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5 11: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
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
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摘编自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易卜生是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在易卜生之前,欧洲各国剧坛上流行的是浪
材料:
漫主义佳构剧。佳构剧是为职业剧团在大剧场进行商业演出而编写的作品,具有很强的
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
娱乐性,多为轻喜剧或闹剧。佳构剧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编织情节,因而发展了戏剧的结
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
构艺术,不足之处是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肤浅。佳构剧的人物是类型化的,是为情节服务
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
的。而“有生命力的剧本和没有生命力的剧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着情节,而
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
后者是情节支配着人物”。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
佳构剧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
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
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用戏剧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最成功的就是易卜生。在《玩偶
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雏,
之家》里,他写了娜拉个性意识的觉醒,撕破了蒙在家庭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
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冷酷和自私。也许易卜生笔下的人物不如契诃夫、奥尼尔笔下的厚实
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
丰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
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
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
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
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
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他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
T
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題,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
上经历过的东西。“现代文学的秘密正在于这种经历过的经验。”从经验出发,易卜生发
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
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
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
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谩骂、威胁接踵而至,有的说作家不道德,有的说作品不
点也不奇怪。
真实,艺术上一无是处。英、美、法诸国的商业剧院长期不敢上演他的某些作品。即使上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
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
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
圆的结局’,以免别人不经他同意就加以随意改写,这一结局便是娜拉既想离开丈夫又舍
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
不得孩子,结果弄得心力交瘁,最后猛然倒在了地上”,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1830年
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
雨果《欧那尼》上演时,发生在法兰西剧院的那场冲突。不过,那次斗争的双方是浪漫主
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
义和古典主义,这次却变成了现实主义跟浪漫主义。
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
(摘编自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
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
A.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故事的批判,主要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启蒙的目的。
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
B启蒙和革命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
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戏曲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嫌腻,后者热衷。
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
D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民间根基难撼的重要
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