取示数V4。
图9
(1)实验室中有木球和铁球,适合作为上述重物的是__________。
(2)蜡块的体积V=__________,质量m=__________,密度ρ=
__________。(均用测量量的符号和ρ水表示)
(3)用这种方式测出的蜡块密度相比于实际值是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的。
图9
铁球
V3-V2
(V4-V1)ρ水
偏小
10.用实心陶瓷制成的冰墩墩来测香醋的密度,砝码盒中有100 g、50 g、10 g、5 g砝码各一个,20 g砝码两个。
(1)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冰墩墩的质量为135 g,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cm3;(陶瓷的密度为2.7×103 kg/m3)
②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80 g;
③如图10,在甲、乙两相同烧杯中倒入适量香醋
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乙和香醋的总质量为164 g;
图10
50
④如图11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甲中浸没,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
⑤将冰墩墩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出烧杯乙和剩余香醋的总质量为110 g;
⑥香醋的密度ρ=____________g/cm3。
图11
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
1.08
(2)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选填序号)。小明思考后指出:与真实值相比,本实验测出的香醋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提出改进方案:不再测乙烧杯的总质量,改为在步骤④⑤中测量甲烧杯的总质量。请你指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0

偏大
烧杯和冰墩墩的总质量超过了天平的量程
实验五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1.(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___与其所受拉力的大小成__________比。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沿所测力的方向来回拉动挂钩,防止__________;松开挂钩后,若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处,则需__________。
图12
伸长量

卡壳
调零(校零)
(2)如图12-甲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__。图中物体M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kg。(g取10 N/kg)
(3)如图12-乙,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要使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图中物
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
图12
0.2 N
5 N
2 N
0.2
匀速直线
平衡
4.2 N
实验六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图13所示。
(1)该实验是利用__________原理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需要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运动。
图13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
(2)请按照要求填写下表:
(3)本实验使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
探究的问题 对应实验的序号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的关系 __________
乙、丙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甲、丁
控制变量
转换
13.如图14,小亮用铜块、木块、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根据乙、丙两实验,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
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小亮根据甲、丙两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
错误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完成实验后,小亮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5。用弹簧测力计A向左水平拉动木板,当木块相对于地面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知A的示数为2 N,B的示数为0.8 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大小是__________N。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
静止
向左
0.8
不需要匀速拉动,便于操作(或弹簧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实验七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4.如图16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__相同。
图16
接触面的材质(粗糙程度)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速度
(2)实验现象表明,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得越__________。由此推理可知:当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__________运动。
图16

匀速直线
(3)小明认为得出结论的过程错误,图丙实验中小车滑出了木板,因此需要降低小车由静止下滑的高度重新实验;小红则认为实验现象已经足以得出结论,没必要重新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说法更有道理。
图16
小红
(4)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发生的机械能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7是伽利略进行实验和推理的示意图,其中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图17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实验八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5.如图18是某实验小组做“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场景。
(1)该实验小组探究的是__________(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与__________的关系,将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8
小球
速度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2)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3)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应将质量___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__高度由静止释放。(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18
小球将木块推动距离的远近
转换
不同
相同
(4)若水平面光滑,则该探究实验__________完成。(选填“能”或“不能”)
(5)小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它的__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
图18
不能
重力势
实验九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6.如图19所示,小强同学利用小桌、砝码和海绵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1)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图19所示的两组实验,能够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图19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为方便观察,应选用图19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对比有无砝码时的实验现象。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均选填“越大”或“越小”)
图19

越小
越大
(5)小明用木板代替海绵做该实验,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小桌以相同的方式放在海绵和木板上时,海绵和木板受到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则p1__________p2(选填“>”“<”或“=”)。
图19
木板形变程度太小,不易观察

(6)为了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强又设计了如图20所示的实验,更加合理的是实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0

实验乙中没有控制笔对两手指的压力相等
实验十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7.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如图21所示。
(1)压强计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压强计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图21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不是
(2)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显变化,这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__________;若无明显变化,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若使用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入适量的水
图21
气密性
B
B
(3)通过甲、乙、丙三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__________。
(4)通过__________两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__________。
(5)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
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__________密度的液体,比较
__________深度处的压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21
相同
丙、丁
增大
不同
相同
18.小明用如图2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烧杯被隔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隔板上有小孔,用橡皮膜封闭。
(1)如图22-乙,在两侧倒入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橡皮膜向左凸起,则可得出结论:相同深度处,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图22
有关
(2)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如何操作?请在图22-丙中画出液面位置、所选液体种类以及橡皮膜的状态。
图22
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3)如图22-丁,在烧杯两侧分别倒入盐水和水,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橡皮膜刚好不凸起,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g/cm3。(ρ水=1 g/cm3)
图22
1.2
实验十一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9.小明在做“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23所示。(g取10 N/kg)
图23
(1)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实验猜想 验证实验的序号 实验结论
可能和浸没的深度有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和浸入的体积有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表所示
甲、丙、丁
无关
甲、乙、丙
有关
甲、丁、戊
有关
(2)物体A的质量是__________kg,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块A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图23
0.5
4
1.25×103
1.1×103
20.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24-甲,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24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浮/N 1.8 1.6 1.4 1.2 1.2 1.2 1.2
(1)除了弹簧测力计,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4-乙中作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随物体底面到水面深度h变化的图像。
图24
刻度尺
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3)小明根据第1~4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有关。其他同学都认为他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4
第4~7次实验数据中深度增加,浮力不变,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或第1~4次实验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实验十二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1.图25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
(1)图25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桶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溢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N。
图25
丙甲丁乙(或甲丙丁乙)
2
2
(3)在实验中,若溢水杯中没装满水,则测得的桶A排开水的重力会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桶A所受的浮力。
(4)接着小芳同学往桶A中加入沙子重复实验,得到了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_次的数据。
图25
次数 1 2 3 4
沙子的重力/N 0.4 0.8 1.2 1.6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4.0 4.4 4.8 5.0
小于
4
(5)小芳同学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1 2 3 4
沙子的重力/N 0.4 0.8 1.2 1.6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4.0 4.4 4.8 5.0
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实验十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用如图26所示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甲,若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26
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便于直接读取力臂
(2)进行多次实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1次实验如图乙所示,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分析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动力F1/N ____________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5 ______ ________
2 3 20 4 15
3 2 10 1 20
图26
动力臂
l1/cm
3
10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如图乙所示,杠杆已经平衡,若在两边各加挂一个钩码,则杠杆会__________转动;若将两边钩码各向外移一格,则杠杆会__________转动。(均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图26
逆时针
顺时针
23.如图27,小明用杠杆、铁架台、钩码(每个重1 N)、弹簧测力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N。
图27
3
(2)在(1)的基础上,将弹簧测力计逆时针转动,使杠杆仍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在(1)的基础上,将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图乙所示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27
变大
不变
(3)小亮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他得到的结论与小明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7
杠杆自重对实验有影响(共54张PPT)
实验专题
电磁学
实验十四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24.电流表的使用要求。
(1)连接电路时的要求:
①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__________联,且要使电流从____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__接线柱流出;
②观察量程与__________,
在不能预估被测电流时,应选用
__________量程进行__________。
图28



分度值

试触
(2)测量时遇到的问题:
①闭合开关前,若电流表指针出现如图28-甲所示情况,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后,若电流表指针出现如图28-甲所示情况,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闭合开关后,若电流表指针
出现如图28-乙所示情况,则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8
电流表未调零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所选量程太小
(3)如图28-丙所示,进行读数:
①若所选量程为0~0.6 A,则分度值是__________A,读数是__________A;
②若所选量程为0~3 A,则分度值是__________A,读数是__________A。
图28
0.02
0.48
0.1
2.4
实验十五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25.(1)电压表使用时,要__________联在电路中,所测电压不得超过它的__________。
(2)若开关闭合前,电压表如图29-甲所示,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开关闭合后,电压表如图29-甲所示,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图29

量程
电压表未调零
所选量程过大
(3)如图29-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为________V,示数为________V。如图29-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为________V,示数为________V。
图29
0.1
0.9
0.5
9
实验十六 用电能表测量电能
26.(1)图30是本月末小明家的电能表表盘,其示数是__________kW·h,此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__________W。上月末电能表示数是 ,若电费按0.7元/度收取,则小明家本月应缴电费__________元。
图30
530.3
6 600
84
(2)小明让“220 V 1 200 W”的电热器单独正常工作5 min,电能表的示数将变为 ,电能表转盘转过了__________r。
图30
300
05304
实验十七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27.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设计的电路如图31-甲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电路图把图31-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图31
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2)实验中选用的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
图31
不相同
断开
(4)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灯L1不发光,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故障只发生在两灯泡上)
图31
灯L1断路
(5)排除故障后,测出了灯L1所在支路的电流I1=0.8 A,然后分别测出灯L2所在支路的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31-丙所示,则I2=__________A,I=__________A。由此初步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__________(写出关系式)。
图31
0.2
1
I=I1+I2
(6)为了得出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1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28.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连接了如图32所示的电路。
(1)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灯________两端的电压。
(2)若在测量BC间的电压时,小明将电压表接A点的线改接到C点,闭合开关后,会发现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电压表无示数
B.电压表指针偏转超过量程
C.电压表指针反偏
图32
L1
C
(3)请你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压表测量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在要改动的导线上画“×”,并画出新的导线。
图32
如答图4所示
答图4
(4)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到两个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电压相等。小明实验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AB/V UBC/V UAC/V
1.5 1.5 3.0
灯L1和L2的规格相同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29.在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小明设计了如图33所示的电路。
(1)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灯L1亮、灯L2不亮,对灯L2不亮的原因,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灯L2的灯丝断了;
②灯L2短路;
③灯L2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小明思考后排除了猜想__________。为了验证其余两猜想哪个正确,小明把灯L2从灯座上拧下来后,发现灯L1仍发光,则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均选填序号)
图33


(2)排除故障后,小明发现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18 A和0.16 A。为什么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呢?小明猜想:电流先到达电流表A1,经过灯L2时被消耗了一些,因此到达电流表A2时会小一些。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多选)
A.换用不同的灯泡   
B.将灯L1、L2对调位置
C.将电流表A1、A2对调位置   
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
图33
CD
实验十八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0.为探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34所示的三个电路。
(1)小明最终选择了乙电路,甲电路的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丙电路的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图34
不能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不能控制电阻不变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
图34
阻值最大处(或最左端)
电阻R断路
(4)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在图35中用描点法画出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图像。
图35
如答图5所示
答图5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0.3 0.6 0.9 1.2 1.5 1.8
电流I/A 0.08 0.18 0.28 0.36 0.46 0.54
(5)根据图像可知,电阻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__________比。

3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 V且不变,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U图像如图36-甲所示。
(1)若闭合开关后,两表均只有较小示数,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6
移动滑片,观察两表示数
(2)由图像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__Ω。
(3)将该电阻R接入另一个电路,当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6-乙所示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V。
图36
5
25
7.5
32.小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在实验室里选取了如下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阻四个(5 Ω、10 Ω、15 Ω、20 Ω),导线若干。
(1)在图37所示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连接正确的导线。
图37
如答图6所示
答图6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 V,读出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V,读出电流表示数;
断开开关,将……
图37
电阻短路
B
2
(4)在用20 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要求值,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多选)
A.将电源电压调大
B.将电源电压调小
C.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
图37
BC
(5)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1 2 3 4
电阻R/Ω 5 10 15 20
电流I/A 0.4 0.2 0.14 0.1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6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 Ω,实验电路如图38-甲所示,A、B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R图像如图38-乙所示。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图38
保护电路
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老师看过两位同学绘制的图像后,指出有一位同学的数据是错误的,这位同学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3)若要测更多数据来检验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则所选电阻的阻值不能超过__________Ω。
图38
A
30
实验十九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34.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电路如图39-甲,请在“ ”中填入合适的电表符号。
图39
如答图7所示
答图7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连接好电路后进行“试触”,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一刻两表示数如图39-乙、丙所示,则Rx=__________Ω。
图39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8
(5)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与下列哪个实验相同?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图39
A
(6)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求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获得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图39
A
(7)实验中电压表不慎损坏,小明取来一定值电阻R0并设计了如图39-丁的电路也测出了Rx的阻值。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S1,读取电流表示数为I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读取电流表示数为I2;
③Rx=__________。(用I1、I2和R0表示)
图39
断开开关S1
35.小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电阻。
(1)请将图40-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亮。(导线不能交叉)
图40
如答图8所示
答图8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发光,两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是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1 2 3 4 5
电压 0.5 1 1.5 2 2.5
电流 0.16 0.2 0.22 0.26 0.28
电阻 3.1 5 6.8 7.7 8.9
平均电阻 6.3
滑动变阻器断路(合理即可)
没有记录单位
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求取平均值无意义
(4)若电源电压恒为3 V,则小明所选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10 Ω 2 A”  
B.“15 Ω 1.5 A”  
C.“20 Ω 1 A”
图40
C
(5)实验中电流表意外损坏,小明又取来一个最大阻值为R的滑动变阻器R2,设计了如图40-乙所示电路来测量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图40
①闭合开关,将R2的滑片移至最左端,然后移动R1的滑片,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控制________(选填“R1”或“R2”)的滑片不动,将另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读取电压表示数为U;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L=__________。(用U额、U和R表示)
图40
电压表示数为U额
R1
实验二十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6.某实验小组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为3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电压表、电流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图41
(1)如图41所示的实验电路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另外两个电路错误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

两电表接反了
两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两表均有较小示数,移动滑片,两表示数均不变,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
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两个下接线柱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可得结论: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②__________越大,小灯泡越亮。实验1中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亮度
1 1 0.16 0.16 不发光
2 2 0.26 0.52 暗淡
3 2.5 0.3 0.75 正常
4 3 0.32 0.96 明亮
0.75
电功率
电功率太小
(4)根据表中数据推理可知,小灯泡不工作时的电阻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亮度
1 1 0.16 0.16 不发光
2 2 0.26 0.52 暗淡
3 2.5 0.3 0.75 正常
4 3 0.32 0.96 明亮
小于
实验二十一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7.某小组验证“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42所示,其中R1>R2。
(1)请将电路补充完整。该实验装置验证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的关系。
图42
如答图9所示
答图9
电阻
(2)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哪个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更多,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3)两烧瓶中所装煤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电一段时间后,电阻丝__________(选填“R1”
或“R2”)产生的热量更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
阻丝发热的过程中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图42
温度计示数变化
转换
相同
使两烧瓶内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相同
R1


实验二十二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8.如图43-甲所示,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分布”,在通电螺线管两端放置小磁针,将铁屑均匀撒在玻璃板上。
(1)此实验中,用铁屑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小磁针显示__________________。
图43
磁场的分布
磁场的方向
(2)实验中铁屑因被__________而呈规则分布;实验现象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分布与__________磁体的相似。
(3)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指向,然后断开开关,对调电池的正、负极,再闭合开关,这是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__________的关系。
图43
磁化
条形
电流方向
(4)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老师又设计了如图43-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开关S接触点a,移动滑片P,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和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数目;
②开关S接触点b,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与步骤①中相同,观察并记录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数目。
步骤①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对电磁铁磁
性强弱的影响;步骤②探究的是__________
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
图43
电流大小
线圈匝数
实验二十三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9.某同学用图44所示的装置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图45是导体棒AB在磁场中运动的正视图,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导体棒AB。
图44
图45
(1)当导体棒AB按照图45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有__________(选填字母,多选),观察到的显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5
CD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2)实验现象表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________运动。
(3)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4
闭合电路
切割磁感线
使用多匝线圈代替导体棒(或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等)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中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下列装置中利用“磁生电”工作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电铃  
B.电磁起重机  
C.扬声器  
D.动圈式话筒
图44
机械

D(共20张PPT)
实验专题
光学
实验二十六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3.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进行了如图51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时,将可翻折的白色纸板__________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让激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此时入射角等于__________。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观察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光在纸板表面发生了
__________反射。
图51
垂直
40°

(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F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早上平面镜反射的太阳光在实验室墙壁上形成了亮斑,实验结束后发现亮斑的位置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这是因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__________。
图51
存在


减小
(4)某改进装置如图52所示,其优点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时,激光笔固定在光屏上,底座可旋转,光屏可绕水平直径前后转动,当光屏上承接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时,光屏与底座的夹角为__________。
图52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90°
实验二十七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4.小明用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53-甲。
(1)实验中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实验环境,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和两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图53


相同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但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3
未点燃
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置
(3)解决问题后多次实验,白纸上记录的蜡烛位置如图53-乙所示,则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3
关于玻璃板对称
不能
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
45.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54-甲。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棋子A的像看不清,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像变清晰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B.用手电筒照亮棋子B
图54
确定像的位置
B
(3)实验中,看到棋子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棋子A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___形成的。(选填字母)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
图54
C
(4)更换更合适的玻璃板重新实验,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时,位置关系如图54-乙,则物距为__________cm,像距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图54
9.00(或9.50)
9.00(或9.50)
(5)将玻璃板向棋子A方向倾斜,此时棋子A的像在棋子B的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由此可知,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问题(2)可知,小汽车夜间行驶时关掉车内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4
上方
避免车内物体在正前方成像,影响视野 
减弱车内物体成像的清晰度,避免影响视野
实验二十八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55-甲,小明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cm。
图55
10.0
(2)该实验应在较___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好处是___________。
(3)将实验装置安装完成,如图55-乙,接下来应该调节__________的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便观察。
图55

成像清晰
蜡烛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4)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55-乙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承接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图55
缩小

(5)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成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图55

凸透镜成像中,光路可逆
投影仪
(6)当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一小段距离,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与之前相比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5
靠近
变小
47.小红用LED灯、凸透镜、光具座(如图56)、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备选的LED灯有以下几款,最适合本实验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D.
图56
C
(2)备选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10 cm、20 cm、40 cm,首先排除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6

成像位置总在光具座外(合理即可)
(3)请将实验记录表格的表头补充完整。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4)使用LED灯代替蜡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一条)
成像稳定(或便于比较大小,或便于观察左右成像情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