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活动设计(一):关于标题
一、活动主题
标题的作用
二、活动背景
《羚羊木雕》一文,作者原拟定的题目是“反悔”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站在“我”的角度上;而后来编者把标题更改为“羚羊木雕”,以物作标题,既把整个事件联系起来,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次活动就是探讨标题的作用。
三、活动目标
1.分析理解将标题“反悔”改成“羚羊木雕”的好处。
2.理解标题的几种作用。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大家在写作的时候,都会给文章拟定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题。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拟一个“甲”标题,而不是“乙”标题呢?我们观察一个人,最关注的部分往往是这个人的头部,尤其是眼睛。而文章的标题恰恰就是处在这样的位置,它就像人的眼睛指向人的心灵一样,既能精炼地传达文章的信息,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要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章的神韵。
2.展开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学过的各类文章标题并思考其作用。
小学六年级课文《灯光》,写作者漫步天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广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时,回忆起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迎来光明幸福的生活而“将生命化作亮光”的献身精神,题目“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文章是将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结合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则以格言作为标题,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归纳文章标题作用。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充当“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
④点明写作对象。
⑤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3)结合本课内容,分析理解将标题“反悔”改成“羚羊木雕”的好处。
①两者的比较。作者原拟定的题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悔”,是站在“我”的角度上;而后来编者把标题更改为《羚羊木雕》,以物作标题,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把整个事件联系起来。
②之所以把标题改为《羚羊木雕》,是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原题“反悔”与故事情节不甚相符,究竟是谁“反悔”,在故事中说不清楚。说“我”反悔吧,那根本不是“我”的本意,“我”是被威逼的;说“我”的爸妈“反悔”吧,赠“羚羊木雕”的又不是他们,因而又无所谓“反悔”。而教材编者将原题改成《羚羊木雕》,既解决了这个说不清的问题,又“以物作标题”明示了故事的线索。
③“羚羊木雕”是本文事件由起到落、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情起伏跌宕的根源。由它引起的风波,不仅仅是这一物品的转赠、收回过程,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小见大,更见匠心。
(4)指导学生根据下述材料拟标题。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青年文摘》
参考标题:窗
五、活动总结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题应该既能准确达意又能力求传神、吸引读者。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文章、写文章的时候多思考一下如何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羚羊木雕》活动设计(二):关于换位思考
一、活动主题
换位思考
二、活动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有自己心中特别在意的东西,或者有别人不得触犯的底线。如果缺乏沟通,人与人之间就会因此产生误会。父母和孩子间也往往由此产生矛盾,无形地拉远了彼此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总会有一些行为是得不到对方理解的,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换位思考。本次活动,就是要借《羚羊木雕》一文讲述的家庭小插曲,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三、活动目标
1.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
2.认识换位思考的作用。
3.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羚羊木雕》讲述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察觉后逼“我”去要回来,而“我”无法抗拒,只得硬着头皮要回木雕。“我”因为对好朋友失信,感到非常伤心。其实,生活中产生矛盾是很普遍的事情。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矛盾呢?出现矛盾后怎样才能妥善解决呢?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换位思考”。
2.活动内容
(1)介绍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种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所想、理解至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只有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人与人之间才可能互相理解、互相宽容。
(2)举例说明换位思考的作用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剂。通常,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3)学习通过换位思考处理矛盾
课文中,孩子的行为遭到父母反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双方各执一词。如果,《羚羊木雕》中的父母和孩子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问题就能解决。
活动设置:我与父母
①学生回忆自己曾与父母产生过的矛盾,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②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尝试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思考父母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并说说现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其他同学作讨论与评价。
③结论: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学会体谅、理解父母,善待父母。
五、活动总结
在《羚羊木雕》里,由给好朋友送礼物这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情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让文中的“我”承受着背叛友谊的煎熬。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和父母产生过类似的小冲突呢?希望在这次活动之后,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考查目的:课文重点字的音义识记
答案:zuàn chà pēng dài dǎi jiá jī
解析:“逮”是多音字,请注意在具体语境中加以辨析。“犄”是形声字,要将它的读音与声旁加以区分。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 )(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2)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 B.悲剧 C.受害)的人!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考查目的:同义词辨析和使用
答案:(1)B;C (2)A (3)C
解析:
(1)“沉静”表示的是环境的寂静或者是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心情、神色的安静;“平静”的意思是心情或环境没有不安或者动荡;“安静”的意思是没有声音或者是安稳平静。
(2)“违反”意思是不遵守或者不符合某些法则、规程等;“抵抗”意思是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抗拒”的意思是抵抗和拒绝。
(3)“伤心”形容的是由于遭遇不幸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而心里痛苦;“悲剧”是比喻不幸的遭遇;“受害”的意思是遭到损害或杀害。
(4)“坚强”形容坚固,不动摇,不可摧毁;“果断”是指决绝、不犹豫;“坚定”形容立场、主张或者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是在一起不分开。( )
(3)完全不放在心上。( )
(4)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考查目的:成语的掌握
答案:(1)目不转睛 (2)形影不离 (3)满不在乎 (4)声色俱厉
解析:略
4.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40个字)
考查目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答案:她把木雕要回去一定是有原因的,好朋友要充分宽容、体谅、理解对方。
解析:在课文中万芳是一位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仗义的朋友,她的言行是和她的性格特点相符的,这种仗义就是一种宽容、体谅和及时的帮助。当“我”提出要回羚羊时,万芳开始不乐意,但最终还是理解了“我”,原谅了“我”。
二、课内阅读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文段的概括
答案:万芳;仗义
解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归纳。
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考查目的: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答案:C
解析:展示了四种人物描写的手法。肖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描写其实是外貌描写的一部分,是通过对人物五官的刻画来揭示其思想性格;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本段落在具体叙述部分,多是“我”与万芳的对话,所以采用的是语言描写。
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考查目的:理解记叙的顺序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展现了叙述的四种顺序。顺叙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着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来叙述;倒叙就是先说事件结果,再说发展过程;插叙就是为了中心事件的发展而插入的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4.在这段文字中,①②两段是概括叙述,③④⑤⑥⑦是具体叙述,请结合文章分析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A.概括叙述: 。
B.具体叙述: 。
考查目的:分析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作用
答案:A.概括叙述:能对“我”和万芳的友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B.具体叙述:极尽笔墨写出了万芳对朋友的仗义帮助,凸显了她的性格特点。
解析: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的两种方式,前者指的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印象;后者是用细致的笔墨对人物、细节等各方面进行具体展现。
》同步检测