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
【单元主题】
本单元学习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程标准】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合作探究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元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填一填,熟悉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有关认知。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题 知识点 基 本 要 求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21世纪教育网武装起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起义总指挥部: ;2.时间: ; 3.领导人: 4.地点: ; 5.结果: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获得胜利的 革命。诞生了世界上 ,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1.实施时间: ;2.主要内容: 3.作用:
“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时间: 2.特点: 体制。3.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4.评价:它在 形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 。第一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 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 的利益, 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 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播放《苏联国歌》,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孔子关于复习名言导入
组织学生复习第一单元:
一、目标篇 中考目标定位(见课件)
二、知识篇 单元知识整合 考点内容梳理 重点难点突破
知识篇之 单元知识整合
知识篇之 考点内容梳理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两个政权并存
时间1917·11·7
地点 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人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高潮“阿芙乐尔”炮声,攻打“冬宫”
结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时期建设探索
1、新经济政策(1921年)
背景、目的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开始时间 1921年
主要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最高水平。
2、苏联的成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工业方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重大成就:---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加强。
(2)农业方面:自30代初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民主法治方面:1936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课堂探究:学习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作为组长,你打算和大家从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呢?
4、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知识篇之 重点难点突破
1、结合史实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结合课本第4页动脑筋,指明主客观原因)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2、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在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赶上或超过西方西方国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从长远看其弊端阻碍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3、“斯大林模式”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怎样的启示或教训?
经济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注意农轻重比例协调
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三、回馈篇 中考真题再现
中考预测演练(见课件)
课堂小结: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其中,第二次转折形成的“斯大林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僵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四、探究篇 课后合作探究
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罗斯民族的崛起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